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祠堂里的活历史(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最新章节。

"祖公下山莫怕累——"

"山溪是娃递水杯——"

台下不知谁先跟着哼了一句,接着是第二句,第三句。

阿木的三弦突然响起来,张野举着手机录视频,镜头里全是晃动的人头;赵子轩的摄像机扫过人群,扫过老人们颤抖的嘴角,扫过年轻人湿润的眼尾;陈默的"故事胶囊"在后台闪着暖黄的光,每录完一段,就会发出"叮"的轻响,像在给时间盖章。

直播数据在陈默的电脑上疯狂跳动。

五千万,六千万,七千万——当百人合唱的声浪撞破夜空时,数字直接跳到了八千万。

教育部官微的转发提示音响起时,赵子轩的摄像机差点砸在地上:"老林!

官微转了!

配文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代码里,在人心中'!"

后台突然安静了一瞬。

郑馆长站在阴影里,手慢慢摸向胸前的工牌。

金属扣解开的轻响被歌声盖住,他却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指尖发颤。

直到林枫把一台"故事胶囊"塞进他手里,他才猛地抬头。

"别守死的。"林枫说,声音被外面的合唱震得嗡嗡的,"去录活的。"

郑馆长低头看着掌心里的设备,暖黄的光映着他眼角的细纹。

他突然笑了,把工牌塞进裤兜,用力拍了拍林枫的肩:"下个月,我去苗寨。

听说那边有位会唱古歌的银匠,九十岁了,去年还在打银饰。"

散场时,月亮已经偏西。

老吴把歌本递给小梅,指腹在封皮的暗纹上蹭了蹭:"别让它在你手里断了。"他没等小梅回答,转身就走,背影融进夜色里,只留下一句被风揉碎的"走了"。

小梅抱着歌本站在月光下,突然掏出手机。

屏幕亮起的光映着她泛红的眼尾,她点击"创建直播",输入标题时,指尖在"龙小梅"三个字上顿了顿,接着快速敲下:"我要学唱爷爷的歌。"

陈默收拾设备时,"故事胶囊"突然发出"滴"的提示音。

他凑近一看,是老吴的设备自动上传了最后一段音频。

播放键按下,电流杂音里传来苍老的声音,带着点鼻音,像是边走边说:"我走了,歌还在。"

林枫把这段音频设为"口述中国"项目的启动铃声。

回程的车上,张野望着后视镜里渐远的鼓楼,忽然轻声问:"下一站,该轮到谁开口了?"

林枫没回答。

他望着手机里"口述中国"项目后台的待办列表,最上面一条是:"苗寨银匠阿旺,92岁,会唱《百鸟衣》古歌,传承人:孙女阿朵"。

车过侗寨牌坊时,晨雾漫上来,把"青州大学民俗调研基地"的牌子笼成一片模糊的白。

林枫摸出手机,后台数据正在刷新——新的预约申请像春汛的溪水,正顺着网络往这里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