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决战(你龙纛前压,我神龙天降)(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出与其他兵马有所不同——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感,反而都有些吊儿郎当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特别的精锐呢!
实际上,昨天晚上,白波抵达黑山军张燕的营地以后,就联络了十几个交情不错的小头领。
从底层那些统领百十人的基层军官开始宣传,只说道:明日大战,乃百万人级的旷世大战,想要活命,就要长个心眼……
而此时,随着各个军阵列阵完毕,白波直接带着几名军刺成员,赶到了张燕的指挥台前。
白波以极其真诚的说法向张燕表示:你老兄无论是造反,还是投靠朝廷,无非是为了个人富贵。
现在,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场仗你该何去何从?
你老乡我,给你的提议就是:战争未分胜负之前,你就不要出手,否则,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看着这位几个月前手把手教自己怎么把队伍壮大的老乡,张燕多多少少是有点愧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这厮的愧疚很快就被甩到了九霄云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此刻还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于是,张燕向白波表示,自己愿意坐山观虎斗。
对于如此识时务的张燕,白波直接掏出了一面红旗。
这面四四方方的红旗,正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白色十字道,插到一个旗杆上后,就这么轻柔的来回晃动。
十多里外的周瑜惊讶的对杨平说道:“都督,您说的那个张燕营地,有一面特殊的旗帜在晃动。”
杨平接过周瑜的望远镜定睛一看,呵呵一笑:“公瑾,此战,南方敌军这5万侧翼部队就不用管了。”
说着,杨平拿着望远镜,再次扫到了汉献帝刘协的指挥台。
就见这位天子拔出宝剑,不知道说了句什么。
不多时,隆隆的战鼓声就传了过来。
一声声的“陛下万胜”!从河北兵马的步兵阵列里响了出来。
杨平收起望远镜,对周瑜说的:“公瑾,我军的攻击要开始了。
如果顺利,这场战争就是抓俘虏。
当然,如果陷入苦战,本都督昨日交代过,由你作为30万大军的总指挥,以防万一。如何?”
可以这么说,在三国时代,天生的统帅大概只有周瑜,就连张辽都只能算是准统帅。
杨平费劲巴拉的把周瑜拉来,就是做个保险。
一旦自己制定的战法、战略没有成功,那就只能靠周瑜来统帅30万大军,进行正常的反击了。
周瑜则是没想到杨平会如此信任自己——就连他原来的主公孙策,也不过是被杨平扔到车骑部队统领一部,作为陷阵之将使用。
自己却被杨平拉到了指挥车上,作为副统帅使用。周瑜当即向杨平行礼道:“请都督放心,若事有不谐,某自当拼死效力。”
见周瑜答应,杨平对着车下的亲卫说道:“亮旗!”
就见杨平指挥车旁的空地上,6名亲兵平面摊开了一面长度十米,宽度六米的巨大红旗。
站在六、七米高的战车上,杨平看这面红旗十分巨大。
若是站在1000多米的高空上看这面红旗,那就是隐隐一个小红点。
若是再持有一个八倍镜的单筒望远镜,那这个红旗就相当醒目了——
千米高空的云层上,此时正排列着5队100个直径7丈(16米)的热气球。每一队由20个热气球组成。
每队的领头气球上面,纹着红色的盘龙,下面吊着一个长度约三米,宽度约1.8米,高度约两米的一个流线型吊篮。
吊篮后边是一个直径1.2米的四片手摇式螺旋桨。
没错,这就是杨平的终极大杀器——热气球。(各位看官先不要开喷,本章结束,会有对热气球的介绍。)
为了这100个热气球,杨平用了2万匹丝绸。
而为了给热气球提供燃料,他还特意种了一万多亩芝麻,
芝麻油,是目前杨平在东汉末年能够获得的最好燃料。
这种油燃烧产生的烟雾比桐油小得多得多,而且热值也比较高,
而且芝麻油没有挥发性,燃烧也比较稳定,不会对用丝绸面料制成的热气球球面造成损害。
而杨平的热气球,每个热气球有3名驾驶员。
这些人都是杨平太平民团的团员,上有老下有小,分有功勋、爵位、土地。
忠诚度就如他们的主管于铁所说:这天下,就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会比这支部队更为忠诚!
因为杨平缴获的丝绸颜色不同,所以热气球的球体大多是五颜六色的。
所有的吊篮骨架,使用的是极其坚韧的拓木,外层使用的是坚韧轻便的竹篾编制。
吊篮整体而言,金光灿灿。
而杨平的工匠们根据杨平的提示,将整个吊篮进行彩绘——如果吊篮被吊起来,从下往上看,就是一个金光灿灿的巨龙,张开大口。
那森白的獠牙,真真正正的是欲从天而降,吞噬下边的人物!
最妙的是吊篮正中间,也就是龙口之中,挂着六枚金光灿灿的炸弹。
这种炸弹使用的是三公斤的铜制外壳,内里装的是五公斤的黑索金炸药。
100个热气球600枚炸弹,用了杨平三吨黑索金炸药,直接把杨平八成的库存都给用光了——手搓黑索金5个多月,也就搞出那么不到四吨的炸药。
在6个以圆形轮式排列的炸药中间,有一个射击观察孔。
这个观察孔里面有一个四倍镜的单筒望远镜。在望远镜的中心设有十字标。
望远镜可以前后活动2度。上面的成员会根据热气球的行进速度,在正前方设定2度之内的提前量。
杨平的热气球部队攻击高度为200米。这个高度,地面的弓弩根本就攻击不到它。
而带着十字标,安排好提前量的热气球投弹,命中误差范围,基本上能控制到十米之内。
五公斤的黑索金炸药杀伤半径超过50米,基本就是古代定点清除的最佳武器!
当杨平战车旁边拉起巨幅红旗,在千米高空作为领头热气球的观察员于铁,通过自己这部指挥热气球下部的八倍观察镜,立马就发现了杨平出击的命令。
于铁头也不抬地询问道:“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被称为老二的副手观察那个直径约一公分,长度约一米,被放在铜皮套内的水银高度计说道:“高度1100米。”
于铁继续道:“老三,观察一下后边各部状态。”
那位被称为老三的副手通过后部观察孔观察后,大声说道:“5个攻击大队,全在这片区域内。”
于铁站起身来,直接下令:“老三,发信号。龙骧营按原计划进行攻击!”
老三大声应“是”,然后轻轻地搅动吊篮尾部的把手,外边那个直径一米二的四叶螺旋桨开始缓缓转动。
老二则关掉了吊篮顶部一个火焰排口,于铁这个纹着红龙的指挥热气球,便开始从1100米高空缓缓下降,顺着微微西北风向东南而去。
和于铁并排的4个纹着红龙的指挥气球,见到于铁行动,这4个大队级的指挥气球,也纷纷做出了降低高度、向东南而去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排热气球间距都是500米,保证他们能够看到龙头的行动,而不会因为靠得太近撞到一起。
见前排5个龙头开始行动,跟在5个龙头后面的19个热气球纷纷开始下降高度,以500米的前后间隔向东南而去。
站在5丈高指挥台上的刘协,此时是有些意气风发的——自己的50多万大军此时已经彻底展开!
虽然他不知道曹昂为什么会如此悲观,说自己打不赢这仗。
但就刘协自己的观察而言,对面的护民军阵列确实精锐,但自己比他们多了20多万人,特别是骑兵,己方拥有绝对优势。
刘协实在想不明白,他怎么会输?!
此时,刘协的第一通战鼓已经结束,己方士兵们回头,就能看到自己的龙纛,以及立在龙纛下的大汉天子。
几十万大军的士气已经到达了顶峰!
刘协问旁边的刘备:“大司马,我军是否可以抢先攻击,试探一下对面贼人的反应?”
刘备劝降了公孙瓒以后,成为了汉献帝认可的刘家宗室子弟。
当然按辈分,他肯定不会是皇叔,有可能是汉献帝的侄子。
但是刘备宗室身份是没跑的。
全副甲胄的刘备仔细的观察了前队,开口说道:“陛下,可再等一通鼓。
我军将士刚刚集结完毕,行进时耗费了些体力。
一通鼓后只是整顿完毕,二通鼓结束之后,我等便可下令,让胡人骑兵前去试探。”
16岁的汉献帝刘协,政治智慧那是老刘家与生俱来的,军事能力还是稍弱。
不过,有身旁这位南征北战十多年的宗室大将代为指挥,汉献帝是比较放心的。
于是说道:“战阵之上,一切凭大司马做主便可。”
刘备躬身:“多谢陛下信任。”
刘协扶起刘备,自信满满地抬头向西望去。忽然发现西面高空上,好像有几个小黑点。
定睛一看,那不是几个小黑点,而是很多小黑点。
刘协拍拍刘备:“大司马,且看天上,难道是南飞之鸿雁?
也不对,鸿雁此时应是南飞,怎会向东飞来。”
刘备也抬头,带着那个盆领甲让他抬头极为费劲儿,不得已取了头上的兜鍪,这才发现有五排排列极为紧密的小黑点,正向东南方己方大阵而来。
在刘协、刘备抬头观察天上的小黑点的时候,立足于河北兵马大阵之内的60多个传讯台上的指挥官们,也在抬头望天,都被这从西北方飘来的黑点闹得摸不清头脑。
而杨平阵中,抬头观天的杨平对着周瑜呵呵一笑:“公瑾,且看本都督的神龙天降,哈哈……”
不同于汉献帝,他们只能是目视,周瑜手中可是拿着杨平的八倍望远镜——
此时已经下降到800多米高度的热气球,被周瑜看得一清二楚。
若不是杨平这望远镜带着拉带,就直接从周瑜的手里掉到地上了!
目瞪口呆的周瑜,昂着头对着杨平喃喃的说道:“都……都督,您把天上的龙给请下来了?
那是龙!龙!”
不仅周瑜目瞪口呆,杨平手下的旅级以上军官,人手一个单筒望远镜。
看着从己方阵列后边飘过去的热气球,一个个都是呆若木鸡——
从他们那个望远镜的镜头里,能看到的就是,被绘成张着血盆大口、缓缓降落的巨龙!
这个就是视觉差的问题,从下边往上面看热气球的彩绘,加上吊篮的彩绘,那就是标标准准的巨龙下凡!
这些军官们在心中都升起了浓厚的敬畏:“杨都督果然是神仙下凡,能请来巨龙助阵,还是密密麻麻的巨龙从天而降!”
随着上百个热气球缓缓向东南而行,慢慢降低高度。
正应着西侧列阵的河北兵马,已经发现了这五排排列极为紧密的小黑点,正向东南方己方大阵而来。
在靠近河北兵马大阵上空时,这五条巨龙慢慢变成了十条巨龙,形成了10乘10的阵列。
“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400米。”
“都督言说,此地的海拔高度为70米,也就是说,我们距地面330米。再下降100米。”
“是。”
“老三,能否控制方向舵,赶到那个龙纛之上?”
“没问题,现在风速、风向较为合适。”老三打开了吊篮一侧的一个折叠扇,这个折叠扇的宽度达到了一米五。
打开以后顺着微风,缓缓地将于铁这个热气球向汉献帝的龙纛缓缓压去。
随着于铁的热气球不断降低高度,抬头的汉献帝刘协以及刘备,都是大脑里一片空白——
只见一条红色的、张牙舞爪的巨龙正在从天而降,向自己的指挥台飘来。
200多米的高空,于铁通过投弹了望口的望远镜,纤毫毕现的看到了这位昂首观天的少年天子,心中评价道:
“嗯,除了比我家都督稍微俊俏一点,真是哪儿都比不上我家都督!”
不过,这不影响于铁的操作,“老二,现在高度多少?”
“距离地面220米。”
“稳住高度,不要再下降了。”
“是。”
“老三,现在前进速度多少?”
“大约四米每秒。”
“能否稳住速度、航向?”
“没问题!”
根据这个高度和前进速度,于铁将瞄准的投弹望远镜,向正前方调整一度角。
近了,更近了……
当投弹窗的十字标瞄准了汉献帝刘协,于铁果断的双手开弓,拔下了两个插销。
挂在热气球吊篮底部的两颗装药量五公斤的炸弹,开始自由滑落。
刘协、刘备就看到这个张牙舞爪的巨龙,从口中吐出了两颗金光灿灿的蛋。
对,就在此时,刘协还在想:
难道这天上的巨龙,是想给我这个真龙天子送两颗龙蛋?待孵出巨龙,就能为我刘家皇朝所用?
不等这刘协思绪完成,就见两颗金光灿灿的蛋,直直地砸到了这个方圆3丈的指挥塔上。
“轰!轰!”
两声巨响,十公斤的黑索金炸药威力,足可以炸塌一栋楼!
在皇帝指挥塔旁的御营亲卫们,就见那个高耸的指挥塔直接在冲击波中变得粉碎!
那高高竖起的龙纛,也是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指挥塔周边百米之内,所有的士兵都被冲击波震倒。
更有倒霉的,被那横飞的弹片削掉了脑袋、胳膊。
巨大的声响,让周边的士兵们耳朵失聪,战马则被惊得到处乱窜……
十多里外的指挥战车上,杨平放下望远镜,不屑的说道:“汉献帝,你敢龙纛前压当靶子,本都督就能给你来个神龙天降斩首!”
于铁两枚炸弹落下,炸毁了汉献帝刘协的指挥塔,
随着那高高飘起的龙纛化为乌有的,还有被皇帝御驾亲征、龙纛前压,勉强提起来的河北大军士气!
见皇帝被从天而降的巨龙干掉,这些迷信的古人大脑短暂宕机后,宁愿相信是刘家江山气数已尽,天降天罚收拾了他们!
也不愿意相信这是对面制造出来的武器。
不过,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
随着于铁的炸弹响起,陆陆续续到达河北大军各个指挥塔上空的热气球部队,开始发动攻击。
200多米的高度,前进速度控制在四米每秒。
在山区紊乱气流中训练了两三个月的杨平空中部队,在平原地区这种开阔地带控制热气球,简直堪称得心应手。
随着一枚枚金光灿灿的炸弹从天而降,一个个高耸出地面两三丈的指挥台被炸掉。
一个个能够在这个时空留住姓名的武将,比如说张飞、公孙瓒、张合、高览、夏侯惇、曹洪……
以及威名赫赫的异族首领步度根、塌顿、呼厨泉……
他们高高举起的大纛,就是最好的攻击目标。
100个热气球,第一波攻击就带走了100个目标!
因为从天而降的这种战法,在这个时代这是第一次,在之前别说见识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特别是杨平把那热气球,绘成了极具迷惑色彩的巨龙。
这些东汉人的思维中,龙能从天而降,这是很正常的,但从来没有听说过龙能被人控制。
所以,第一波攻击结束之后,除了曹昂见到这些热气球,降低速度从西面飘来,联想到杨平的鬼神莫测的手段,当即率领亲卫离开了自己大纛的所在位置,躲过一命。
汉献帝刘协这50多万大军的万人以上指挥层,几乎被一锅给端了。
更要命的是:黑索金炸弹巨大的威力,加上巨龙从天而降的震慑。
第一波打击之后,几十万河北大军在群龙无首的惊惧之中,开始发了疯的四散逃命,口中高喊着“天罚!天罚”,根本就没有任何士气!
特别是列阵在步兵之前的胡人骑兵——这些极具畏惧鬼神的胡人,见到从天而降的巨龙吐出了金光灿灿的蛋,把自家的首领给干掉了,首领身边的人还被炸成了粉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时间脑子宕机,条件反射的骑着战马想逃离这片战场。
但被巨大声响震懵的战马,却不受控制地开始到处奔逃,马上的骑兵也摔倒了一片……
北面是同样混乱的河北骑兵,这个地方的胡人骑兵,要么向西攻击杨平的阵列,要么向南逃离这片鬼地方。
但是还不等这些骑兵行动起来,就见天上的巨龙纷纷掉头,绕过步兵以及正北边的河北骑兵,全部向这12万胡人骑兵前方的队列集结。
不时便有一颗金光灿灿的蛋,在密集的胡人骑兵中爆炸开来。
不到一刻钟,这些确认自己被巨龙盯上的骑兵们彻底崩溃了——
有的策马狂逃,要远远的离开人群;
有的则直接翻身下马跪地求饶,但没什么卵用,十几万匹被吓疯的战马在狂奔,一旦掉到地上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全尸留下!
而受惊的战马可不分方向,有的直接向后面的几十万步兵阵列冲击。
好在的是,骑兵和步兵之间还有一里地的距离。
于铁在战前受过杨平交代,在他斩首了汉献帝之后,他便率领一队10个热气球横亘在胡人骑兵和河北步兵之间。
见有受惊的骑兵冲击河北步兵,便用炸弹将这些受惊的战马再度惊跑。
相对于骑兵战马不受控制的狂奔,河北步兵虽然被干掉了高级指挥部。
于数十万大军而言,没了进攻方向,皇帝、将相被一锅端掉,士气全无!
但步兵的初级、中级军官还在,小范围的防御战还是能够指挥。
所以,溃乱的骑兵,对步兵倒是没有造成多大损伤。
见此,直直地悬停在步兵上方的巨龙开始喊话:“太平民团~杨都督~告知~河北兄弟:
放下武器~可活!
放下武器~可活!”
看着对面敌军阵列里,一个个火球腾空而起,列阵的护民军士兵们纷纷高呼:“都督万岁!
都督万岁!”
毕竟,从天而降的巨龙他们不熟悉,但是那会爆炸的玩意儿,那不就是都督的轰天雷吗?!
这巨龙就是都督请下来的天罚呀!
从第一声轰天雷炸响,一刻钟(15分钟)之内,数十万河北大军的骑兵部队,彻底溃散。
步兵部队则是群龙无首,没有约束的部队也开始溃散。
有约束的部队,则听从天上巨龙的劝降,确定安全后,纷纷放下武器,站立等候。
杨平的指挥车上挥舞出了信号旗,表示:按一号作战预案前去抓俘虏。
在步兵阵前高大指挥车上的张辽,即刻向各师下达了前出抓俘虏的命令。
而徐晃,同样向麾下各个车骑旅下达了自由出击的命令。
当然,两支部队的首要目标就是那十多万胡人骑兵。
按照杨平的命令,护民军要在主战场上要尽量多的歼灭他们。
至于河北的骑兵,毕竟都是汉家儿郎,杨平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
但是把十几万胡人骑兵,想方设法给诱到黄河岸边,这机会可是太少了!
随着杨平麾下大军开始向东出击,这场双方正面集结80多万大军的野外决战,胜负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但这场战争,给杨平带来的威望加持,以及对这方世界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消散……
(PS:诸位看官,作者把东汉时期制造热气球的原理发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在东汉末年,只要懂得热气球原理,想制造出主角使用的热气球,简直是轻而易举!
一、热气球的重量:主要来自制作球体的丝绸,需结合丝绸密度估算:
热气球体表面积,直径16米,半径8米, S=4\pi r2 ,约为804平方米。
东汉时期,“匹”作为丝绸计量单位,通常指长度和宽度的乘积。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丝绸一匹的标准为:
长度:40尺(约9.24米)
宽度:2.2尺(约0.508米)
面积:9.24米 × 0.508米 ≈ 4.69平方米
制造一个直径16米的热气球,球面大概需要171匹东汉丝绸,这里加上损耗,作者给它算到200匹。
东汉丝绸一匹重约220克,丝绸重量45千克。
二、野外10℃时的升力(农历10月初,河北平原的温度。)
升力由热气球内部热空气与外部冷空气的密度差产生,公式为:
升力 =(外部空气密度 - 内部热空气密度)× 球体体积 × 重力加速度(g≈9.8N/kg)
简而言之,这个热气球大概有470千克的总升力。
热气球重量:约190千克(每匹丝绸约220克,200匹45千克。
连接处的密封鱼胶,以及加强牛筋25千克。
50千克芝麻油燃料+10千克密封铜油炉。
流线型带螺旋桨的吊篮60千克。)
10℃时的升力:约4580牛顿(可承载约467千克的总重量,需减去球体及设备自重后才是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三名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驾驶员150千克。
六枚重量八公斤的高爆炸弹,约50千克。
*加上荷载,整个热气球起飞重量为390公斤。
直径七丈(16米)的热气球升力约为470公斤,仍有80公斤的升力冗余,维持安全。
*经过计算,100斤芝麻油做燃料,足以使这种热气球滞空时间超过30个小时。
十月初,西北风二到三级的情况下,这种热气球攻击距离超过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