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元初之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不是人,我是神,经质》最新章节。
“门?”朱元看向周围的老街,青石板路的缝隙里长出了青苔,墙角的杂草探出了嫩芽,一切都真实得不像话,“这里不是方盒吗?”
“是方盒,也是门。”老妇人站起身,橘猫轻盈地跳上她的肩头,“每个方盒都是一扇门,关着些不愿醒来的意识,也藏着些不该被遗忘的过往。你爷爷能砸开锁,却没时间一扇扇推开,只能把钥匙留给能看懂‘元’字的人。”
她指着朱元胸口,那里隐约能看到玉佩的轮廓,“你身上有他的血,有‘元’的印记,这方盒里的意识,只有你能唤醒——因为他们的等待,本就与你们朱家的承诺相连。”
朱元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血脉”二字竟有如此沉重的分量。爷爷的承诺,父亲的沉默,自己的挣扎,原来从一开始就被一条无形的线连在一起,这条线穿过方盒的壁垒,绕过织网者的陷阱,最终落在他的掌心。
“可我……”他想说自己没有爷爷那样的力量,没有索兰娜那样的智慧,甚至连唤醒一个人的记忆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你以为唤醒记忆靠的是力量?”老妇人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摇了摇铜铃,“叮铃”一声轻响,巷子里的光影突然晃动起来,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停下脚步,眼神从麻木变得茫然,像蒙尘的镜子正在被擦拭。
“靠的是‘共鸣’。”老妇人的声音带着奇异的穿透力,“你爷爷当年站在这里,没挥斧头,没念口诀,只是蹲在地上,给我讲他小时候掉进水缸的糗事,讲他爹怎么用藤条抽他的屁股,讲他第一次离开家时,娘塞给他的那袋炒豆子……”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却像水滴落在石上,清晰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那些最普通的、带着烟火气的日子,才是意识最深的锚点。织网者能偷走记忆,却偷不走那些藏在骨子里的习惯——有人吃饭时总爱敲三下碗,有人走路时脚跟着地特别重,有人看到晚霞就会想起娘的脸……这些才是钥匙。”
朱元看着巷子里的人们:卖早点的大叔正无意识地摩挲着灶台的裂缝,那是朱元曾帮他修补过的地方;修鞋的大爷蹲在地上,手指在鞋底划着奇怪的纹路,像在重复某个被遗忘的手艺;连趴在墙头的小孩,都对着天空比划着弹弓的姿势,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
这些细节,他在方盒重复的循环里见过无数次,却从未想过,那是意识在黑暗中发出的求救信号。
“像这样?”朱元深吸一口气,走到卖早点的大叔面前,捡起地上的抹布,学着记忆里爷爷的样子,在灶台沿上敲了三下,“大叔,你家的豆浆,总比别家的多放半勺糖,对不?”
大叔的身体猛地一震,茫然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你怎么知道……我婆娘总说我,放那么多糖,迟早把牙吃坏……”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眶渐渐红了,“婆娘……我婆娘呢?”
“在‘元初之地’等你呢。”朱元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力量,“我们正要去接她,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
大叔愣住了,随即像想起了什么,突然扔掉手里的勺子,朝着巷子深处跑去,边跑边喊:“桂英!桂英!我记起来了!我这就来接你!”
他的呼喊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巷子里激起层层涟漪。修鞋的大爷突然捶了下自己的膝盖,“我儿子最爱穿我纳的千层底!”趴在墙头的小孩跳了下来,“我爹说要教我打弹弓,打天上的飞鸟!”
越来越多的人从迷茫中醒来,他们互相搀扶着,朝着朱元来时的方向走去,嘴里喊着被遗忘的名字,脸上带着失而复得的狂喜。
老妇人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你看,不难吧?”
朱元的心脏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填满,不是胜利的激动,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温暖。他终于明白爷爷说的“共振”是什么——不是强硬的唤醒,是温柔的呼应,是告诉那些被困的意识:“我记得你的习惯,记得你的牵挂,所以请跟我来,回到该去的地方。”
“这片区域就交给你了。”老妇人将肩头的橘猫抱进怀里,铜铃在她掌心轻轻晃动,“等所有人都醒了,就带着他们去‘元初之地’,那里有新的房子,新的田地,还有……等了你们很久的人。”
她转身走向巷子深处,脚步轻快得不像个老人,橘猫的尾巴在她身后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走到拐角时,她回头看了朱元一眼,笑容里藏着深意:“对了,那只猫,叫‘元吉’,是你爷爷起的名。”
朱元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尾,突然想起玉佩上的纹路,那里面似乎也藏着一只猫的轮廓,只是之前从未在意。
“朱元。”青鸢走到他身边,指着那些朝着“元初之地”走去的人们,“我们该出发了。”
朱元点点头,目光掠过苏醒的老街,心里突然无比笃定。
他或许永远成不了爷爷那样劈开壁垒的英雄,但他可以做那个站在门后,轻声说“我记得你”的人。
这就够了。
阳光穿过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无数个跳动的“元”字。朱元握紧胸口的玉佩,带着青鸢,跟着苏醒的人群,朝着下一个方盒走去。
前路还有很长,还有很多门等着被推开,很多名字等着被喊起。
但他不再迷茫。
因为他知道,只要记得那些烟火气的日子,记得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牵挂,就没有什么牢笼,能困住向往自由的心。
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爷爷,一定要问清楚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然他是不会回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