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培养势力(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机器变》最新章节。

黑顺城兴

夕阳的金辉洒满黑顺城,五特手中的酒壶还残留着暖意。他望着城中忙碌的身影——张青铜匠的儿子正推着独轮车,车斗里的铁矿石堆得冒尖,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声;王克炳在营地外的空地上晾晒新收的粟米,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泛着光;小栓带着斥候队的少年们,正踩着城墙上的凹陷处练习攀爬,腰间的短刀随着动作晃来晃去。

“下一步,不是急着打其他城。”五特转头看向老周,将酒壶递了回去,“咱们得把黑顺城打造成铁打的营盘,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让顺民军有称手的兵器、有过硬的本事。这样,不管皇城来多少兵,咱们都能守住,也能让更多受苦的人来投奔。”

老周恍然大悟,用力点头:“大人说得对!可这些手艺,咱们大多都是半吊子,打造兵器、耕种田地都没个章法,得您多费心指点。”

五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咱们所有人的事。走,先去兵器坊看看,张青铜匠他们还在为青铜兵器的事犯愁呢,早上路过时就听见里面的锤子声没停过,估计是又出问题了。”

两人刚走到兵器坊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哐当”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张青铜匠懊恼的叹气声。走进坊内,浓烈的炭火味扑面而来,几个工匠围着一堆碎掉的青铜块发愁,铁砧上还放着一把没打好的青铜刀——刀刃歪歪扭扭,像被狂风卷过的树枝,边缘布满细密的裂痕,一看就是刚崩断的。

“张青铜匠,怎么了?”五特走上前,拿起那把断刀问道。

张青铜匠见是五特,连忙拱手,手上的炭灰蹭了满脸:“大人,您来了。这青铜太脆了,昨天按老法子锻打,十把刀废了八把;今天换了种火候,结果刚敲了几下,刀刃直接崩成这样,实在是没办法。”

五特掂了掂断刀的重量,又摸了摸碎青铜块的断面,说:“不是青铜脆,是你们的铜锡配比不对,火候也没掌握好。要打造出锋利又坚韧的青铜兵器,得按步骤来,一步都不能错。”

他让工匠们搬来矿石和备好的木炭,在坊中央的熔炉边蹲下,指着地上的矿石说:“第一步,先选料。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这里面学问大——铜多了,兵器就软,砍两下就卷刃;锡多了,就脆,像刚才这样一敲就崩。打造兵器,铜和锡的比例得是六比一,这样既锋利又坚韧。”说着,他拿起两块矿石,指着上面的纹路:“这种带红棕色斑点的是铜矿,颜色深的地方铜含量高;那种银白色、摸起来有点滑的是锡矿,你们以后选料就按这个标准来,错不了。”

工匠们赶紧围过来,有的掏出随身的小石子,在地上画着“铜六锡一”的比例,有的则反复对比着铜矿和锡矿的纹路,嘴里还小声念叨着。

“第二步,熔炼。”五特点燃熔炉里的木炭,等火势渐渐旺起来,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炉壁时,才把按比例配好的铜矿和锡矿放进熔炉,“熔炉的温度得烧到一千度以上,才能把矿石熔化成铜水和锡水。你们看,等矿石完全熔化,表面的杂质浮起来,就用长勺把杂质撇掉,再把两种水混合在一起,这就是青铜水。”他示意一个年轻工匠拿起长勺,慢慢搅拌熔炉里的金属水:“搅拌要均匀,像搅粥一样,这样铜和锡才能充分融合,打造出来的兵器才不会出现一块软一块脆的情况。”

张青铜匠蹲在熔炉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里面翻滚的金属水,嘴里喃喃道:“原来如此,以前我们都是随便抓两把矿石就熔,也不搅拌,难怪兵器总出问题。”

等青铜水熔好,五特让人把它倒进预先做好的陶范里——陶范是用细腻的黏土做的,里面刻着清晰的刀形纹路,边缘还留着透气的小孔。“第三步,浇铸。把青铜水倒进陶范后,得放在阴凉处自然冷却,至少要等一个时辰,不能急着开范,不然兵器容易变形,就白忙活了。”

冷却的间隙,五特又拿起一把锤子,在铁砧上比划着:“等青铜水凝固成兵器的雏形,把陶范敲碎,取出雏形,就可以开始锻打了。锻打的时候,要趁青铜还热乎的时候打,每打一次,就把兵器放进火里烧一次,这叫‘淬火’,能让兵器的硬度提上来,更坚韧。”

等青铜雏形冷却得差不多,五特拿起锤子,亲自示范锻打。他左手稳稳托着青铜雏形,右手挥起锤子,“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坊内回荡——锤子落下的力度均匀,角度也恰到好处,每敲一下,雏形就规整一分,原本歪歪扭扭的刀身,渐渐变得笔直平滑。

工匠们围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有的还下意识地跟着五特的动作,在空中比划着锤子的落点。

“锻打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打磨。”五特放下锤子,拿起一块细磨石,在刀身上来回打磨,“打磨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磨,不能来回搓,这样刀刃才锋利,摸起来也光滑。磨好后,再用猪油擦一遍,防止生锈,一把青铜刀就打造完成了。”

没过多久,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铜刀就出现在众人眼前——刀身笔直,刀刃锋利得能映出人影。张青铜匠迫不及待地拿起刀,走到旁边的木墩前,用力一砍,木墩瞬间被劈成两半,刀刃却完好无损。他激动得手都抖了,声音也有些发颤:“大人,太厉害了!这刀比咱们以前打造的好太多了,砍木头跟切豆腐似的!”

其他工匠也纷纷围上来,摸着刀身,脸上满是敬佩。五特笑着说:“只要按我教的步骤来,你们也能打造出这样的兵器。以后兵器坊就按这个方法来,争取每天能打造出五十把青铜刀、三十把青铜斧,顺民军的兄弟人手一把称手的兵器。”

“是!”工匠们齐声应道,干劲十足,转身就开始按五特教的方法准备材料。

离开兵器坊,五特和老周又来到了城隍庙后的训练场。此时,李将军和郑将军正带着顺民军的士兵训练,士兵们手里拿着木棍当长枪,在空地上挥舞着,动作杂乱无章,有的往前刺,有的往旁边砍,一点也不整齐。

“停!”五特走上前,大声喊道。士兵们立刻停下动作,齐刷刷地看向五特,手里的木棍还保持着挥舞的姿势。

五特走到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个人:“练兵不是瞎练,得有规矩、有章法。你们这样乱打一通,到了战场上,不仅伤不到敌人,还容易撞到自己人,乱了阵脚。”

他让士兵们排成三排,每排间隔两步远,然后开始讲解:“第一,练队列。队列整齐,才能统一行动,就像串起来的珠子,动起来才有力气。你们现在跟着我做,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跟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抬头挺胸,眼睛看向前方。”说着,五特做起了示范,脚步沉稳,动作标准。士兵们跟着他的动作,一步一步地走起来,刚开始队伍还是歪歪扭扭的,有的快有的慢,练了几遍后,渐渐变得整齐,脚步声也统一起来。

“第二,练刺杀。”五特拿起一根木棍,当作长枪,“刺杀的时候,要双手握住枪杆,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手臂伸直,用力向前刺,同时左脚向前迈一步,这样才能刺得准、刺得有力。”他一边说,一边对着不远处的稻草人刺去,木棍“噗”地一声刺穿了稻草人的胸膛。然后,他让李将军和郑将军分别带领士兵练习刺杀,自己则在队伍中来回走动,纠正士兵们的动作。

“你的手臂没伸直,这样刺出去的力气不够,跟挠痒痒似的。”五特走到一个年轻士兵面前,手把手地帮他调整姿势,“对,就是这样,手臂伸直,脚步跟上,再刺一次。”

士兵们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训练场里就响起了整齐的“喝哈”声和木棍刺向稻草人的“噗噗”声。

“第三,练配合。”五特让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当进攻方,一队当防守方,进行模拟对战,“在战场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整个队伍一起战斗。你们要互相配合,左边的士兵负责挡住敌人的攻击,右边的士兵负责趁机刺杀,后面的士兵负责支援,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模拟对战开始后,士兵们刚开始还不太适应,进攻方只顾着往前冲,防守方也不知道如何配合,乱作一团。但打了一会儿,他们就渐渐找到了感觉——防守方互相掩护,进攻方则瞅准空隙出击,配合越来越默契。李将军和郑将军在一旁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人,您这练兵的方法太有用了!”李将军走上前,拱手说道,“以前在永七城当兵时,咱们练兵都是瞎挥兵器,根本没什么章法。现在按您教的方法练,士兵们的动作整齐了,也知道怎么配合了,战斗力肯定能提高不少。”

五特笑了笑:“练兵是个长期的过程,每天都要练,不能偷懒。除了队列、刺杀和配合,以后还要练体能、练防守,比如怎么守城、怎么埋伏,只有把这些都练好了,才能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才能保护好黑顺城的百姓。”

从训练场出来,五特又带着老周去了城外的田地。此时,百姓们正在田里耕种,有的用锄头挖坑,坑挖得深浅不一;有的把种子撒在地上,连土都没盖;还有的干脆坐在田埂上休息,一脸愁容——去年的收成不好,大家对耕种也没什么信心。

“乡亲们,先停一下,我给大家说个耕种的法子。”五特走上前,大声喊道。百姓们停下手中的活,纷纷围过来,脸上带着好奇。

五特拿起一把锄头,在田里挖了一个拳头深的坑,然后把三粒粟米放进坑里,再用土轻轻埋好,说:“耕种也有技巧。挖坑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了种子不容易发芽,太浅了容易被鸟吃掉,像这样挖一个拳头深正好。每颗种子之间要保持一胳膊的距离,这样它们才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不会抢养分。”

他又拿起一把青铜镰刀,对着田埂边的杂草割了起来:“田里的杂草要及时清除,不然它们会和庄稼抢养分、抢阳光,影响庄稼的生长。另外,还要定期给庄稼浇水、施肥,这样庄稼才能长得好,收成才会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百姓们听得很认真,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走上前,拱手问道:“五特大人,您说的施肥,用什么施肥啊?我们以前种庄稼,从来没施过肥,就靠天收。”

五特指着不远处的牲畜棚,说:“牲畜的粪便就是最好的肥料。把粪便堆在田边的空地上,浇点水,让它发酵半个月,然后撒到田里,就能给庄稼提供养分。以后咱们可以多养些猪、牛、羊,不仅能吃肉,还能有肥料,一举两得。”

老农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原来如此!谢谢大人指点,我们以后就按您说的方法耕种,肯定能有好收成!”

五特又带着百姓们去了牲畜棚,棚里只有几头瘦弱的牛和几只脱毛的羊,棚角堆着一堆发霉的草料,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他走进棚里,摸了摸牛的背,牛骨瘦如柴,轻轻一摸就能摸到骨头。“养牲畜也有讲究。首先,棚里要保持干净、干燥,每天都要把粪便清理出去,不能堆在棚里,不然牲畜容易生病。其次,要给牲畜喂干净的草料和水,发霉的草料不能喂,会毒死牲畜。另外,还要定期给牲畜驱虫、洗澡,这样它们才能长得壮。”

他让百姓们把棚里的粪便清理干净,又教他们如何把新鲜的草料晾干储存。百姓们一边干,一边听五特讲解,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五特每天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去兵器坊,看着工匠们按比例配矿石、熔青铜;上午,他在训练场陪着士兵们练队列、练刺杀,嗓子喊得沙哑;下午,他要么在田里教百姓们耕种,要么在牲畜棚指导大家养牛羊;晚上,他还要在城隍庙的油灯下,教小栓、王克炳他们识汉字、学算术,偶尔还会讲一些战场上的战术。

在五特的指导下,黑顺城一天天变了样。兵器坊里,每天都能打造出大量锋利的青铜兵器,堆在墙角像小山一样;训练场里,顺民军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眼神坚定,浑身充满了力量;田地里,嫩绿的禾苗冒出了头,随风摇摆,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牲畜棚里,牛羊长得越来越壮,叫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五特还特意叮嘱猎户们:“打猎的时候,别猎杀幼崽,留着让它们繁衍,以后才能一直有肉吃;五年以上的食草动物可以猎来改善伙食,肉质也嫩;至于狼、熊这些凶兽,尽管杀,它们会伤害人和牲畜。对了,要是捡到狼崽,可以抱回来养,长大了能帮着看家护院,比狗还管用。”

这天傍晚,五特难得有片刻空闲,他坐在城墙上,望着下面炊烟袅袅的黑顺城——百姓们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顺民军的士兵们在城门口巡逻,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他心里盘算着:黑顺城的根基差不多稳了,百姓有饭吃,士兵有兵器,是时候筹备下一座城了。之前和永七城的两次交手,已经消耗了他们六千多兵力,这阵子他们没敢来犯,想来是兵力吃紧。就算他们强行抓壮丁凑数,估计最多也只剩一万五左右的战力,而且都是没经过训练的老百姓,根本不足为惧。

城墙上的风带着晚稻的香气吹过,五特指尖摩挲着酒壶上的陶纹,目光落在城外新开辟的田垄上。老周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田埂边立着几个新搭的草棚,棚下堆着刚收的粟米,几个老农正蹲在棚里用竹筛筛着谷粒,脸上满是笑意。

“老周,黑顺城的架子搭起来了,但过日子的根基还得再扎深点。”五特忽然开口,声音被风送得很远,“光有田有粮不够,得有水,有藏粮的地,还得有能躲灾的窝。”

老周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大人是想教大家挖井、挖地窖?”

五特点头,起身往城下走:“明天就动工。你让王克炳组织壮丁,先把挖井的地方选好——要离水源近,又不能在低洼处,免得下雨积水淹了井。”

第二天一早,城隍庙前的空地上就聚满了百姓。五特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井的形状:“挖井得按步骤来。第一步,先挖个直径两丈的圆坑,挖到一丈深的时候,就得用石头砌井壁,不然土会塌下来。”他指着旁边堆着的石块,“这些石头要选规整的,一块一块垒起来,缝隙里用黏土填上,这样井水才不会混。”

说着,他拿起一把青铜锹,亲自往土里挖了一锹:“挖的时候要注意,要是挖到湿土,就说明快到地下水了,这时候得慢着点挖,别把井底挖塌了。”

壮丁们跟着五特的样子挖起来,青铜锹铲土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挖了一上午,坑已经挖了半丈深,五特跳下去,用手摸了摸坑壁:“这里的土是黄土,结实,不用急着砌石头,再往下挖三尺。”

一直挖到傍晚,当铁锹碰到湿润的泥土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五特让壮丁们停下,拿来一个陶罐,舀了一罐水上来——水清澈见底,喝起来还有点甜。百姓们围着陶罐,你一口我一口地尝着,脸上满是激动。

“这井挖成了,以后咱们就不用去河边挑水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以前去河边挑水,来回要走两里地,遇到下雨天,路滑得摔好几次跤。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打上水!”

五特笑着擦了擦脸上的汗:“这只是第一口井,以后每个巷子口都要挖一口,让大家喝水不用跑远路。”

接下来的几天,黑顺城里到处都是挖井的身影。五特每天都穿梭在各个井口之间,指导壮丁们砌井壁、装井栏。等井挖得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教大家挖地窖。

“地窖要挖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城隍庙后面的空地上。”五特在地上画着地窖的图纸,“深度要挖两丈,这样冬天藏粮不会冻,夏天藏东西不会坏。窖口要小,像个坛子口,这样不容易进雨水和老鼠;窖身要大,能堆粮食,也能藏人。”

他让壮丁们先挖了一个示范窖,等挖到两丈深时,用木头搭了窖顶,又在窖顶铺了一层土:“窖顶要铺三尺厚的土,这样就算外面下大雨,地窖里也不会漏。窖里要隔出小格子,一边放粮食,一边放杂物,要是遇到兵荒马乱,老百姓还能躲进地窖里。”

百姓们跟着学起来,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挖起了地窖。有个姓林的木匠,还特意在地窖里做了木架,用来放粮食和腌肉。他拉着五特的手,激动地说:“大人,您教的这法子太管用了!以前粮食都堆在屋里,夏天容易发霉,冬天又容易冻坏,现在放进地窖里,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好的。”

五特看着院子里一个个新挖的地窖,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又去了兵器坊,张青铜匠正带着工匠们打造弓箭。五特拿起一把刚做好的弓,拉了拉弓弦,眉头皱了起来:“这弓的拉力不够,射不了太远,而且箭杆太细,容易断。”

张青铜匠叹了口气:“大人,咱们没做过好弓,都是照着以前的样子做的。”

五特放下弓,从怀里掏出一张画着弓的图纸:“做弓要用桑木或者柘木,这些木头结实有韧性。弓臂要削成弧形,中间厚两边薄,这样拉力才够。弓弦要用牛筋或者麻绳,泡过桐油再晒干,这样不容易断。”他又拿起一支箭,“箭杆要用柳木,直溜的,箭尖要用青铜打造,磨得锋利点,这样才能射穿敌人的盔甲。”

说着,他让工匠们找来桑木,亲自示范削弓臂。桑木在他手里渐渐变成了弧形,弓臂的厚度也削得恰到好处。张青铜匠在一旁看着,眼睛都看直了:“大人,您这手艺,比城里最好的木匠还厉害!”

五特笑了笑:“以前在山里打猎,都是自己做弓做箭,做多了就会了。”

等弓做好了,五特拉了拉弓弦,“嗡”的一声,弓弦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拿起一支箭,对准远处的稻草人射去,箭“咻”地一声飞出去,正好射中稻草人的胸膛。

工匠们都看呆了,纷纷围过来,争着要学做弓。五特耐心地教他们削弓臂、做弓弦、削箭杆,兵器坊里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不过这次,声音里多了几分欢快。

日子一天天过去,黑顺城里的井挖了十几口,地窖挖了上百个,兵器坊里每天都能打造出几十把弓箭和青铜兵器。顺民军的士兵们也越来越强,李将军和郑将军按照五特教的方法训练,士兵们不仅队列整齐,刺杀和配合也越来越熟练,甚至能模拟小规模的攻城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