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破冰之举(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最新章节。

清源的初冬,晨雾弥漫。沈青云天不亮就起床,在县委招待所的小院里打了一套擒敌拳。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拳风猎猎,驱散了寒意,也让他头脑格外清醒。

今天,他要做一件在清源县堪称"破天荒"的事——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这件事,他酝酿了两个月,调研了全县所有乡镇,深知其中的阻力。

"县长,车备好了。"秘书小刘轻声提醒。

沈青云收起拳势,擦了擦汗:"走吧。记得把咱们准备的宣传材料都带上,特别是那个新式公墓的规划图。"

"都带着呢。"小刘拍了拍鼓鼓囊囊的文件袋,"不过县长,我听说今天不少老同志都要来,他们可能......"

"我知道。"沈青云系好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改革总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会场设在县委大礼堂。还不到八点,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各乡镇的干部,还有很多自发前来的群众,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

"沈县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

沈青云没有直接进会场,而是走到几位老人面前:"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家休息?"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激动地说:"沈县长,我们听说你要平我们的祖坟,这是真的吗?"

沈青云扶住老人,语气温和:"老人家,您误会了。我们不是要平祖坟,而是要建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您看——"

他从小刘手中接过规划图展开:"这是咱们规划的青松园公墓,背山面水,四季常青。里面不但有专人维护,还会种上松柏,比现在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坟茔不是好多了?"

"可是......这要迁坟啊!"另一位老人插话,"动了祖坟,坏了风水,要倒大霉的!"

"老人家,"沈青云耐心解释,"去年洪水,全县被冲毁的坟茔有上百座,很多先人的遗骨都找不到了。如果建在规划的公墓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这时,青龙村的村支书李老栓挤过来:"县长,人都到齐了,就等您了。"

沈青云点点头,最后对老人们说:"请各位放心,改革一定会尊重大家的意愿。我们准备了多种方案,绝不会强拆强迁。"

走进会场,沈青云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凝重。台下坐着的乡镇干部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难色,还有几个老资格的脸色很不好看。

主持会议的王大山副书记刚要开口,就被沈青云制止了。

"今天的会,咱们换个开法。"沈青云走到台下,站在干部们中间,"先不急着讲政策,我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清源人,对殡葬改革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会场一片寂静,没人敢第一个发言。

沈青云笑了笑,点名道:"靠山乡的王书记,你先说说。"

王大山硬着头皮站起来:"这个......殡葬改革确实有必要。现在到处是坟头,影响土地流转和机械化耕作。但是......"他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直说无妨。"

"但是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太难做了。去年我们想迁一座坟,那家人拿着锄头就要跟我们拼命。"

这话引起了一片共鸣,干部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诉苦:

"是啊县长,这事吃力不讨好!"

"弄不好要出群体性事件的!"

"我们乡有个老板,光修祖坟就花了二十万,这怎么改?"

沈青云静静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

"同志们说的都是实情。但是——"他话锋一转,"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明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却推不动?"

他走到投影仪前,调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在青龙村拍到的一幕。一户人家,爷爷的坟在东坡,奶奶的坟在西坡,儿子每年清明要翻两座山。如果建了集中公墓,老人扫墓是不是更方便?"

又调出另一张:"这是洪水时被冲毁的坟茔,家属跪在泥水里痛哭。如果早一点推行殡葬改革,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

会场安静下来。

"我知道,"沈青云语气诚恳,"改革很难。但正因为难,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今天我在这里表个态:我父亲去年过世,埋在老家。等清源的公墓建好,我第一个把他迁过来!"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干部们面面相觑,都被这个表态震惊了。

"另外,"沈青云继续说,"我已经和几个重点村的红白理事会谈过了。他们算了一笔账:现在办一场丧事,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几万。如果推行文明殡葬,费用能减少一半以上。这笔钱,用来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不是更好吗?"

他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开始打动在场的干部。

青石镇党委书记站起来:"县长,您说得对!我们镇有个贫困户,老人去世借了五万块钱办丧事,现在全家都在打工还债。要是早改革,也不至于这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