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应对流寇小规模袭扰,练兵实战(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放!”

随着李定国的令旗落下,五门火炮同时发出“轰隆”的巨响,炮弹拖着黑烟,朝着流寇营地飞去。“轰!轰!轰!”几声巨响后,流寇的中军帐篷被炸开,碎片飞溅,睡在帐篷附近的流寇被炸得血肉模糊。

营地顿时乱作一团——流寇们从睡梦中惊醒,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拿着刀枪四处乱跑;有的则以为是官府的大军来了,吓得掉头就跑,却发现两侧山路都被明军堵住,只能朝着峡谷口冲来。

“燧发枪队,准备!三段射!”赵老栓高声喊道。

燧发枪队的士兵分成三排,第一排士兵蹲下,第二排士兵半站,第三排士兵直立,枪口对准冲来的流寇。“砰!”第一排士兵扣动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流寇,冲在最前面的几名流寇应声倒地。

“第一排退,第二排上!”

第一排士兵迅速退到后面装弹,第二排士兵立刻扣动扳机,又是一轮射击。流寇们被打得晕头转向,原本混乱的冲锋变成了四散奔逃,但峡谷两侧是山坡,背后是明军的斥候营,他们根本无处可逃。

周大牛在第三排,看着前面的士兵射击,手心的汗把枪柄都浸湿了。轮到他所在的排射击时,他深吸一口气,按照训练时的动作,瞄准一名手持大刀的流寇,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那名流寇踉跄了一下,倒在地上。周大牛愣了一下,随即兴奋地喊道:“我中了!我打中了!”

“别分心!继续装弹!”赵老栓拍了他一下,提醒道。

流寇首领“飞天虎”见大势已去,提着一把鬼头刀,带着几百名亲信朝着西侧山坡冲去,想要突破明军的包围。负责西侧山坡的右路斥候营早已做好准备,士兵们将绳索一端固定在树上,另一端系在腰间,等流寇冲到山坡下时,纷纷举起燧发枪射击,同时将滚石推下山坡。

“飞天虎”的亲信被滚石砸得死伤惨重,他本人也被一颗子弹擦伤了胳膊,只能带着剩下的几十人退回峡谷。此时,中路的冲锋队已经冲了上来,老兵们挥舞着腰刀,斩杀逃窜的流寇,新兵们则跟在后面,有的负责俘虏流寇,有的则去解救被抓的百姓。

“放下武器!投降不杀!”明军士兵齐声呐喊,声音响彻峡谷。流寇们见抵抗无望,纷纷扔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飞天虎”还想反抗,被一名老兵一刀砍中手腕,鬼头刀掉在地上,随即被几名士兵按倒在地,五花大绑起来。

中午时分,战斗彻底结束。士兵们开始清点战果——峡谷内共有流寇尸体五百余具,俘虏两千余人,其中包括首领“飞天虎”;解救被抓百姓三百余人,缴获粮食五千余斤,马匹三十余匹,还有大量劫掠来的衣物、钱财。

周大牛和几名新兵一起,负责看守俘虏。一名流寇哆哆嗦嗦地向他求饶:“大人,我是被逼的,我家里还有老母亲,求您放了我吧!”周大牛想起被流寇劫掠的百姓,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还是摇了摇头:“你劫掠百姓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他们的家人?等将军处置吧,若是你没犯大错,或许还能回家。”

李定国站在峡谷口,看着忙碌的士兵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新兵们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在老兵的带领下,很快就适应了战场,不仅完成了战术动作,还主动救助百姓,实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叫来一名亲兵,让他用信鸽向王巢汇报战果:“曹州流寇已清剿完毕,斩杀五百余,俘虏两千余,新兵实战表现优异,无重大伤亡,现正安抚百姓,准备押解俘虏返回登莱。”

傍晚时分,曹州府城的百姓们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手里拿着馒头、热水,迎接凯旋的明军。当士兵们押着俘虏走过时,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有的还把馒头塞到士兵手里:“多谢各位大人,帮我们报仇了!”

一名被解救的百姓,捧着一面绣着“保家卫国”的锦旗,走到李定国面前,哽咽着说:“大人,若不是你们来得及时,我们这些百姓早就死在流寇手里了!这面锦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收下!”

李定国接过锦旗,郑重地对百姓们说:“护佑百姓是我们的职责,以后再有流寇来犯,我们还会像今天一样,誓死保卫山东的每一寸土地!”

三天后,李定国率领第一营返回登莱。登莱城外,王巢亲自带着官员和百姓迎接,当看到士兵们押着两千余名俘虏,抬着缴获的物资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李定国走到王巢面前,单膝跪地:“将军,末将幸不辱命,已全歼曹州流寇,新兵实战能力经检验,可胜任后续防御任务!”

王巢扶起李定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这次清剿,不仅消灭了流寇,还锻炼了新兵,可谓一举两得。你把这次实战的经验整理出来,发给其他营的将领,让他们也学习学习——咱们山东的军队,就是要在实战中成长,才能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

当天晚上,登莱都指挥使府举行了庆功宴。宴会上,王巢特意表扬了第一营的士兵,尤其是新兵周大牛,因为他在战斗中斩杀两名流寇,还解救了三名百姓,被破格提拔为小旗官。周大牛捧着任命书,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普通农民,竟然能成为明军的官员。

庆功宴后,王巢独自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他知道,这次流寇袭扰只是一个开始——崇祯末年,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山东作为中原与东北的连接地带,必然会成为流寇、清军争夺的焦点。这次以战代练的成功,不仅提升了新军的战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强兵富民”的决心——只有军队强大了,才能保护百姓,才能为山东的工业发展、经济繁荣保驾护航。

“将军,沈大人送来的财政报表,您要不要看一下?”亲兵走进书房,递来一份报表。

王巢接过报表,上面写着——十二月财政结余七万两,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新军的装备更新,计划再为第一营配备一百支燧发枪、两门火炮。他笑着点点头:“告诉沈文,钱要花在刀刃上,既要保证军队的装备,也要兼顾百姓的生活,咱们山东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报表上,也洒在王巢的脸上。他知道,应对流寇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只要军队强大、百姓团结、财政稳固,山东就一定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大明复兴的希望之地。而这次实战练兵的成功,就像一颗种子,在新军的心中种下了信心,也为山东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