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谈第二点(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士农工商,格局已成。”
“你可以允许百姓在务农之余习匠技、做小买卖,就像农闲时编筐织席、烧陶制瓦。”
“这并无不可。”
“但身为皇族后裔,你必须明白,哪一种秩序才真正维系社稷安宁,护佑江山长久。”
“雄英啊,这四民之序,看似是你祖父定下。”
“其实,是这片土地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
“户籍虽有分类,可谁家孩子冬天不做几串糖葫芦沿街叫卖?谁家妇人节庆时不蒸些糕饼换几个铜板?”
“朝廷何时真去追究他是农是商?”
“只要不违律法,做工营生,没人拦着。”
“可若强行颠覆现有格局呢?”
“你能保证结果如你所愿吗?”
“今日明文规定尚且可控。”
“明日若放任自流,会不会反而催生出看不见的混乱?”
“一旦失衡,民间是否会动荡不安?”
“又或者,真的比现在更好?”
“这些问题,你要细细思量。”
朱雄英听罢,心头一震。
长久以来,他总以为凭借后世的知识,便足以重新规划一切。
可就在这一刻,因马皇后几句言语,他忽然醒悟:
并非所有制度都能简单移植。
他曾打算打破四民界限,建立一个完全自由的身份体系。
如今想来,那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正如马皇后所说,阶层的流动本就存在。
大明现有的框架,若贸然拆除,前方的道路,将开启全新的格局。
财阀掌权时,商贾自然居于首位。
若换成技术主导,那“工”者是否应占据核心位置?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时代在前行,力量在汇聚。
表面分明的界限,实则早已模糊不清。
一切都在悄然交融,界限如同虚设。
这背后,牵动的是深层结构的变革。
就像一个庞大的士族家族,内部包罗万象——
有耕作者,有匠人,也有行商之人。
尽管身份各异,但他们共同归属同一个门庭。
【果然不简单。】朱雄英心中低语。
马皇后见状,唇角微扬,明白孙儿又有所得。
片刻后,朱雄英抬眼回神。
前一个问题确实复杂,需长久考量。
但另一个方向,他已看清关键。
这一次,他确信无疑。
这才是推动“百工振业”的真正枢机!
也正是文官集团最不愿触碰的底线。
可正因如此,他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
念头落定,声音随之响起:“奶奶,既然士农工商难以厘清。”
“那我们便谈第二点——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科举制度。”
马皇后略显意外。
她本以为,受此重压,孙儿会暂且罢休。
未曾想,他竟步步紧逼。
难道他不知,这一点比前者更难撼动?
如果说前者关乎国之根基,那后者,便是塑造未来权力结构的核心枢纽。
岂容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