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传染病防控的 “温情细节”(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腊月的夔北街道,寒风卷着枯叶在街巷里打转,年味渐浓的社区突然被一则消息打破平静 —— 和平社区 3 号楼出现 1 例肺炎阳性病例,县疾控中心要求 1 小时内启动封控管理。
街道办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能听见呼吸声。“季书记,封控通知一发,居民肯定炸锅!上次隔壁街道封控,居民堵门要说法,咱们会不会也遇到这情况?” 街道办副主任赵志强攥着手机,手指发白。
“还有物资!3 号楼有 86 户、235 人,光蔬菜每天就要 200 多斤,还有药品、日用品,咱们人手不够,供应链能不能跟上?” 城建办主任刘军急得直踱步,“万一居民买不到菜、取不了药,投诉肯定少不了。”
干部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担忧,有人提议 “先跟县里申请加派人手”,有人说 “赶紧联系超市储备物资”,乱作一团。季秋水却没跟着慌,她走到墙上的《夔北街道应急防控流程图》前,指尖在 “封控管理” 模块上停顿片刻,转身沉声道:“慌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立刻开封控准备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让居民看到我们的章法。”
会议只开了 25 分钟,季秋水就敲定了 “三组联动” 方案:
物资保障组:由刘军牵头,联系 2 家大型超市、1 家连锁药店,建立 “线上订单 + 社区配送” 机制,确保居民 “线上下单、当天送达”;
医疗服务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带队,重点对接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建立 “一人一档” 就医台账;
情绪安抚组:由社区主任李梅负责,组建小区微信群,实时发布封控进展、物资清单,及时回应居民疑问。
“特别强调一点,” 季秋水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封控不是‘一关了之’,要盯着特殊群体的‘小需求’—— 老人会不会订菜、病人能不能就医、学生能不能上课,这些事比‘防扩散’更能安民心。”
散会时,距离封控启动只剩 15 分钟。干部们拿着分工表快步离开,赵志强路过季秋水身边时,忍不住说:“季书记,您这临危不乱的劲儿,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季秋水笑了笑:“不是我镇定,是老百姓的需求不能等 —— 咱们多想一步,他们就少一分慌。”
凌晨 5 点的和平社区,天还没亮透,深蓝色的封控线像一道冰冷的屏障,将 3 号楼与外界隔开。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拿着登记本,踩着露水逐户敲门,口罩下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季秋水裹紧防护服,跟着物资保障组的刘军在小区里巡查,靴底踩过结冰的路面,发出 “咯吱” 的声响 —— 这是封控的第一个清晨,空气中都透着紧绷。
刚走到 2 单元楼下,二楼传来 “哐当” 一声巨响,紧接着是男人愤怒的嘶吼:“我要出去!你们凭什么把我关在家里!”
季秋水抬头,看见一位穿着深色棉袄的中年男人正使劲拍打着单元铁门,手掌拍得通红,声音里满是焦躁:“家里米缸空了,油壶也见底了,今天不买菜,一家人中午就要饿肚子!你们不让出去,是要逼死人吗?”
“大叔,封控期间真不能外出,您先冷静点,扫码线上下单,我们志愿者会帮您送上来的。” 负责值守的年轻工作人员小张隔着铁门解释,声音有些发颤 ——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封控,面对居民的激烈情绪,明显有些手足无措。
“扫码?我要是会扫码,还用在这儿跟你们吵?” 男人猛地踹了一脚铁门,“我手机是老年机,连微信都没有!你们整天说‘为民服务’,现在连饭都不让人吃,这就是你们的服务?”
男人的吼声像一颗石子,在寂静的小区里激起涟漪。三楼、四楼的窗户陆续推开,有人探出头往下看,议论声渐渐传开:
“是啊,我家也快没菜了,不会用手机可咋办?”
“这封控到底要多久啊?总不能让我们喝西北风吧?”
“上次隔壁街道封控,有人饿了两天才拿到物资,咱们不会也这样吧?”
人群中甚至有人喊:“开门!我们要出去买菜!” 声浪越来越大,几个情绪激动的居民已经穿好衣服,往单元门口走,眼看就要聚集到封控线前。
小张的额头渗出冷汗,手紧紧攥着登记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刘军刚想上前,季秋水一把拉住他,快步走到封控线前,隔着两米远对男人说:“大叔,我是夔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季秋水。您先别激动,手拍疼了吧?先歇口气,咱们慢慢说。”
男人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位防护服上别着 “书记” 标识的人,情绪稍缓却依旧强硬:“季书记?你说能解决?我老年机没法下单,家里老婆还病着,就等着米下锅,你要是今天送不来,我…… 我就撞这铁门!” 他说着,又要往铁门上撞,被旁边冲下来的老伴死死拉住:“老陈!你别冲动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季秋水的心一沉 —— 男人的决绝、围观居民的质疑、工作人员的慌乱,像三张网交织在一起,稍有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她深吸一口气,提高声音说:“大叔,您放心,今天中午 12 点前,米和油肯定送到您家,而且是您常吃的东北大米、压榨花生油,绝不会让您家人饿肚子。”
她转头对身后的工作人员说:“小王、小李,现在就跟我去 2 单元,从 1 楼到 6 楼,挨家挨户敲门排查 —— 重点登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没有手机的居民,还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每一户的需求都要记清楚,尤其是‘吃什么米、用什么油、有没有要代买的药’,一个都不能漏!”
“季书记,这得排查多久啊?万一其他单元也有人闹起来……” 小王有些犹豫。
“现在就去!” 季秋水的语气不容置疑,“居民闹,是因为怕没饭吃、怕没人管,我们把需求摸清楚、把承诺做到位,他们才会安心。刘军,你立刻联系超市,让他们优先准备‘老年套餐’—— 软面条、馒头、鸡蛋这些好做又好消化的,先备 20 份,以防还有没登记到的老人。”
上午 10 点,排查终于结束。小王捧着登记本跑过来,脸色发白:“季书记,情况比咱们想的还严重 ——3 号楼共有 8 户特殊居民,5 户独居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3 户残疾人要么没手机,要么看不清屏幕,还有张奶奶有糖尿病,每天要吃的降糖药只剩最后一粒了!”
刘军也急得直跺脚:“超市那边说,今早订单爆了,配送员不够,咱们要的‘老年套餐’可能要下午才能送到。这 8 户要是等不到,真要出问题!”
季秋水接过登记本,指尖划过 “张奶奶:降糖药告急” 的字样,心里一阵发紧。她立刻拿起手机,拨通超市负责人的电话:“王总,我是季秋水。3 号楼有老人断药了,你们必须优先配送,哪怕派员工骑电动车送,也要在 11 点前送到!药的钱我个人先垫,要是耽误了老人用药,咱们谁都担不起责任!”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终于传来回应:“季书记,我这就安排人,11 点前一定送到。”
刚挂掉超市的电话,医疗服务组的紧急电话又打了进来:“季书记!3 号楼有 3 名尿毒症患者,今天是透析日,他们说再不去医院,就会出现并发症,现在已经开始头晕了!”
季秋水的心脏像被攥住一样疼 —— 尿毒症患者透析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她立刻拨通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李主任,3 号楼有 3 名透析患者,情况紧急,必须今天去医院,能不能特批专用救护车?”
“专用救护车需要市级报备,流程至少要 2 小时,而且医护人员要穿防护服,风险很大……” 李主任的声音带着犹豫。
“风险我来担!” 季秋水打断他,“患者等不了 2 小时,要是出了生命危险,谁来负责?我现在就写承诺书,出任何问题,我季秋水全权负责!”
她挂了电话,又立刻联系县医院院长:“院长,指挥部那边我来协调,您这边能不能先安排透析室预留床位,再派 2 名医护人员跟车?患者已经在等了,每多等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院长被她的急切打动:“季书记,我这就安排,救护车 1 小时内到小区门口,你放心。”
上午 11 点,超市的配送车终于到了。季秋水和志愿者们穿着防护服,扛着米袋、提着药包往楼上送。走到张奶奶家门口,刚敲门,里面就传来虚弱的声音:“是…… 是送药的吗?”
推开门,张奶奶正坐在椅子上,手捂着头,脸色苍白。季秋水连忙把降糖药递过去,又帮她倒了杯温水:“张奶奶,快把药吃了,以后您的药快没了,提前 3 天跟我说,我让志愿者帮您代买。”
张奶奶接过药,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季书记,谢谢你…… 我以为封控了,没人管我了,没想到你还记着我的药。”
中午 12 点,3 辆白色的救护车缓缓停在小区门口。当尿毒症患者被小心翼翼地扶上救护车时,一位患者的家属突然跪在地上,对着季秋水磕了个头:“季书记,您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