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边境拓展 稀土疑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先不整了,等我通知。”史国栋说,“设计上出了点问题,你让工人们先去城区的工地上帮忙,这里暂时停工,工钱和这边的工资一样,请大家放心。”
打发走工人,史国栋立刻联系了中塔边境口岸的负责人。电话接通后,他直接说:“我是史国栋,在新城那边买了块山地,现在有批土方要运到中国境内倾倒,不知道行不行?”
口岸负责人笑着说:“史老板啊,没问题!中塔两国早就有协议,边境地区的土方可以就近互相倾倒,只要提前报备就行。你要运多少?什么时候运?”
“大概有几万立方米,分一个半月运完。”史国栋说,“我想在口岸中国境内那边租个山洞,把土方暂时存放在那里,方便后续有人施工需要填方时再卖给他们。”
“山洞好办,口岸中国这边有几个废弃的矿洞,之前是用来存放物资的,现在空着,你可以租下来。”负责人说,“租金按每月按二千算,你要是需要,我现在就让人去办手续。”
挂了电话,史国栋立刻安排车队——二十辆重型卡车每天往返于山地和口岸之间,将花花绿绿的土方运到中国境内的山洞里。与此同时,他又在山洞附近租了一块地,建了一座小型的火锅底料加工厂和预制菜车间,对外宣称是为了方便给新城的火锅店供货,实际上,他在山洞的深处秘密建了一座稀土精炼厂。
杨晓英看着丈夫每天早出晚归,一会儿去山地,一会儿去口岸,心里满是疑惑:“老史,你这阵子到底在忙什么?火锅店的设计图还没定,你倒先建了个底料厂,还租了个山洞,神神秘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史国栋握着她的手,低声说:“晓英,我现在不能跟你说太多,等事情定了,我再告诉你。你相信我,这事儿不仅能让咱们赚更多的钱,还能为国家做贡献。”
杨晓英看着丈夫眼里的光,点了点头:“我相信你,只是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史国栋几乎住在了口岸。白天,他盯着车队运土方,监督火锅底料厂的生产;
晚上,他就待在山洞里的精炼厂,看着工程师将土方中的稀土提炼出来——淡紫色的稀土粉末装在特制的密封罐里,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每一罐都价值连城。
精炼出来的稀土,史国栋全部通过秘密渠道交给了国家稀土储备中心。每次交接,他都亲自去,看着工作人员将密封罐装车,心里既激动又踏实。
储备中心的负责人江亮,握着他的手说:“史老板,你立了大功!这种新型稀土对我国的芯片、航空航天产业至关重要,有了这些,咱们至少能领先国外十年!”
三个月后,山地里的土方全部运完,原本凸起的山包被挖成了一片平整的场地,正好做停车场。
史国栋又购买了旁边的一段山体,这段山体平均被他推成了8层梯田样式,上面修起了一座座火锅中餐包房。
这些梯田是包房的周围的景观,全部请国内的景观设计布置的顶尖高手武玥前来设计布置,并安排熟识的景观施工好手牟巧琳娜高级工程师前来组织施工。
史国栋按照之前的设计图施工,建成的梯田式火锅店——一层一层的平台沿着山势铺开,每一层都有许多个独立的包厢,顶层依据山崖的地势,建设了一座观景台。
观景台能俯瞰整个新城和口岸,远处的雪山奇景和这座新城的奇幻夜景清晰可见。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最早观景是不收费的,可随着观景的火爆,史国栋安排来吃火锅的顾客可免费登上去观看。而外面旅游公司来的游客,则按照10美元一次收费。很奇怪,这样反倒让观景台更加的出名。
梯田式火锅城建成后,这就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品,连塔吉克斯坦的总统都亲临这里来考察并吃火锅。
史国栋又安排自己的旅游公司,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精心的包装。与其他的建筑商共同将这里打造成一座旅游明星城市。
这里成为了中塔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在全世界进行推广,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开业那天,火锅店挤满了人。中国人带着塔吉克朋友来尝鲜,牛油火锅的香气飘出好几条街,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
杨晓英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笑着对史国栋说:“没想到,这山地火锅城还真建成了,生意比咱们预想的还好。”
史国栋笑着点头,心里却在想另外一件事——山洞里的稀土已经提炼完了,总共提炼出三十多吨,全部上交国家。他让人把山地剩下的土层又勘探了一遍,连一克稀土都没找到,看来那座山包里的稀土,真的是全世界独一份。
没过多久,中国官方媒体发布了一条重磅新闻:中国在中塔边境地区发现了一种新型稀土添加剂“五色土”,已提炼出三十余吨,作为高科技材料添加剂,可满足我国未来一百年的高科技武器使用需求。
史国栋坐在火锅店的观景台上,看着电视里的新闻,端起面前的酒杯抿了一口。
杨晓英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储备中心刚寄来的,说是给咱们的奖励,还有一张感谢信。”
史国栋接过文件,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面额一万亿元的支票,还有一封由国家工信部签署的感谢信,上面写着:“史国栋先生,感谢您为国家稀土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您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值得全社会学习。”
杨晓英看着支票,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老史,这……这是怎么回事?你之前说的为国家做贡献,就是指这个?”
史国栋把新闻和感谢信递给她,笑着说:“还记得咱们在山地挖出来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土吗?那就是‘五色土’,是新型稀土。我也是偶然发现的,没想到能为国家做这么大的贡献。这件事你现在知道了,可一定要保密。”
杨晓英看完新闻,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你这老头子,这么大的事,竟然瞒着我这么久。不过……你做得对,比咱们开一万家火锅店都有意义。”
史国栋握住她的手,望着远处的雪山和口岸,心里满是欣慰。他原本只是想找个地方开火锅店,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仅找到了商机,还为国家贡献了战略资源。
“走,”史国栋站起身,对杨晓英说,“咱们去后厨看看,今天的鱼鲜够不够新鲜,别让客人等急了。”
夕阳下,火锅店的招牌泛着温暖的光,牛油火锅的香气混合着欢声笑语,在新城的空气中久久回荡。
史国栋知道,这只是他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还要带着“川渝味道”走向更多的国家,让世界尝尝中国的味道,也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