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铁骑横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顺治二年的二月,中原大地依旧被凛冬的余威紧紧包裹。寒风如刀,从塞外席卷而来,掠过枯寂的平原、冰封的河流,以及那些在去年战火中化为焦土的城垣。冻土坚硬如铁,仿佛要将所有的生机都封锁在地下。然而,在这片看似死寂的冻土之下,却早已暗流涌动,酝酿着比严冬更为酷烈的杀机。去年在河南府、汝宁等地与南明、顺军残余的激烈拉锯与挫败,并未熄灭紫禁城中那对实际掌权的叔侄——摄政王多尔衮与少年天子福临——睥睨天下的野心,反而如同向炉膛里添入了新的干柴,燃起了更为旺盛、更加渴望一统江山的烈焰。这火焰,带着八旗铁骑的骄傲,也带着对江南富庶之地的贪婪,即将以更猛烈的态势喷薄而出。
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内,金砖墁地,光可鉴人,巨大的蟠龙柱支撑着巍峨的殿顶,散发出一种森严而压抑的气息。巨大的山河舆图几乎覆盖了一整面墙壁,上面用朱砂与墨笔勾勒出江河湖泊、关隘城池,黄河如带,淮水蜿蜒,长江天堑横亘南方。
摄政王多尔衮一身石青色四爪蟒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并未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鎏金御座上,而是背对着众人,立于舆图之前。他的指尖缓缓划过黄河“几”字形的弯道,掠过淮水流域,最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重重地点在长江一线,仿佛那滔滔江水已是他掌中之物。殿内,济尔哈朗、范文程、刚林等心腹重臣屏息肃立,目光紧随多尔衮的手指移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
而在这群或彪悍、或儒雅的满汉大臣中,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突兀。他位于武臣队列稍前的位置,面色是一种久不见阳光的苍白,眼神阴鸷沉静,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算计与冰寒。他坐在一架特制的木轮椅上,膝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正是凭借其“奇技淫巧”在清廷迅速崛起的工部右侍郎张晓宇。一场离奇的穿越,将他从现代社会的竞争失意者,变成了这个时代搅动风云的“鬼才”。他低垂着眼睑,看似恭顺,但微微抿起的嘴角却泄露出一丝近乎残忍的得意。那些超越时代的杀人利器,正是他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甚至报复这个世界的资本。
“去年我军在河南、汝宁等地,小有挫败,进展未及预期。”多尔衮终于转过身,他的声音不高,却似金铁交鸣,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空旷的大殿内清晰地回荡,“然,此非我八旗勇士战之不力,实乃南人侥幸,兼之流寇残余搅局,各部进军,未能同心协力,致使战机延误。”
他的目光如鹰隠般锐利,缓缓扫过济尔哈朗、多铎、阿济格等宗室亲王的脸上,又掠过鳌拜、孔有德等汉军将领,最终在张晓宇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
“今岁开春,冰雪消融,道路渐通。我大军粮草已备,锐气已蓄,决不可再给南明苟延残喘之机。”多尔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当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一举荡平江南,混一寰宇!”
他再次转向舆图,手臂挥动间,带起一阵微风:“此番进军,需四路并举,水陆并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
“东路,”多尔衮的指尖精准地点在淮安府的位置,“由豫亲王多铎为主帅,张存仁、李率泰为副,统精兵五万,自山东南下,直扑淮安。淮安乃运河枢纽,江淮咽喉,此处拿下,则南下通道洞开,漕运可断,金陵震动。多铎,此路关系全局,务必攻克,不得有误!”
身材魁梧、面容英挺的多铎踏步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臣弟领旨,必克淮安,扬我八旗军威!”
“中路,兵分两支,齐头并进。”多尔衮的手指向南移动,落在凤阳府,“一支,以内大臣鳌拜为主将,科尔沁部吴克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为辅,统兵四万,猛攻凤阳。凤阳,乃朱明祖庭,龙兴之地。拿下此地,不仅可断其龙脉,更可摧垮南明君臣心志,意义非凡!”
满脸虬髯、眼神凶悍的鳌拜轰然应诺:“嗻,奴才定将朱明祖坟掀个底朝天,把那凤阳府砸个稀烂!”
“中路另一支,”多尔衮的手指略向东移,指向归德、汝宁方向,“由英亲王阿济格统领,贝勒博洛、饶余贝勒阿巴泰、智顺王尚可喜随征,统兵四万,目标归德、汝宁。此路任务,扫清侧翼,牵制河南、湖广方向可能来援之明军与流寇,保障中路主力侧后安全,同时伺机南下,威胁长江中游。”
阿济格出列,他的性格素来骄横,此时也只是微微躬身,粗声道:“摄政王放心,那些残兵败将,不堪一击!”
最后,多尔衮的手指移向舆图的西南方向,点在南阳府:“西路,仍由肃亲王豪格挂帅,辅国公叶布舒、贝勒岳托为副,统精兵三万五千,自陕西商洛东出,猛攻南阳。南阳若下,则可南下荆襄,直捣湖广腹地,动摇其根本,并可侧应中路阿济格部。豪格,你去年在陕西剿寇有功,此次切莫让本王失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豪格出列,他的脸色有些复杂。作为皇太极长子,与多尔衮素有嫌隙,此刻也只能压下心中情绪,沉声应道:“臣,领旨。”
部署已定,众将轰然应诺,武英殿内一时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嗜血的渴望。这些来自白山黑水的将领,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传说中温暖富庶的江南。
多尔衮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随即,他的视线转向了那个一直沉默坐在轮椅上的年轻人。
“张侍郎,”多尔衮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带着明显的倚重之意,“你督造、监工的新式火器,还有那‘瘟君散’(瘟疫弹),以及上次奏报所言,可载人升空观测、投掷火药的‘载人火风筝’,如今可已足量配备各军?”
张晓宇闻声,立刻用那双略显苍白但异常稳定的手推动轮椅上前一步。他的动作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声音也带着一种因长期专注于实验室而特有的沙哑:
“回摄政王,托王爷洪福,奴才日夜督工,不敢有片刻懈怠。所有新式军械,均已足量拨付各军!”
他稍微提高了音量,以确保殿内每个人都能听清:“东路豫亲王处,除标准配给外,增配‘百虎齐奔箭’改制的‘百发连铳’五十架,此铳置于特制木架之上,守城伏击,可瞬间发射百枚铳弹,覆盖数十步范围,威力无穷;中路鳌拜大人处,优先配备‘瘟君散’三百罐。此物可由抛石机、床弩远程发射入城,亦可由死士潜入,投入水源、粮仓,一旦散开,沾染者上吐下泻,高热不止,数日间便可令一营失去战力;西路肃亲王处,‘载人火风筝’二十具已调试完毕,选用轻韧材料,以精炼火油为动力,升空后视野极佳,可准确观测敌阵,投掷改良版‘轰天雷’,必能让那些不识天威的南明守军,未战先怯,闻风丧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惊异或贪婪之色的将领,嘴角勾起一丝冷冽而自信的笑意:“此外,各军均补充了威力更大的改良‘轰天雷’、‘震天雷’,以及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新式红夷大炮、佛郎机炮。奴才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此次我军器械之利,远胜南明与流寇百倍。江南膏腴之地,已是王爷囊中之物,只待大军一到,便可尽收麾下!”
“好,好,好!”多尔衮抚掌大笑,显然对张晓宇的回答极为满意,“有张侍郎这等不世出的干才,为我大清铸此神兵利器,何愁天下不定?何愁南明不灭?”他环视众将,声音再次变得铿锵,“诸位回营,好生整军,熟悉新械。三日后,大军开拔。本王要让长江之水,为我八旗铁骑让路!”
“嗻,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响彻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战争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带着碾碎一切的决心。
……
相较于北京武英殿杀伐果断的炽烈气氛,南京皇宫的暖阁内,虽然炭火烧得正旺,丝丝暖意却丝毫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压抑。弘光帝朱由崧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斜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软榻上,面色比平时更加苍白,眼袋深重,显然是沉湎酒色与忧惧国事共同作用的结果。
兵部尚书史可法、内阁首辅马士英,以及诚意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等几位勋臣,还有刚从江北赶回的将领黄得功等人,分列两旁,人人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云。
“陛下,”史可法向前一步,他的声音沉毅稳重,但眉宇间的忧色却难以化开。他将一份用火漆密封的紧急军情文书双手呈上,“北线细作、各路塘报确证,虏酋多尔衮已颁下王令,清兵分四路,不日即将大举南犯。其势汹汹,兵锋之盛,远超去岁。东路多铎,中路鳌拜、阿济格,西路豪格,皆是能征惯战之虏首,统兵不下十五万。”
朱由崧有些颤抖地接过那份仿佛重若千钧的文书,勉强看了几行,那上面“淮安”、“凤阳”、“南阳”、“精兵数万”等字眼便让他头晕目眩。他叹了口气,将文书随手搁在榻边的小几上,声音带着几分虚弱和惶急:“鞑虏……亡我之心不死,去岁未能得逞,今岁竟又倾国而来……这,这……史阁部,马阁老,诸位爱卿,这……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马士英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他虽然与史可法在政见上多有龃龉,但也深知此刻局势危如累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强自镇定,脸上挤出一丝宽慰的笑容,躬身道:“陛下勿忧,切莫过于焦虑,保重龙体为上。去岁我军能在河南府、汝宁等地挡住清虏,挫其锐气,今岁我军更有准备,沿江防务亦非昔日可比。当务之急,是立即调兵遣将,于各要害之处严阵以待,挫敌锋芒。”
史可法也接口道:“马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局势虽危,但尚未至绝望之境。臣等已初步议定应对之策,请陛下圣裁。”
他走到暖阁中悬挂的那幅稍显简陋的军事地图前,拿起一旁的竹鞭,条分缕析,声音清晰而坚定:
“东路,淮安。”竹鞭点在淮安位置,“此地乃屏障江淮之第一重镇,绝不容有失。臣举荐,破格擢升江阴典史阎应元为江淮总兵,全权负责淮安防务。阎应元虽出身微末,然熟读兵书,通晓战阵,更难得的是忠勇绝伦,胆略过人,在江阴士民中威望素着。令其即刻赴任,与定西侯张名振、翰林编修张煌言、镇江总兵郑鸿逵等部水陆配合,依托淮安城防与洪泽湖、运河之水网,层层设防,务必阻多铎于淮水之北!”
朱由崧闻言,努力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下“阎应元”这个名字,似乎听太监提起过江阴有个能吏,既然史可法力荐,他也便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道:“准……准奏。阎应元……既得史阁部如此赏识,想必是有真本事的。便依史阁部所奏,升他为江淮总兵,望他能不负朕望,守住淮安。”
“中路,凤阳,”史可法的竹鞭移到凤阳府,“此地关乎社稷颜面,祖宗陵寝所在,更是天下视听所系,不容有失。臣请陛下允准,由臣亲自前往凤阳督师,与凤阳总督朱大典、东平伯刘泽清、广昌伯刘良佐、靖南侯黄得功诸位将军,并请潞王殿下移驻左近,以亲王身份鼓舞士气,集中我朝中央能调之精锐,务必守住凤阳祖陵,与虏酋鳌拜决一死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