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乌别斯坦 火锅革命(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推广,可以称之为一场竹签上的川渝味火锅革命,后来成为一场横跨中亚的火锅革命。

塔什干市“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总店的后厨里,抽油烟机的轰鸣声刚歇,史国栋就拽着厨师长张建军的胳膊往前厅走。

瓷砖地面还沾着刚拖过的水渍,他的皮鞋尖蹭出几道白印子,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老张,你是没看见!刚才那桌乌兹别克客人,把最后一串毛肚抢着吃了,还举着空竹签问能不能再加点!”

张建军擦了擦额头的汗,围裙上还沾着牛油火锅的红油星子,他往冰柜方向瞥了眼,那里还冻着早上刚切好的肥牛卷:“史总,我看就是新鲜劲儿。咱们主业是火锅,这串串香就是昨天你嘴馋,让我随便串的几串,哪能当正经生意做?”

“正经生意?”史国栋往大厅角落指了指,那里三个穿西装的乌兹别克男人正围着一个空盘子比划,时不时蹦出两个俄语单词“вкусно”(好吃)和“ещё”(再来),“你瞅瞅那桌,从七点坐到现在,点了三波串串,火锅汤底就没动过两口。

咱们在这儿开了六年店,啥时候见过客人追着要加菜的?”

正说着,穿深蓝色工服的服务员阿依古丽端着空托盘过来,她是塔什干本地人,来店里做了三年,汉语说得还算流利:“史总,刚才那桌客人问,这个‘签签上的肉’能不能单独点,不要火锅。还有,他们说想打包几串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史国栋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听见没老张!这就是机会!咱们之前推的火锅预制菜,什么麻辣锅底、现成的涮肉套餐,在超市摆了三个月,临期了都要打折卖。你说为啥?乌兹别克人吃饭就讲究个现做现吃,还得有仪式感——你看他们吃抓饭,得用手抓着才香,吃烤肉得看着串在铁签上转才过瘾。这串串香,不正好对上他们的脾气了?”

张建军还是有些犹豫,他从成都老家跟着史国栋来乌兹别克斯坦,五年里把川渝火锅的手艺摸得透透的,可串串香毕竟是另一回事:“史总,火锅串串和咱们正经火锅不一样。火锅是客人自己涮,串串得咱们提前腌肉、穿串,还得调专门的蘸料。后厨就这么几个人,要是真推这个,忙得过来吗?”

“忙不过来就加人!”史国栋拉着张建军往办公室走,路过收银台时,顺手拿起账本翻了翻,“你看这个月的流水,总店火锅销量比上月降了5%,可昨天就卖了200多串串串香,这还是没推的情况下。咱们在乌兹别克有6家直营店,76家加盟店,要是每家都上这个,你想想能多赚多少?”

张建军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烟盒,刚想抽出一根,又塞了回去——店里规定后厨不能抽烟。他盯着墙上“川渝味道”的红色招牌,上面用乌兹别克语和汉语写着“正宗鱼羊鲜火锅”,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些:“那你说,肉串啥口味?咱们川渝的麻辣味,乌兹别克人能接受吗?他们平时吃烤肉都喜欢撒孜然和盐,太辣了会不会受不了?”

“这你就放心,我早问过阿凡提了。”史国栋提到的阿凡提是店里的采购,土生土长的乌兹别克人,跟当地农户关系熟络,“阿凡提说,现在塔什干的年轻人都喜欢吃‘重口味’,超市里的辣椒酱卖得比去年多了三成。咱们可以做两种口味,一种麻辣的,用咱们自己熬的红油腌;一种孜然的,按乌兹别克烤肉的方子调,这样老老少少都能吃。”

两人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阿凡提抱着一个装满蔬菜的篮子走进来,篮子里的西红柿和青椒还带着露水。他把篮子放在墙角,操着带俄语口音的汉语说:“史总,张师傅,今天的羊肉到了,是从撒马尔罕运过来的,比塔什干本地的肉嫩,价格还便宜5%。刚才我在市场上,碰到三个餐厅老板,都是咱们的加盟商,他们问什么时候能开新品培训会,想多学几道新菜。”

史国栋一听“加盟商”三个字,立马来了精神,拉着阿凡提坐在椅子上:“阿凡提,正好跟你聊这事。昨天咱们做的串串香,你觉得在乌兹别克能卖得好吗?就像你们这儿的‘沙木萨’(烤包子)一样,串在签子上,拿着就能吃。”

阿凡提眼睛一下子亮了,他往窗外指了指,街对面有个卖烤串的小摊,几个学生正围着买:“史总,肯定能卖好!你看那小摊,每天都排很长的队。乌兹别克人喜欢‘串起来的食物’,觉得这样方便,还能看到食材新鲜不新鲜。咱们的串串香,比小摊的烤肉干净,还能配着火锅吃,客人肯定喜欢。上次我带邻居来店里吃火锅,他女儿才五岁,拿着串串香啃得特别香,说比‘拉格曼’(手擀面)好吃。”

张建军在一旁听着,也跟着点头:“那食材方面呢?咱们需要的竹签、签子机,在乌兹别克能买到吗?总不能从国内运过来,运费太贵了。”

阿凡提拍了拍胸脯:“竹签没问题!我认识塔什干郊区的一个木材厂,他们能做各种尺寸的竹签,价格很便宜。签子机我也问过了,哈萨克斯坦有卖的,三天就能运到塔什干,比从中国运快多了。而且后期,为了环保,可以全部更换为国内的那种不锈钢筷子。”

史国栋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张乌兹别克斯坦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6家直营店的位置,蓝笔标着76家加盟店的分布,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再到布哈拉,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的主要城市。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圈:“既然食材和设备都没问题,那咱们就赶紧推!老张,你明天开始研发串串香的腌料和蘸料,做三种样品出来,后天咱们请几个老顾客试吃。阿凡提,你联系木材厂和设备商,先订根竹签和60台签子机,先给总店和塔什干的两家直营店装上,然后逐步安装到其他的各店。”

“好!”张建军和阿凡提异口同声地答应,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连窗外飘进来的烤肉香味,似乎都带着几分期待。

第二天一早,张建军就钻进了后厨,不锈钢操作台上摆满了各种调料:辣椒面、花椒、孜然、盐、糖,还有从国内带来的八角、桂皮。

他先切了一块羊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小块,分成三份,一份拌上麻辣腌料,一份撒上孜然和盐,还有一份加了些洋葱碎,想试试当地喜欢的酸甜口。

“老张,怎么样了?我闻着香味都飘到前厅了!”史国栋端着一个白瓷盘走进来,盘子里放着几个空碗,“我请了隔壁面包店的老板,还有经常来的那个乌兹别克大叔,一会儿让他们尝尝。”

张建军把三串不同口味的羊肉串放在盘子里,又调了两种蘸料:“史总,你先尝尝。这个红的是麻辣蘸料,用咱们的火锅红油调的;这个黄的是酸奶蘸料,阿凡提说乌兹别克人吃烤肉喜欢配酸奶,我加了点蒜末,解腻。”

史国栋拿起一串麻辣味的,咬了一口,羊肉的嫩汁混着麻辣味在嘴里散开,一点都不柴:“好吃!比成都街头的串串还香。再尝尝这个孜然的……嗯,这个也不错,孜然味够浓,符合乌兹别克人的口味。”

正说着,阿依古丽领着两个客人走进后厨,一个是留着络腮胡的乌兹别克大叔,叫卡里莫夫,每周都来店里吃火锅;另一个是面包店的老板,叫萨法罗夫,平时和史国栋挺熟。

“卡里莫夫大叔,萨法罗夫,快来尝尝咱们的新菜!”史国栋把盘子递过去,用俄语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是麻辣味,这个是孜然味,还有这个是酸甜味,你们尝尝哪个好吃。”

卡里莫夫拿起一串孜然味的,咬了一口,眼睛立马眯了起来,竖起大拇指用俄语说:“太好吃了!比我在撒马尔罕吃的烤肉还嫩,这个味道很正宗!”萨法罗夫则拿起一串麻辣味的,刚开始还有点犹豫,吃了一口后,又连着咬了两口:“这个味道很特别,有点辣,但是很过瘾!我觉得年轻人肯定喜欢,要是放在我的面包店旁边卖,肯定能卖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