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三州共拓 升级国内(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她按照提示点了一份鱼羊鲜锅底,外加两盘肉和时蔬拼盘,点击确认的瞬间,桌角的指示灯突然亮起绿光。
“这是在提醒您,菜品三分钟内就到。”旁边的服务员笑着解释。话音刚落,邻桌的自动送菜柜“咔哒”一声弹开,机械臂托着托盘稳稳滑出,刚好停在客人手边。
艾米丽正看得新奇,自己桌的送菜柜也应声开启,冒着热气的锅底和鲜红的辣椒油碟整齐排列,连蔬菜拼盘里的生菜都带着晶莹的水珠。
“太神奇了!”她拿起智能夹菜筷夹了片肥牛,筷子顶端的屏幕立刻显示出“热量:125大卡”的字样。看着肥牛在翻滚的汤里渐渐变色,她忽然觉得,这双筷子不仅是工具,更像是个贴心的朋友。
用餐结束时,艾米丽点击平板上的“结账”按钮,屏幕上立刻弹出明细账单:锅底58美元,肥牛32美元,时蔬拼盘18美元,合计108美元。下方的二维码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她掏出手机扫码付款,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
“比用信用卡还快。”她走出门店时,看到门口的预存活动海报,想都没想就扫码预存了1000美元。接过印着雪山麋鹿的餐具套装时,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这家店的一份子。
这样的场景,同时在蒙大拿州的五个城市上演。在黄石公园附近的门店,带着孩子的家庭正用智能夹菜筷比赛谁夹的丸子更多;在北达科他州的法戈市,西装革履的白领们用送菜柜取餐时,再也不用担心打翻餐盘;在南达科他州的旅游小镇,背着行囊的游客们扫码结账后,转身就把火锅店的视频发到了社交平台。
约瑟夫每天都能收到三个州的销售数据。开业第一周,蒙大拿州的日均客流量突破800人以上,北达科他州的客单价稳定在120美元,南达科他州的预存金额已经超过了260万美元。更让他惊喜的是,当地的餐饮协会主动发来邀请,希望能参观门店的智能系统。
“史总,”他在视频会议里难掩兴奋,“昨天有个牧场主带着自家的羊来门店,说要按照我们的标准养殖。他说从来没见过哪家餐厅能把羊肉的鲜和鱼肉的甜融合得这么好。”
史国栋看着屏幕里约瑟夫身后热闹的门店场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想起出发前自己说的“扎根”二字,此刻终于有了具象的答案。
与此同时,国内的巡回督察正进行到内蒙古。李秘书长和林薇坐在移动火锅车里,看着工人们拆卸旧的点餐系统。这辆印着“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中餐”字样的房车,曾是草原上最亮眼的风景,但如今,车身上的喷绘已经褪色,保温柜的制冷效果也大不如前。
“按照最新版本,这里要加装一个智能温控屏。”林薇指着操作台上的空位,手里拿着国外门店的照片,“你看,国外的移动餐车都有这个,能实时显示每个食材的最佳储存温度。还有这个折叠餐桌,要换成液压式的,收起来能节省三分之一的空间。”
李秘书长在一旁记录着,忽然被车窗外的景象吸引。几个牧民骑着马赶来,手里提着刚宰杀的羔羊,笑着朝他们挥手。为首的老牧民勒住马缰,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李秘书,你们上次送来的火锅底料,我们在那达慕大会上卖得可火了!这次升级,可得给我们留点新花样。”
林薇笑着递过一包试吃装:“这是从美国蒙大拿州调回来的配方,加了点野山椒,更够味。”老牧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一股辛辣的香气立刻散开,引得马背上的孩子们直嚷嚷。
两人跟着移动火锅车走了半个月,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锡林郭勒盟,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变化。在通辽市的门店,他们看到厨师长正用手机直播制作鱼羊鲜火锅,直播间里有上万人在互动;在赤峰市的配送中心,自动化分拣系统正将切好的肉卷分装成标准分量,误差不超过5克。
“史总说的没错,”李秘书长翻看着手记,语气里满是感慨,“我们总以为国外的月亮圆,其实国内这些年的进步一点都不小。就像这个直播卖底料,国外的门店还在用传统的宣传单呢。”
林薇点头附和,指尖划过手机里的照片:“还有这个智能分拣系统,效率比国外的中央厨房还高15%。我已经拍了视频,等回去让技术部看看,能不能推广到美国的门店。”
他们在呼和浩特市的总部停留时,史国栋恰好从美国回来。三人坐在会议室里,面前的长桌上摆满了国内外的创新成果。左边是从美国带回来的智能设备说明书,右边是国内团队研发的底料配方和营销方案,中间的白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对比数据。
“你看这个,”史国栋指着国内团队做的小程序,“顾客扫码就能看到食材的溯源信息,从牧场到餐桌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美国现在还在用水印相机拍检疫报告,太落后了。”
李秘书长立刻拿出笔记本:“我这就安排人汇编。把国内的智能溯源系统、直播营销方案、还有移动餐车的液压装置,都整理成标准化文件,下个月就能发到国外的团队手里。”
史国栋看着窗外掠过的流云,忽然觉得,所谓的全球化,从来都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像这火锅里的汤,要不断地添新料,才能越熬越浓。
两个月后,约瑟夫的视频电话再次打来时,背景是南达科他州新开业的门店。镜头扫过排队的人群,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有第一次来试吃的艾米丽,有带着羊群来合作的牧场主,还有举着手机直播的当地博主。
“史总,三州的门店已经突破120家,”约瑟夫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蒙大拿的中央厨房下周就能投产,北达科他的加盟商正在培训智能溯源系统,南达科他的旅游局还邀请我们参与明年的牛仔节。”
史国栋看向窗外,北京的胡同里飘来炸酱面的香气,和记忆里美国门店的火锅味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那些在国内外来回流动的创新与传承,就像火锅里翻腾的浪花,正推着川渝味道这艘船,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李秘书长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厚厚的汇编手册。封面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川渝味道全球创新成果集》。他把手册放在史国栋面前,指尖划过扉页上的一句话:所谓经典,是守得住本味,容得下新趣。
史国栋翻开手册,看到国内的智能溯源系统和国外的自动送菜柜并排印在一起,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是蒙大拿州的雪山,还是内蒙古的草原,人们对美食的热爱从来都没有边界,而那些跨越山海的创新与交流,终会在滚烫的火锅里,熬出最动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