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传染病防控的 “温情细节”(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季秋水连忙把她扶起来,眼眶也有些发红:“快起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放心,透析结束后,救护车会把患者安全送回来,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下午 2 点,季秋水刚想靠在椅子上歇口气,手机又响了 —— 是居民投诉的电话,语气带着焦虑:“季书记,我家孩子今年高三,马上要模考,现在家里网络卡得连课件都加载不出来,这要是耽误了复习,孩子的前途就毁了!你快想想办法啊!”
她立刻联系电信公司维修部,负责人却一口回绝:“封控小区属于高风险区域,我们规定维修人员不能进去,这是底线,不能破。”
“底线是为了保障居民安全,不是让居民没法生活!” 季秋水的声音提高了几分,“10 多个高三学生等着上网课,你现在说不能进,他们的前途怎么办?我给你们出方案:让维修人员穿二级防护服,全程闭环管理,只进居民家调试网络,调试完立刻离开,所有防护物资我们街道出,出任何问题我们承担,这样总可以吧?”
经过 20 多分钟的反复沟通,电信公司终于松口:“我们派 2 名技术最好的人员过去,半小时内到。”
当天傍晚,当李梅在微信群里发 “10 名学生网络全部恢复正常” 的消息时,群里终于响起了久违的点赞声。可没过多久,李梅又着急地打来电话:“季书记,有人在群里传‘封控要延长到一个月’,还说‘物资要断供了’,现在居民又开始慌了,好多人私信问我是不是真的,我都快回复不过来了!”
季秋水立刻让李梅把手机架在桌上,对着镜头录了一段视频:“各位居民,我是季秋水。目前 3 号楼所有核酸结果都是阴性,封控暂定 14 天,每天上午 10 点我会在群里公布最新进展,绝不会突然延长。物资方面,我们已经跟 3 家超市签订了保障协议,每天都会配送新鲜蔬菜和日用品,大家有任何需求,随时打我电话,24 小时开机。”
视频发出去后,微信群里的焦虑声渐渐平息,有人留言:“看到季书记的视频,心里就踏实了。”“刚才是我传错了消息,对不起大家。”
一天下来,季秋水的防护服里全是汗水,贴在身上冰凉。回到街道办,她刚想喝口水,却发现水壶早就空了。窗外的天已经黑透,小区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她想起上午那个愤怒的中年男人,想起张奶奶接过药时的眼泪,想起救护车鸣笛声中的希望 —— 这一天的慌乱与忙碌,在看到居民们渐渐安定的消息时,突然都有了意义。
封控第 3 天,季秋水在小区巡查时,发现独居的张奶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望着封控线发呆。“张奶奶,这么冷的天,怎么在门口坐着?” 她走过去问道。
张奶奶叹了口气:“家里太冷清,出来透透气。以前每天都能跟老姐妹们聊聊天,现在只能一个人待着,心里空落落的。”
季秋水心里一酸 —— 封控不仅影响生活,还让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加倍。她立刻跟情绪安抚组商量,决定组织 “线上活动”:每天下午 3 点,在微信群里搞 “老年聊天会”,让老人们视频聊天、唱老歌;晚上 7 点,组织 “线上才艺展示”,鼓励居民晒厨艺、跳广场舞、弹乐器,让小区里热闹起来。
第一次 “老年聊天会”,张奶奶特意穿上了新棉袄,对着手机跟老姐妹们唱《洪湖水浪打浪》,笑得像个孩子。“季书记,这聊天会太好了,我每天都盼着下午 3 点!” 她在电话里跟季秋水说。
“线上才艺展示” 也很热闹:有居民晒出自己做的红烧肉,引得大家纷纷要菜谱;有孩子弹钢琴,弹幕里满是 “太棒了”“加油”;还有几位阿姨组队跳广场舞,视频里的笑容感染了不少人。小区微信群里的氛围渐渐从 “焦虑” 变成 “热闹”,有人说:“没想到封控期间还能这么开心,感觉大家像一家人一样。”
封控第 7 天,物资保障组遇到了新问题:超市的蔬菜供应链出了点问题,当天的订单要晚 2 小时才能送达。“季书记,要不要跟居民说一声,晚点开送?” 刘军问。
季秋水摇摇头:“不能让居民等。咱们先把街道食堂的储备蔬菜拿出来,按每户 2 斤的标准,先送一轮应急,等超市的蔬菜到了再补送。”
当天中午,当工作人员把带着露水的青菜送到居民家门口时,不少人感动地说:“没想到政府连这点小事都考虑到了,太贴心了。”
封控第 10 天,医疗服务组的台账上多了一位特殊的居民 —— 怀孕 8 个月的王女士,她最近总感觉胎动异常,想去医院做产检,却担心封控期间出门不安全。季秋水立刻联系县妇幼保健院,协调了 “产检绿色通道”:安排专用救护车接送,全程闭环管理,还派社区医生跟车,确保王女士安全。
产检结束后,王女士的丈夫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长文:“从不会订菜到产检绿色通道,季书记和工作人员把我们的需求都想到了。虽然封控在家,但我们感受到的全是温暖。”
这 14 天里,季秋水每天只睡 4 个小时,手机 24 小时开机,随时回应居民的需求。她的防护服上,写着 “夔北街道季秋水”,不少居民远远看到这个名字,都会主动打招呼:“季书记,辛苦了!”
有一次,她在小区里给居民送药,一位小朋友隔着封控线,给她递了一幅画 —— 画上是穿着防护服的阿姨,旁边写着 “谢谢天使”。季秋水接过画,眼眶瞬间湿润了:“这 14 天的辛苦,值了。”
封控第 14 天,好消息传来:和平社区 3 号楼所有居民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符合解封条件,当天下午 6 点正式解封。
消息在微信群里发布后,居民们沸腾了。有人在群里发 “烟花” 表情包,有人说 “终于能出去透透气了”,还有人提议:“咱们搞个解封感恩会吧,谢谢季书记和工作人员这些天的照顾!”
下午 6 点,封控线被缓缓拉开。居民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手里拿着鲜花、锦旗,还有人特意煮了热乎的饺子,要给工作人员尝尝。当季秋水走进小区时,居民们纷纷围上来,拉着她的手,说着感谢的话。
“季书记,这 14 天多亏了您,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过!”
“您每天帮我们买菜送药,还组织线上活动,比亲人还贴心!”
“以前总觉得政府离我们远,这次才知道,你们一直在我们身边!”
张奶奶拉着季秋水的手,递上一个布包:“季书记,这是我亲手做的鞋垫,你穿着暖暖脚。这些天辛苦你了。”
王女士的丈夫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封控期间王女士顺利生产),对孩子说:“宝宝,快谢谢季阿姨,是季阿姨帮妈妈安全产检、生产。”
季秋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她接过鞋垫,对大家说:“谢谢大家的认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封控期间,大家理解配合,才有了今天的解封。未来,我们会继续把大家的需求放在心上,把社区建设得更好。”
当天晚上,和平社区的小广场上,居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简单的 “感恩会”—— 有人弹吉他,有人唱歌,有人分享封控期间的暖心故事。月光下,大家的笑容格外灿烂,空气中满是幸福的味道。
解封后,季秋水组织街道干部召开了疫情防控总结会。会上,大家纷纷分享这次封控的经验和感悟。
“以前觉得疫情防控就是‘封、管、控’,这次才明白,防控更要‘暖、细、实’。” 赵志强感慨地说,“帮老人买菜、给病人安排救护车、为学生调试网络,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居民感受到政府的温度。”
“是啊,刚开始我们还怕居民不配合,没想到最后居民都很支持,还自发组织感恩会。” 李梅补充道,“这说明,只要我们真心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季秋水点点头,在防控总结上写下:“所谓‘防控温度’,藏在给老人送的菜里、给病人的救护车里、给学生的网络里 —— 特殊时期,更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始终在身边’。传染病防控不是‘冷冰冰的管控’,是‘热乎乎的守护’—— 你多关注一个特殊群体,多解决一个小需求,就能让居民少一分焦虑,多一分信任;你多付出一点耐心,多投入一点真心,就能让‘防控’变成‘连心’。”
她顿了顿,继续写道:“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这些‘暖心的小事’—— 帮老人订一次菜,送病人看一次病,为学生调一次网络。这些小事,串联起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桥梁。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办实、办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安心、越舒心。”
总结会结束后,季秋水把那幅小朋友送的画,贴在了街道办的 “民生墙” 上。画上,穿着防护服的阿姨笑得格外温柔,旁边的 “谢谢天使” 四个字,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办公室。
季秋水知道,这次疫情防控只是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和街道干部们,但只要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始终保持 “热乎乎的守护”,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暖不了的民心。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画上,也洒在季秋水的脸上。她看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心里满是希望 —— 夔北街道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