第5章 专注的力量(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爱情六十四封》最新章节。

晨光像被揉碎的碎金,透过“颐园”的木格窗,轻轻落在茶台上。林知意坐在蒲团上,指尖捏着一块细棉布,正细细拂拭着一把紫砂小壶。壶身是温润的栗色,上面刻着几竿竹子,是她去年在陶瓷市场淘来的,如今被她养得泛着一层淡淡的柔光,指尖划过,像触到了岁月沉淀的温软。

桌角的青瓷瓶里,插着两支刚摘的桂花枝——虽然还没到盛花期,却已冒出星星点点的花苞,凑近了闻,能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她起身,小心翼翼地给花枝换了水,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花苞里藏着的春天。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没有轰轰烈烈的热闹,却像一杯慢慢泡开的老白茶,渐渐渗出温润的滋味。林知意不再盯着门口盼客人,也不再翻着账本算赤字,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茶上:研究不同海拔的龙井有什么区别,琢磨普洱醒茶的时间该如何调整,甚至会为了一把壶的出水流畅度,反复练习注水的角度。

她的眉宇间,早就没了当初的焦虑。以前她总觉得,茶馆要热闹才叫成功,现在才懂,真正的安稳,是自己心里的定——哪怕只有一位客人,她也会用心泡好每一杯茶;哪怕一整天都没人来,她也能坐在茶桌前,和自己、和茶待一下午,不慌不忙。

这天傍晚,下了一场小雨。雨停的时候,天边染出淡淡的霞光,像给云朵镶了层橘色的边。林知意正低头用细针疏通一把紫砂小壶的流口——壶嘴有点堵,她怕影响出水的顺畅,便耐着性子一点点挑着里面的茶渣。

门上的风铃忽然“叮铃”响了,清清脆脆的,像雨滴落在竹叶上的声音。

“欢迎光临。”林知意没有立刻抬头,手里的针还在小心地动着,声音里带着刚泡过茶的温润。

来人没有说话,只听见轻轻的脚步声,在茶馆里慢慢移动。林知意挑完最后一点茶渣,把壶放在茶席上,这才抬起头。

门口站着一个男人。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干净的手腕。他身形修长,头发理得整齐,没有刻意打理,却透着一种干净的书卷气。最特别的是他的眼睛,很亮,却不锐利,像盛着一汪平静的湖水,正缓缓扫过博古架上的茶器。

他的目光在一把朱泥小壶上停了片刻——那是一把梨形的壶,泥料细腻,壶盖上的小钮是一颗小小的圆珠,是林知意最常用的一把。男人的嘴角似乎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认可什么。

林知意站起身,指了指靠窗的位置:“先生,那边光线好,您坐那里可以吗?”

男人转过头,看向她,眼里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好,谢谢。”他的声音低沉,像浸了温水的木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质感。

他走到窗边坐下,目光落在窗外的竹林上。雨后的竹子格外绿,叶片上还挂着水珠,风一吹,水珠轻轻滴落,溅在青石板上,留下小小的湿痕。

“想喝点什么茶?”林知意递过茶单,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他的手很凉,却很干净。

男人接过茶单,没有立刻翻看,而是抬头问:“你这里的安溪铁观音,是今年的新茶吗?”

林知意愣了一下——很少有客人一上来就问得这么具体。她点头:“是春茶,我上个月从安溪茶农那里收的,火功放得轻,您要是喜欢兰花香重一点的,应该会觉得合口味。”

“那就来一壶铁观音。”男人把茶单还给她,目光又落回了窗外的竹林。

林知意转身去准备茶具。她选了一套白瓷盖碗,胎薄如纸,能清晰地看到茶汤的颜色。烧水的时候,她偷偷看了一眼男人——他正坐在那里,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四处张望,只是安静地看着竹林,侧脸的线条很柔和,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水开了,她净手,温器。盖碗里的热气慢慢升起,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投茶,茶叶是墨绿色的条索,带着新鲜的光泽。注水的时候,她手腕轻轻转动,水流细而匀,像一条银线,缓缓注入盖碗,没有溅起一点水花。

茶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兰花香渐渐飘了出来,清淡却不寡淡,像绕着指尖的云。她盖上盖子,等了大约半分钟,然后倾斜盖碗,茶汤缓缓流入公道杯——金黄的颜色,透亮得像揉碎的夕阳。

她把公道杯里的茶,分进两个小小的品茗杯里,端了一杯送到男人面前:“您尝尝,要是觉得淡了,我下次可以泡得浓一点。”

男人没有立刻端杯,而是先低下头,深深嗅了一下。他闭着眼睛,眉头轻轻舒展,像是在感受茶香里的每一丝气息。过了一会儿,他才端起杯子,分三口,慢慢喝了下去。

第一口,他的嘴角动了动;第二口,他的眼神亮了亮;第三口,他放下杯子,看向林知意,眼里带着一丝赞许:“好茶。火功退得刚好,兰底清晰,音韵显——你泡得也用心,水温、时间都掐得准。”

林知意有些意外。这不是客人客套的“好喝”,是真正懂茶的人,才能说出的评价。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暖,又有点慌。她笑了笑,没多说什么,只是拿起自己的杯子,喝了一口——茶汤里的兰香,似乎比平时更清晰了。

男人没有再说话,只是安静地喝茶,偶尔会拿起桌上的一本茶书翻几页。林知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擦拭茶具,茶馆里很静,只有水流的声音,和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还有男人翻书时的“哗啦”声,三种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安静的歌。

从那天起,这个男人就成了“颐园”的常客。他说他叫沈墨,是做古籍修复的,工作室就在附近。他每周会来一两次,时间不固定,有时是午后,有时是傍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