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暗流涌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最新章节。
省城的初秋,梧桐叶开始泛黄。沈青云坐在省委大院的会议室内,心情却不像窗外阳光那般明媚。
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每个县区的党政一把手都要参加。沈青云作为清源县的代县长,第一次以地方主官的身份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
"下面请清源县沈青云同志发言。"主持会议的省委副书记点名道。
沈青云整理了一下警服——虽然已经转任地方,但在重要场合,他仍然习惯穿着这身警服。这既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沈青云的声音沉稳有力,"清源县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但也让我们看清了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
他打开投影,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照片:被冲毁的农田、倒塌的房屋、群众期盼的眼神。
"灾后重建不仅是修复工程,更是发展机遇。我们提出了'三个重建'的思路:重建家园、重建产业、重建信心。"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沈县长,我听说你们清源在灾后重建中搞'一刀切',强制群众搬迁?"
发言的是邻县东川县的县长赵永康,五十多岁,头发梳得油亮。沈青云听说过这个人,以"会来事"着称,据说在省里有靠山。
沈青云不慌不忙:"赵县长听到的可能是谣言。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比如在靠山乡,我们提供了集中安置、原址重建、生态移民三种方案,由群众自主选择。"
他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是靠山乡群众正在投票选择重建方案的场景。
"而且,"沈青云话锋一转,"我们在重建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降雨,清源县的损失比邻县严重?除了地理因素,是不是还有人为因素?"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沈青云展示了一张对比图:"这是清源县和东川县的水利设施分布图。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东川县的主要河道都进行了综合治理,而清源县很多水利工程还停留在图纸上。"
赵永康的脸色变得难看:"沈县长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沈青云目光如炬,"防灾减灾不能各自为政,应该全省一盘棋。我建议建立跨县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
这个建议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的肯定:"沈青云同志的建议很好。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
座谈会结束后,沈青云在走廊被赵永康拦住。
"沈县长,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懂得规矩。"赵永康皮笑肉不笑地说,"有些话,不能乱说。"
沈青云平静地看着他:"赵县长,我只是就事论事。如果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请见谅。"
"哼,好自为之。"赵永康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沈青云若有所思。他想起在清源县调查时发现的一些线索:有群众反映,东川县的一些企业在清源县非法采砂,破坏河道,这可能是导致洪灾加重的原因之一。
晚上,沈青云来到父亲家。沈振邦正在书房练字,见他来了,放下毛笔。
"今天在会上跟赵永康起冲突了?"沈振邦直接问道。
沈青云一愣:"您的消息真灵通。"
"赵永康不简单,他在省里经营多年,关系网很深。你刚到处级,要懂得保护自己。"
"爸,我不是要惹事。但如果在原则问题上让步,我还配穿这身警服吗?"沈青云指着身上的警服说。
沈振邦叹了口气:"你这倔脾气,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但是青云,你要明白,在官场上,直来直去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要学会借力打力,团结大多数。"
正说着,沈青云的手机响了,是周晓卉打来的。
"听说你今天在会上很威风?"周晓卉的语气中带着担心,"但我爸说,赵永康这个人睚眦必报,你要小心。"
"放心吧,我有分寸。"
挂断电话,沈振邦意味深长地说:"晓卉是个好姑娘,她父亲在省发改委,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沈青云摇头:"爸,我不想靠这些关系。"
"这不是靠关系,而是合理利用资源。"沈振邦严肃地说,"你想为群众做更多事,就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这需要智慧,而不只是一腔热血。"
第二天,沈青云没有立即返回清源,而是去了省水利厅。他要去核实一个情况。
在水利厅的资料室,他查到了令人震惊的信息:去年省里下拨给清源县的水利专项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调剂到了其他项目。审批签字的是——赵永康的妹夫,时任水利厅规划处处长!
"果然有问题。"沈青云暗自思忖。但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复印了相关文件。
从水利厅出来,沈青云又去了省审计厅,找到在大学时的师兄。
"师兄,我想请你帮个忙。"沈青云开门见山,"清源县想要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需要专业的指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