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食堂里的“民生小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现在是2022年7月。”季秋水的声音冷得像冰,手里的油桶沉甸甸的,晃了晃,听不到一点声响,显然还没开封,“过期一年零一个月的油,你打算留着给谁吃?”

老周的脸瞬间没了血色,往后退了半步,声音发颤:“这……这是去年供销社送过来的,当时说搞活动,多买便宜,我想着食堂用油多,就……就多囤了点,没想到忘了看保质期……”

“忘了?”季秋水举起油桶,对着监督小组的人晃了晃,桶身上的蜘蛛网清晰可见,“这蜘蛛网都结了几层了,你告诉我忘了?干部职工每天在食堂吃饭,要是吃了这过期油,闹了肚子、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是你,还是供销社?”

她的话刚落,一个穿着西装、肚子圆滚滚的男人从外面跑了进来,是食堂的承包商李总。他一看仓库里的阵仗,又瞥见季秋水手里的油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一把抓住季秋水的胳膊,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季组长!季组长您别生气,这都是误会!这油就是放久了点,其实还能吃,我家厨房也有放了一年的油,吃了也没事!您看这一桶桶的,销毁了多可惜啊,要不……要不我们下次少进点,这次就算了?保证金我下次一定补上,您通融通融!”

他的手劲很大,季秋水的胳膊被攥得发疼。她用力挣开,后退一步,眼神里满是冷意:“李总,你觉得这是通融的事吗?”她从随身的文件夹里掏出一份合同,翻到第七条,指着上面的字:“你自己看,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乙方需确保所有食材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食材,否则甲方有权扣除保证金,并终止合同’。现在证据摆在这,你还想狡辩?”

李总的笑容僵在脸上,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季组长,我……我不是狡辩,就是觉得太浪费了,您看这油也没变质,就是过了保质期……”

“过了保质期就是不合格产品!”季秋水打断他,声音提高了几分,“食品安全没有‘差不多’‘还能吃’,只要过了保质期,哪怕看起来再完好,也不能给人吃!你要是觉得可惜,当初采购的时候怎么不想着控制量?现在出了问题,就想着找借口、求通融,你把干部职工的健康当什么了?把监督小组的工作当什么了?”

她转身对小林说:“把合同第七条念一遍,录下来,作为凭证。”又对老陈说:“把这些过期油的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都拍清楚,每一桶都要拍到。”

小林拿出手机录音,老陈扛着摄像机,镜头从油桶的标签扫到桶身的蜘蛛网,每一个细节都没放过。李总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情景,脸色从煞白变成铁青,又从铁青变成灰败,最后瘫坐在地上,嘴里喃喃着:“完了,这下全完了……”

“现在不是说‘完了’的时候。”季秋水走到他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按照规定,这些过期油必须立即销毁,监督小组全程监督。保证金我们会按合同扣除,后续我们还会核查你之前的食材采购记录,要是再发现问题,我们会依法追究你的责任。你要是不服,可以按合同约定去仲裁,但现在,立刻让人把这些油搬出去销毁!”

李总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可看到季秋水坚定的眼神,又看到老陈手里对着他的摄像机,最终还是蔫了下去。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声音有气无力:“喂,让后厨的人过来,把仓库里的油都搬出去,倒进垃圾桶,快点!”

很快,几个穿着厨师服的师傅跑了过来,他们看着那些过期油,脸上满是惊讶,却也不敢多问,只能一桶桶地往外搬。李总站在旁边,看着油桶被搬到后院的垃圾桶旁,看着金黄色的油顺着桶口倒进黑色的垃圾桶,心疼得直跺脚,眼泪都快下来了——这些油花了他好几万,现在全毁了,保证金还要被扣,他这一次,真是亏大了。

季秋水站在一旁,看着最后一桶油被倒空,才对小林说:“把销毁过程也录下来,确保没有遗漏。”她的目光扫过空荡荡的仓库角落,又看向一脸颓丧的李总和老周,语气缓和了几分:“我知道你们做生意不容易,但再不容易,也不能拿食品安全开玩笑。干部职工吃进嘴里的东西,每一口都得是安全的,这是底线,不能破。”

老周低着头,不敢说话。李总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季组长,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一定严格把控食材质量。”

季秋水没再说话,只是对着老陈点了点头。摄像机还在运转,记录下这场仓库里的对峙,也记录下监督小组守护食品安全的决心——在民生这件事上,没有“小事”,没有“通融”,只有坚守底线,才能让大家吃得安心、过得舒心。

新的招标工作开始后,季秋水几乎每天都在看投标企业的资料,从资质证书到过往案例,每一份都看得格外仔细。有几家企业托关系找她,想走捷径,都被她婉言拒绝了:“我们选的是能把食堂办好的企业,不是能走关系的企业,要是你们的方案好,不用找关系也能中标。”

最终中标的是一家本地的餐饮公司,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之前在外地做过高校食堂,口碑一直不错。季秋水特意抽了一天时间,去公司的中央厨房考察。

一进门,她就被整洁的环境惊到了:食材分类摆放,生熟分开,墙上挂着详细的食材溯源表,每一批食材的采购时间、产地、检测报告都清清楚楚。“季组长,您看,这是我们昨天的食材检测报告,每一样都合格了才能进厨房。”老板递过来一份报告,语气诚恳,“我们做食堂,图的就是个安心,干部职工吃得放心,我们心里也踏实。”

监督小组的章程出台那天,季秋水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段话:“所谓监督,不是找承包人的麻烦,也不是故意挑刺,而是要让食堂成为大家的‘暖心灶’——干部职工早上能喝到热粥,中午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晚上能有一碗热汤,吃得舒心了,才能把更多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上。”写完后,她又仔细读了一遍,觉得还不够,又在后面加了一句:“每周至少跟干部职工聊三次天,听听大家想吃什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从那以后,季秋水每天午休都会去食堂转一圈,有时坐在角落听大家聊天,有时跟打饭师傅聊几句,记下大家的意见:“希望早餐能加个茶叶蛋”“午餐的米饭有点硬”“能不能多做点清淡的菜,适合老年人吃”。她把这些意见整理成清单,每周跟餐饮公司开一次会,一条一条落实。

一个月后,食堂彻底变了样。墙上的菜价表重新换了,番茄炒蛋10元,芹菜炒肉12元,素炒土豆丝6元,还多了不少平价套餐,15元就能吃到一荤两素一汤。菜色也丰富了,每天换着花样来,早餐有豆浆、油条、茶叶蛋、包子,午餐有红烧鱼、可乐鸡翅、清炒时蔬,晚餐还有馄饨、面条,甚至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准备了无糖主食。

这天午休,季秋水像往常一样去食堂巡视,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几个老干部在议论:“你尝尝这个红烧鱼,肉质多嫩,比外面餐馆做得还好吃!”“我今天吃了两份青菜,都是新鲜的,比之前强多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阿姨笑着说:“之前我总嫌食堂菜不好,现在天天来,我家老头子都吃醋了,说我天天在食堂‘改善伙食’!”

“季科长!”熟悉的声音传来,季秋水转头,看见张书记端着餐盘朝她走来,餐盘里有一份红烧鱼、一份清炒西兰花,还有一碗小米粥。“你看我这餐盘,多丰盛!”张书记笑着说,“之前我总说食堂菜贵,只能啃馒头,现在可不敢了,这么好吃的菜,我得天天来!谢谢你啊,季科长,你们年轻人真是办实事,把我们老同志的需求都放在心上了!”

看着张书记脸上洋溢的笑容,季秋水心里暖暖的,比吃了蜜还甜。她想起昨天在干部大会上说的话:“有人说食堂菜价是小事,没必要这么较真,但我觉得,只要是关系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就没有小事。干部职工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还长,食堂就是大家的‘第二个家’,家里的饭不好吃,大家怎么能安心工作?我们不能把‘外包’当‘挡箭牌’,更不能把大家的信任当儿戏,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职工的心里也有杆秤。”

夜幕降临,县委办的办公楼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季秋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她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着当天的监督记录,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今日检查:食材新鲜,无过期食品;干部职工反馈:馄饨味道好,希望增加馅料种类;需改进:晚餐面条可增加卤味选择……”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给她手中的钢笔镀上了一层银辉,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季秋水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看着窗外的夜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明天还有新的挑战等着她,可能会遇到不理解的声音,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只要她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只要能让干部职工吃得舒心、工作安心,再难的路,她也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县委大院的夜晚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蝉鸣和晚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大院里,一场关于民生的小改革正在悄然发生,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传,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而季秋水,就像一颗小小的火种,用她的认真和坚持,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不是喊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把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放在心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食堂会越来越红火,干部职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而这份幸福感,最终会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就是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她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