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命!(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就是5万头猪,***3天也抓不完!”
这句影视剧里的名言,成了现在杨平要面对的问题。
他对面可不是5万头猪,那是50多万六神无主的溃兵,现在需要他去俘虏。
在于铁用两枚炸弹,将汉献帝连同他的指挥台、龙纛一起炸上了天,杨平就知道,这场战争他已经赢了。
于是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在己方大阵最北侧待命的徐晃,指挥着手下的5万车骑部队兵分两路:
一路由徐晃带领3万多车骑部队主力,斜向东南方胡人骑兵冲去。
一路由战车都统上将军张和,带领加强的车骑第2师1万4千余人,携带6个超级大喇叭,列出一字长蛇行军阵,向东北方向绕行。
一边东进,大嗓门的传令兵一边对着慌乱的河北骑兵发出命令:"天罚已降~下马受降~可活!"
内口直径只有20公分、长度六米、外口直径四米的超级大喇叭,足可以将大嗓门传令兵的短促号令,喊到三里地外。
慌乱间,四散逃亡的河北骑兵,见到北边护民军车骑部队阻拦,慌张到极致的溃兵,没有任何要拼死一战的决心。
大喇叭响起之后,从张和带领的车骑队伍中,每隔100步分出一辆四马四轮全甲战车。
这些战车向南前出100多步,在战车顶端的指挥员,拿着铜皮大喇叭开始对奔逃而来的河北骑兵喊话:
"前面的兄弟们~减速、减速!
越过战车之后,即刻下马,牵着战马到前边受降!"
这些前出进行接纳溃散骑兵的战车兵们,在今天早上出击之前,被告知第一个作战计划就是接受降兵。
当时,这些战车兵们一个个疑惑万分:"难道我们不应该执行第2个作战计划——先与敌人殊死搏斗一场,再受降吗?"
但随着天上百余个巨龙热气球投下炸弹,将敌军所有带指挥旗的指挥部,全部干掉以后,
杨平护民军中精锐的车骑兵们,立马就明白了:敌方的指挥中枢已经被彻底打掉了!
在这种超越时代的天罚打击下,不仅敌人没了指挥系统,而且敌兵士气已经彻底崩溃!这场仗就真的只剩下抓俘虏了——
就比如说现在,战车前出,喇叭一喊,向北奔逃的河北骑兵,抵达战车之前便开始减速,纷纷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示意自己没有敌意。
越过前出的劝降战车,马速降下来以后,这些河北骑兵们便翻身下马,拉着马缰绳,向北接受骑马过来的护民军士兵收容。
河北大军阵列最北边,就是公孙瓒、颜良、赵云率领的这5万河北骑兵。
只不过,这3位主将第一次见到热气球,都呆住了,而高高的帅旗,就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所以,第一波炸弹攻击,这些主将包括身边的亲卫、传令兵全部阵亡。
从天而降的威慑力,让这5万河北骑兵彻底丧胆、失去了斗志!
他们有掉头向东的,那是队列的最尾;
慌乱之中战马受惊向北边的——这是最多的,被车骑第2师收降;
也有慌不择路向西的。
向西的这些河北骑兵,与阵前十多万胡人骑兵,通过护民军三弓床弩射出的红色警标以后,从张辽率领的步兵阵列里,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张辽率领的步军方阵划归为6个镇,6个军镇中间的五个连接部,分别有一支400人的神机营部队,
每一支部队都拥有12门70毫米迫击炮,以及200支单发后膛步枪。
根据三弓床弩以抛射方式射出的警戒线(这是标准的一里地)。
奔逃的敌军骑兵越过警戒线以后,迫击炮便开始发威,将聚成一团的溃兵直接炸散!
隆隆的炮声、剧烈的爆炸声,这和天上的神龙喷出的天罚何其相似!
这些本来就没有斗志、只靠本能逃命的胡人骑兵纷纷散开——
有向北而去,有向南而去,只有极少数慌不择路向西而来。
已经缓缓启动的步兵阵线,对这些敢于冲阵的骑兵可没什么客气。
前文有介绍过——杨平的步兵师,每个师装备了120部三弓床弩,30个步兵师装备了3600步三弓床弩,
这些有效射程达到200步的大杀器一波齐射,就将闯过警戒线、乱糟糟的胡人骑兵清理一空!
当然,他们不会去射人,主要是射马,马的目标比较大。
三弓床弩一轮射击之后,偶尔还有闯到阵前百步的骑兵,便被噼里啪啦的步枪射击,打成了筛子!
总之,胡人骑兵没有对张辽统帅的18万步兵阵线构成任何威胁。
张辽接到的命令:就是尽最大可能的杀伤胡人骑兵。
所以,在遏制住了溃兵冲阵的势头之后,张辽指挥着手下的步兵们,列着整齐的阵线,开始缓缓向东压去。
隆隆的巨响,不时在混乱的胡人骑兵中间炸响——这是天上的热气球,组成的警戒、攻击阵势。
他们将重点监控这十多万胡人骑兵,保证将他们炸的不会有任何聚集的机会。
地上这些胡人骑兵见北侧逃路被堵死(主要是河北骑兵堵住了他们,在更北边,是护民军车骑第二师,在收降河北骑兵)。
这些胡人不傻,他们知道这些河北骑兵的难缠,即便是丧胆之下,潜意识里也想避开他们。
正东面是河北30多万的步兵大阵,前一刻他们是盟友、友军,现在,如果他们敢去冲击这支同样已经开始溃散的步兵阵列,
这些胡人知道,他们一旦陷入步兵之中,提不起马速,那就只有死路一条(这些河北溃兵会抢夺他们的马匹)。
西侧,刚刚冲了两波的溃兵们,已经用生命向他们证明了护民军的精锐——他们根本冲不过去。
现在他们能干的就是向南跑,逃到南边的开阔地再做打算。
但是他们南逃的这个开口确实不大,东西宽度不过六七里地。
当天上的热气球,以巨龙姿势降临河北军阵的时候,在河北军阵最南端,担任侧翼任务的张燕直接对着白波俯首叩拜:
"白波老兄,救一救弟弟我。"
张燕被这种神迹彻底给震的麻木了,六神无主之下,想到杨平几个月前派白波到他那里,
好心好意的给他们带去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增长他们的实力,而他们转身就投进了汉献帝的怀抱,来给杨平作对。
战前,杨平不计前嫌,派白波过来让他识实务点,也正因为白波不断挥动着自己带来的旗帜,
河北大军各处指挥部都遭到了天罚攻击,指挥官们全部灰飞烟灭,只有张燕这里未曾遭到攻击。
但是天上仍有4颗画着巨龙图案的热气球盘旋在百丈高空,若不是白波带来的亲卫一直高举着画着白色十字道的红旗,张燕敢肯定,此时自己已经进了阎王殿!
看着跪地的张燕,白波此时心中舒爽到了极致,也摆起了架子,淡淡的说道:"褚燕兄弟,是真心准备投降我护民军?"
(张燕原本叫褚燕,为了继承黄巾军余部,才改姓张。)
张燕听了以后,头如捣蒜:"确实、确实。"
白波淡淡的说道:"褚燕兄弟此时有2个选择:
第一,老老实实约束部下等待受降;
第二,给你一个功劳——
我们在大阵的最南端,此时胡人骑兵正在向南溃逃,你若率部向西南方向进行截击,堵死这些胡人骑兵,
为护民军南部包抄队伍争取两刻钟时间,就是大功一件。"
此时的张燕哪还有别的心思,只想着在这大战的尾巴,将功赎罪立一把功劳,头如捣蒜的说道:"一切听白波兄长指挥。"
剩下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河北大军唯一还能成建制指挥的这支部队,开始向西南方向进攻,冲入了乱糟糟的胡人骑兵队伍。
一时间,南逃的胡人骑兵如陷入烂泥之中,动弹不得。
但说实话,就张燕手下这5万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极低的步兵,刚刚也是凭着一股血勇冲进了混乱的胡人的骑兵里,
但经过少许搏杀后,张燕这5万步兵就有溃散的趋势。
就在这时,本来列阵在河北军阵最前方的一支万人精锐步兵,却在一个穿着全身铠甲的将领带领下,直插进了胡人乱糟糟的骑兵队伍中。
这支部队是标标准准的重甲步兵,本来就是用来防备胡人骑兵的。
此时带领他们的将领,正是在热气球攻击中,唯一逃过一命的高级指挥官曹昂。
曹昂领着这支万人的精锐重步兵,冲入胡人溃乱的骑兵前,大呼动员道:"儿郎们,天命已归杨都督,
然我大汉的土地,怎容胡人猖獗?!
尔等随本将军斩杀胡虏,作为尔等加入护民军的晋身之资!"
曹昂的想法很简单:"我河北世家与你杨平太平民团之争,我们败了!
但我们仍是炎黄子孙,汉家的土地不容野蛮之人践踏!"
战略眼光不错的曹昂,也知道此时是消灭北方胡人边患的最佳时机——
十几万胡人精锐全在这里,一旦被歼灭,北边的胡人之乱,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败局已定的曹昂,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冲锋的,以至于战后,杨平都没能找到曹昂的遗体。
张燕所部阻挡了胡人溃兵一阵,曹昂的精锐步兵,又将胡人溃兵南下的势头彻底给拦住。
随后,就是从北面冲过来的护民军车骑部队、西面压过来的护民军步兵,开始擒杀乱跑的胡人。
安置在张辽步兵阵营的12部超级大喇叭,开始下令:"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与此同时,从黄河南边,何冬带领6个师的后备兵力4万人,也赶到了南部缺口。
胡人骑兵见四面被围,只剩下东面河北乱糟糟的步兵阵列。
于是,没有任何指挥系统的胡人骑兵,大部选择下马、跪地投降,少部顽固分子还意图冲散河北步兵的防线,向东逃跑。
结果就是:在乱糟糟的步兵中,这些没有阵型的骑兵直接陷入泥潭,虽然对乱糟糟的步兵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能逃出去的胡人骑兵十不存一。
十月初一太阳落山之时,凭借着天上百余个热气球、地上20多个超级大喇叭不断的呼喊,
这片南北30里,东西十多里的战场,算是初步被护民军给控制住了。
到第二天清早,杨平得到了初步的战果:
缴获战马超过15万匹,俘虏胡人8万有余,
俘虏河北方面步、骑兵超过35万人。
已经确认敌方主帅汉献帝刘协,
敌方大司马、车骑将军刘备,太尉杨彪,
大司马、骠骑将军公孙瓒等数十名高级将领被热气球投下的重型炸弹,炸得尸骨无存!
根据抓获的俘虏言说,敌方的大司马、卫将军曹昂,在最后关头率部攻击散乱的胡人骑兵,
为护民军的合围争取了一刻钟的时间,曹昂本人应是死于乱军之中,尸骨无存!
得到曹昂战死的消息,杨平也是十分感慨——
几个月前,自己在版梁和曹操父子拼死一战,最终俘虏了曹昂,
这位贵公子还在自己手下当过一段时间的礼部司正。
虽然自己一直在利用曹昂,但不得不说,这位世家公子的人品和修养确实很好。
自己改变了曹昂会死在宛城的命运,没想到却让他提前几个月见了阎王!
甩了甩脑袋,杨平对周瑜说道:"公瑾,经过此战,天下所谓的诸侯、名将,都被本都督一网打尽了!
太平盛世即将到来!"
周瑜躬身,极为敬服的说道:"都督,无论您是能够御使天上的龙下凡参战,
还是,这个龙就是都督您制造出来的武器,都说明都督乃天命所归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