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克罗地亚 火锅风暴(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亚得里亚海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在萨格勒布中央市场的石板路上。史国栋蹲在海鲜摊前,指尖戳了戳冰面上扭动的凤尾虾,抬头冲摊主比划:“这种,还有那个带黄的螃蟹,各来五公斤。”

“史老板又要给你们中国人做好吃的?”摊主是个留着络腮胡的克罗地亚大叔,操着蹩脚的中文笑,“你们的红色汤很神奇,能把鱼变成火焰。”

史国栋哈哈笑起来,拍了拍对方肩膀:“不是给中国人,是给你们克罗地亚人。今天有大动作,去看看?”他抬手指向市场对面的玻璃幕墙店铺,那里正吊着“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鲜明招牌,白底红字在阳光下格外晃眼。

三个月前,当史国栋带着五个人的团队空降萨格勒布时,没人相信这个连克罗地亚语都说不利索的中国人能掀起什么风浪。尤其是他提出要卖“会冒火的汤”时,本地餐饮协会会长直摇头:“克罗地亚人只认橄榄油和柠檬,辣的东西会烧坏我们的胃。”

此刻店铺里,二十岁的克罗地亚姑娘安雅正踮着脚调试自动上菜机器人。这台顶着熊猫脑袋的机器人生锈的爪子卡在轨道上,她急得用克罗地亚语念叨:“该死,昨天还好好的。”

“我看看。”史国栋挤过去,从工具箱里摸出润滑油,“你得顺着齿轮纹路抹,上次教过的。”他手腕一转,机器人突然“咔哒”一声启动,熊猫脑袋转了半圈,精准地把一盘鱿鱼须送到试吃台。

安雅拍着胸口笑:“史老板,你比我爸爸还厉害。他连咖啡机都修不好。”她是团队里第一个本地员工,当初在孔子学院学中文时被史国栋的招聘海报吸引——“会用筷子就能拿高薪”。

午后三点,试吃活动刚开始就出了岔子。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舀了勺火锅汤,刚抿了一口就猛地把勺子摔在桌上,捂着嘴咳嗽:“这是什么魔鬼饮料!”

史国栋赶紧递上酸梅汤:“伊万教授,这是中国四川的特产,叫火锅。您试试配着毛肚吃,像你们吃萨拉米配面包一样。”他夹起一片毛肚在滚汤里七上八下,裹满香油蒜泥递过去。

伊万教授狐疑地张嘴,嚼了两下突然眼睛发亮:“哦!这口感像海绵,吸满了味道!”他抢过史国栋手里的筷子,笨拙地夹起黄喉,“再教我一次,怎么让它在汤里跳舞?”

围观的人渐渐多起来。穿西装的白领、抱孩子的主妇、背着书包的学生,都被试吃台的热闹吸引。安雅举着平板电脑演示自动点单系统,熊猫机器人穿梭其间,把一盘盘海鲜送到不同颜色的桌位前。

“这个机器人认识颜色?”穿红裙子的孕妇摸着肚子笑,她的桌牌是粉色的,机器人果然准确停下。

“它比我男朋友靠谱。”安雅用中文开玩笑,引来一阵哄笑。她三个月前还分不清生抽和老抽,现在已经能流利地介绍:“红色汤是麻辣,白色汤是骨汤,像你们的牛肉汤,但我们煮了十二个小时。”

傍晚收摊时,试吃的五十份火锅底料见了底。史国栋正蹲在地上盘点,安雅突然跑过来拽他的胳膊:“史老板,那个伊万教授带了五个人来,说要正式订餐!”

他抬头看见伊万教授领着一群穿白大褂的人站在门口,为首的老者举着试管一样的杯子:“史先生,我们是医学院的,想研究你的汤为什么让人兴奋。另外,能不能加麻加辣?刚才那锅不够劲。”

第一个月,店铺日均营业额只有三百欧元。克罗地亚人好奇归好奇,真要掏钱时总犹豫。团队里的重庆厨师老张急得嘴上起泡:“史哥,要不咱改改配方?少放点辣椒?”

“改了就不是火锅了。”史国栋蹲在厨房门口抽烟,望着街上慢悠悠晃过的有轨电车,“你看那电车,一百多年了还在跑,为什么?因为它有自己的轨道。”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萨格勒布突降暴雨,店铺里只剩一桌客人——五个刚踢完球的年轻人,浑身湿透地闯进来。史国栋让老张加了双倍辣椒,端上冒着热气的鸳鸯锅。

“他们开始还嫌辣,后来脱了球衣光膀子吃。”安雅后来总爱讲这个故事,“其中一个叫马尔科的,现在每周来三次,说吃火锅比喝啤酒更解乏。”

马尔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足球运动员,他在社交账号发了段吃火锅的视频:镜头里他用筷子夹着鸭肠,配文“比进球还爽”。这段视频第二天就被转发了两万次,不少球迷专程找过来,点名要“马尔科同款辣度”。

史国栋趁机推出“球迷套餐”:麻辣锅底送十串烤鱿鱼,进球时还能免费续一份虾滑。安雅设计的熊猫机器人穿上了足球队服,每进一个球就绕着店铺转圈,用克罗地亚语喊“干杯”。

第二个月,营业额翻了五倍。更意外的是,来的客人里七成是本地人。有个开葡萄酒庄的老板找上门,非要用自家的冰酒换火锅底料:“我的酒能解辣,你的汤能让酒更甜,我们是天生一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扩张的事提上日程时,团队里起了争执。老张觉得该稳扎稳打:“萨格勒布刚站稳脚跟,别铺太大。”史国栋却指着地图上的杜布罗夫尼克:“那里是旅游城市,游客多,而且靠海,海鲜新鲜。”

去杜布罗夫尼克考察那天,他们在老城城墙下遇见卖烤章鱼的老太太。史国栋蹲在炭火旁,看着她往章鱼上撒橄榄油,突然拍大腿:“咱也搞个露天火锅!就搭在海边,让游客边看海边吃。”

安雅吓得瞪圆眼睛:“海风会把火吹灭的!”

“那就用防风炉。”史国栋掏出手机搜图片,“你看,这种户外专用的,比你们烤章鱼的炉子还安全。”

杜布罗夫尼克的分店开在面朝亚得里亚海的悬崖上。开业当天,马尔科带着足球队来捧场,他们穿着泳衣跳进海里,上来裹着浴巾就坐在火锅前。有个美国游客举着手机直播:“天呐,在中世纪城堡下吃中国火锅,这是什么神仙体验!”

麻烦在第四个月找上门。本地一家海鲜餐厅老板向卫生部门投诉,说火锅反复沸腾的汤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穿制服的检查员来那天,史国栋正在厨房教新员工处理扇贝。

“我们的汤每天换三次,比你们的肉汤更新鲜。”史国栋打开冰柜,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底料包,“这些都是真空包装,有检疫证明,就像你们的萨拉米肠一样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