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暗流涌动(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最新章节。
师兄推了推眼镜:"你这个时机抓得好。现在全省都在关注灾后重建,开展审计名正言顺。不过......"他压低声音,"我听说有些人在打重建资金的主意,你要小心。"
返回清源县的路上,沈青云一直在思考。看来,清源县的问题不只是天灾,更有人祸。而要破解这个局,不能硬碰硬,必须讲究策略。
回到县里,沈青云立即行动起来。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成立灾后重建资金监管委员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
第二,启动全县水利设施大排查,对存在的问题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时限。
第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主动曝光重建中的问题和困难,争取舆论支持。
这些举措很快见效。一天,《省报》记者突然到访,要求采访灾后重建情况。
"沈县长,我们接到举报,说清源县在重建中存在优亲厚友的问题。"记者直截了当地问。
沈青云不但不回避,反而笑着说:"欢迎监督。这样,我陪你们随机走访,你们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他带着记者走访了三个乡镇,五个安置点。在青龙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老人。
"老人家,您觉得重建工作公平吗?"
老人激动地说:"公平!沈县长说了,所有补助名单都要公示。我侄子想多要补助,被沈县长当场批评了!"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慨地说:"沈县长,您是我见过最坦荡的干部。"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一周后,沈青云接到市纪委的电话:有人举报他在灾后重建中收受贿赂。
"举报信说您收了建筑商20万,帮他们中标。"市纪委的同志说。
沈青云笑了:"清源县所有的重建项目都是公开招标,全程录像。如果我真收了钱,请你们严查。"
调查很快有了结果:举报纯属诬告。而举报人,竟然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副主任。
沈青云把这个副主任叫到办公室。对方吓得脸色惨白:"沈县长,我是一时糊涂,是赵......"
"不用说了。"沈青云打断他,"你去纪委把事情说清楚,我可以考虑从轻处理。"
副主任如蒙大赦,连连道谢。
这件事让沈青云意识到,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否则还会有人兴风作浪。
第二天,他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会上,他出示了水利厅的那些文件。
"同志们,我今天要说的是'责任'二字。"沈青云的声音在会场回荡,"为什么我们的水利设施如此薄弱?为什么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责任的缺失!"
他宣布:"从今天起,清源县要实施'责任清单'制度。每个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完不成的要问责,乱作为的要追责!"
会场上鸦雀无声,很多干部低下了头。
散会后,王大山找到沈青云:"县长,您这一招很高明。既敲打了干部,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沈青云望着窗外:"老王,你说我们为官一任,到底该留下什么?是高楼大厦,还是民心所向?"
王大山沉思片刻:"我觉得,是希望。让老百姓看到改变的希望。"
"说得对。"沈青云转身,"所以,我们要尽快让清源县焕发新的生机。"
在沈青云的推动下,清源县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齐头并进。更难得的是,干部队伍的作风明显转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一个月后,在全省县域经济考评中,清源县从倒数第三跃升至中游。省委副书记在点评时特别表扬:"清源县在困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学习!"
消息传来,清源县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但在庆祝的人群中,沈青云却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那天晚上,他独自登上县城旁的小山。俯瞰着万家灯火,他想起父亲的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手机响起,是周晓卉发来的照片:她站在清源县新建的安置小区前,身后是群众幸福的笑脸。配文是:"来看你战斗过的地方,为你骄傲!"
沈青云会心一笑。在这条问鼎之路上,他并不孤单。有群众的信任,有亲人的支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而此时,在省城的一间办公室里,赵永康正对着电话低声说:"这个沈青云,必须想办法压一压......"
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