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猛虎中计丧汜水,一封血书乱诸侯/(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最新章节。
凌晨四更,风从汜水方向吹来,带着一股湿草与浅水的腥。
虎牢关上,‘义灯’伏得很低,灯芯在油面下伏起两次,像两声压低了的背鼓。
敌楼里,黄沙铺作的沙盘上,汜水与成皋之间被陈宫用细竹描了一道极浅的弧,弧末点了三个小黑点。
“钉马索、断车销、伏旗架。”
高顺低声复述,手掌按在沙盘上那三个点上,“皆不至伤命,唯扰兵势。”
“猛虎嗅肉必追。”陈宫收回竹签,眼神亮而冷,“孙文台贪的是‘实’,我们给他一个‘半实半虚’:董卓假粮队,旗真粮空,护车十数,皆老卒,以‘退洛阳’风为饵,自汜水东渡。——孙坚若不上,丢‘锐’;若上,入我局。”
吕布负戟而立,目光从沙盘移向窗外那盏灯:“记住三准:见功授器,见过责行,见心任权。今日功在‘乱心’,过在‘折锐’,权在‘汜水’。不取命,只取名与势。”他顿了顿,淡声道,“张辽,你领轻骑二百,远远吊着假粮队,露一两截‘辎’令旗给孙坚看;高顺,你伏汜水西岸柳根下,竖‘伏旗架’,取旗不取人;斥候四队,记着钉马索只摆在浅滩边缘,绊其马脚,便收,不许拖。”
“喏。”二人齐声。
【断史回声:当日策略加载:‘半实半虚粮队’+‘浅渡钩’;变量:+孙坚(江东猛虎)冒进指数0.63;袁术“夺名心切”驱策孙坚求功;袁绍“断支”致其粮道紧。预估:若孙坚追击至汜水东浅滩,轻骑受挫率0.41,军器散乱指数+19;不触发致命。】
——
辰时过后,汜水上雾薄如丝。
假粮队自东向西,十余辆辎车沿河行,车帷上印着董军旧纹,旗却故意插了“撤”与“转”二字。护车老卒负弩而行,步伐有意放缓。
远远一列青甲轻骑若即若离,偶尔露出旗角,旗上书“辎”,随即又被风折回旗杆后。
东南丘上,孙坚披红缨甲,立于鞍上,目光如火:“撤?”他鼻翼一张,吸了吸风里的湿气,“不对。若真撤,怎会旗写自明?这是虚。——虚,便是真。拿下这些车,足以摆过袁本初的脸。”
身侧周仓出列,抱拳道:“主公谨慎。前两日‘待盟主签押’,粮道多滞。此时若深入,恐后援不利。”
孙坚笑,笑里带着江东的烈:“粮不来,便自己打来。若待书生会议,黄花菜都凉了。”他一扬马鞭,“偏将祖茂、程普,领三百先探;韩当在后接应;黄盖稳住中军,不可恋。记住,不与敌军死斗——只抢旗与车。”
军令一落,三股锋自丘下泻出,沿着河岸追着那支“撤转”旗影疾行。
待离汜水浅滩尚有七八十步,前锋忽然一齐勒马:浅滩边,柳根下,一圈圈不起眼的草绊索被晨露打得发亮。祖茂喝道:“抬脚!”话音未落,最前那匹灰马一声嘶,前蹄被细索一绊,跪倒在泥,骑者翻出一丈外,滚成泥人。紧接着又两匹马被绊,蹄乱如麻。
程普心头一凛,枪横在胸,将队列生生勒住:“缓进!拆索!”
“弩!”对岸林影里,有并州老卒齐立,三十张老弩一齐响,箭无毒,偏偏都射马鞍与缰绳。缰断马惊,人还稳,偏偏阵形散了三分。
“取旗!”祖茂眼角余光蓦地一亮——河中一处小石上,插着一面孤零零的董军小旗,旗脚挂着细细的铜铃。祖茂纵马涉水,枪尖一点,旗便到手。铜铃一响,柳根下“哗”的一声,几十面小旗从草中竖起,风一吹,换成一色“撤”字,又响,转成“转”,再响,变作“粮”,恍若河面上突然开了一簇花,把人的眼神与心神一齐勾过去。
“退!退一线!”韩当自后喝到,亲自带兵拆钉马索。弩再响,仍不伤人,只打马侧与刀鞘。孙坚手中长刀一翻,刀背压在马颈上,硬生生稳住匹下烈马,眸光如霜:“这是戏。——撤半步,留两队诱其近岸。”
他判断极准,指挥也极狠,江东精锐像一把被湿风压住了火的刀,仍在火里找力。
就在这时,河上一列青甲轻骑如风掠过,骑首张辽,马鬃被水汽压成线。他不进不战,只在三十步外绕一弧,画戟背一挑,将祖茂手中那面小旗挑落,旗入水,铜铃“叮”地一声沉没。江东士卒心头一齐“咯噔”。
“追那青甲!”孙坚一声厉喝,策马直追。张辽不恋,掉头便走,引着孙坚穿过两道柳根,又越两处浅滩。
浅滩里细钉马索散得像不经意的草根,一踩便弹,他构着路线,恰好卡在孙坚军马最容易犯急的那两处。三进三出,江东前军已然尽湿,马嘶声连成片,短短三十息内,阵形裂了两道窄缝。
“够了。”对岸的柳影里,高顺望见略显凌乱的江东队形,向身侧斥候点一点头。斥候潜入浅滩边,用刀尖挑断最前的三根草索。那一瞬间,孙坚觉出马下阻力一松——他往前一刺,回身一勒,稳住了锋头。
“撤!”孙坚断然,收拾队伍出浅滩。
程普与韩当一左一右掩护,祖茂回头再看一眼那汜水上变幻的小旗,脸色铁青。江东前军终得全身而退,只弃了三十数柄折断的兵器与七八辆脱销的辎车,折锐不折命。
“中计了。”退到丘下,黄盖沉声道,抖落一身水,“这计不杀,却让我们丢了‘锐’。”
孙坚仰头看一眼天,风里那股草腥似乎更重:“记住这股味。”他一甩刀背的水珠,命令传下:“全军后撤三里,整顿营伍。祖茂、韩当,别嚼舌,稳住人心。”
他转身欲走,忽闻一声极细的弦响,肩甲一震——一枝短矢钉在甲面,未穿皮肉,箭尾系着一条红绸。
孙坚伸手扯下,绸尾坠着一枚薄木牌,牌上篆一小字:醒。
他冷笑,揣入怀中:“我醒得很。”
远处柳影悄然收拢,张辽勒马立在风口,眯眼看江东军的撤势,咂了咂嘴:“猛虎,果是猛虎。惜在‘利’字上太直。”
“直,才可借。”陈宫在敌楼上看着那一串远小的旗点,低声。
——
午时,虎牢关外风紧,城上鼓不鸣。
张辽回敌楼复命,总结寥寥:“江东折锐,士卒湿冷,器仗散一线;孙坚伤未入肉,神色仍坚。”高顺补了一句:“钉马索撤得净,无伤亡。”
吕布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沙盘的另一角:“兵已乱一线,还欠一封‘血书’,乱他们的心。”
陈宫把手里的羊皮卷展开,羊皮上血迹未干,呈一种暗褐色,字如钉如裂:“孙坚军押解一名偏校于浅滩边落单,被斥候救起,身负箭擦之伤,未死。我以药止血,问其营事,此人怒骂‘粮道不至’,自书一札,血滴其上。——此乃‘真’。我再添两行,言‘袁本初断支、袁术擅取、冀州观望’,印泥作乱,污他个‘盟主’面。——此乃‘假’。真里有假,假里有真,方可杀心不杀命。”
张辽挑眉:“血书要送给谁?”
“送给最会变脸的两位。”陈宫笑意淡淡,“袁术与袁绍。——送法:二更之时,射袁术旗后帐,血迹欲滴未滴;三更之时,抛袁绍兵器架旁,留半张。留半张,叫他自己在脑子里补另一半。”
吕布低低一笑:“人心补的东西,永远比我们写的毒。”
【断史回声:策略加载:‘血书双送’;内容:孙坚偏校“真血”+陈宫“两句假尾”;预估:袁术怒值+9→可能爆发;袁绍威信-4→‘盟主无能’余波;曹操观望稳;刘备义棚压力+2;公孙瓒面子再损。】
——
血书未发,风已先走。
黄昏时分,酒摊边挑担老在讲白日汜水事:“江东猛虎追旗入滩,水下草绊索如蛇,缠住几十匹马,退却时旗化三字——撤、转、粮。嘿,风一过,旗就变。你说怪不怪?”卖酒妇人叹:“怪也没用,肚子空。”她转头看‘义灯’,灯下熬粥的蒸汽像一条安稳的白蛇,缠着百姓的手腕与心。
刘备亲自巡棚,听见“猛虎丧汜水”的传言,停步半瞬,回望汜水方向,低声道:“不幸而中计也。”
关羽道:“计虽巧,不伤命。”
张飞却不耐:“不伤命也丢脸。”刘备看‘义灯’:“脸丢得越多,命越少。”他又道,“增粥一锅。”
夜黑,二更。袁术后帐,酒气未散,秤砣横斜置案。
忽听“嗖”的一声,帐壁被一枝短矢插破,箭镞卡在木柱,箭尾红绸,绸上缀物坠地,“啪嗒”一声,落在案旁——一封血迹未干的书。亲兵奔来,捡起呈于袁术。
袁术披衣,摊开一看。
血书字不多,开头五行是粗笔急书:“今日汜水,粮车突阻,草索横生,江东折锐。粮道三日不至,卒有饥色。求发转支。”字锋凌厉,行间血渍斑驳。到尾忽添两行,换成骨秀之笔:“冀州仓谷紧,诸营暂请自筹,俟盟主令。袁氏兄长断支,孙某不胜其苦。”末尾一个“孙”字用血指按了一下,指纹模糊又真。
袁术眼珠一凸,握书的手抖得厉害:“好个袁本初!断我壮士粮!”
他一掌拍翻了那只秤盘,“当啷”一声,秤砣滚地。幕僚劝:“将军慎怒,此纸不明。”
袁术咬牙切齿:“明不明,明日我与他理论!”他仰头一饮,酒从齿缝里喷了出来,喷在那张血书上,血色被酒一冲,更红了。
三更,袁绍中军兵器架旁,一张半张的血纸被无声无息地塞在刀柄下。
巡夜小兵取刀换更,摸到纸,错愕,呈于帐中。袁绍取半张看,字截到“袁氏兄长断支,孙某不胜……”便断了,断口处血丝拉成一条,像一条将断未断的筋。
他脸色青白,指尖发冷。孔融拿过半张,轻叹:“半张,另一半只在你心里。你若心里善补,便补成‘误会’;你若心里恶补,便补成‘仇’。”
袁绍忽地笑了,笑得像风刮过草:“半张也够。明日‘议盟主’,我先问这一半。”
——
这夜未央,曹操营边却安静。
荀彧把昨夜埋在马厩边的竹尺取出一看,擦净泥水,交给曹操。曹操用袖角拭了拭,淡淡道:“他不杀人。”荀彧道:“他杀‘旧’。”
曹操低声一笑:“旧若不杀,新何以生?”他又问,“汜水之败,你怎么看?”
“败在‘贪实’。”荀彧答,“孙坚本是猛虎,猛虎善跃而不善‘久潜’。他急于‘以实自证’,故为人牵鼻。若他按兵不动,江东锐未折,今夜的血书便无处下嘴。”
曹操“嗯”了一声,沉默。
——
天将破未破,‘义灯’下的粥棚比往日更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