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应对流寇小规模袭扰,练兵实战(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山东曹州的寒风卷着枯草,在黄土地上打着旋儿。曹州城西的孟家村,往日里炊烟袅袅的景象荡然无存——村口的老槐树被砍倒,树皮剥得精光;几间土坯房的屋顶塌了半边,焦黑的房梁斜插在地上;村口的空地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碗和染血的衣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与血腥味。

“大人,流寇……流寇昨天下午来的,抢了粮食,杀了李老汉一家,还放火烧了村西的粮囤!”孟家村的里正王老汉,拄着一根断了的锄头杆,颤巍巍地拉着前来侦察的明军斥候,老泪纵横,“他们往东南方向去了,大概有三千多人,个个手里拿着刀枪,还有几匹马拉着抢来的东西,走得不算快!”

斥候蹲下身,捡起地上一枚生锈的箭头——箭头是粗铁打造,边缘凹凸不平,显然是流寇自制的兵器。他又查看了地上的马蹄印和脚印,脚印杂乱无章,马蹄印深浅不一,说明这股流寇不仅缺乏纪律,连马匹都大多是劫掠来的劣马。“王老汉,你别急,我们这就回去报信,大军很快就到,一定帮你们报仇!”

斥候翻身上马,缰绳一扬,黑马踏着尘土,朝着登莱方向疾驰而去。此时的登莱都指挥使府,王巢正和沈文、李虎商议下个月的军工坊扩产计划,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翻身下马,连盔甲上的寒气都没来得及驱散,就捧着一份情报冲进议事厅:“将军!曹州急报!一股三千人流寇从河南入境,劫掠了曹州城西的孟家村、李家庄等五个村落,目前正向曹州府城方向移动,沿途百姓伤亡惨重!”

王巢猛地站起身,接过情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流寇首领自称“飞天虎”,原是河南的一名地主,因欠缴赋税被官府追捕,索性拉起队伍落草,沿途收拢了逃兵、饥民,队伍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张到三千人,在河南劫掠多日后,因河南官府围剿,才逃入山东。

“曹州是山东的西大门,连接河南与山东腹地,一旦被流寇占据,不仅会威胁周边州县,还可能引来更多流寇入境。”王巢将情报放在案上,手指在地图上点向曹州,“必须立刻派兵清剿,而且这次清剿,要以战代练——咱们三个月前招的五千新军,大多只进行了基础训练,还没上过战场,正好借这股流寇,检验一下他们的实战能力。”

李虎当即请战:“将军,我带骑兵营去!保证三天内把这股流寇全歼!”

王巢却摇了摇头:“骑兵营是咱们的精锐,用来对付这股乌合之众,太浪费了。这次让李定国去,他刚从军校毕业,熟悉新军的训练方法,让他带第一营的五千人——这一营新兵占七成,老兵占三成,正好让他带队实战,既能锻炼新兵,也能检验他的指挥能力。”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应答:“末将李定国,愿往!”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银色盔甲的年轻将领大步走进来——李定国年方二十,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腰间佩着一把绣春刀,是王巢从军校中挑选出的佼佼者,不仅熟悉燧发枪战术,还对火炮运用有独到见解。他走到案前,单膝跪地:“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既要全歼流寇,也要把新兵的实战能力练出来!”

王巢扶起李定国,递给他一份曹州地图:“这股流寇虽有三千人,但大多是乌合之众,缺乏纪律和重武器,你带的第一营,装备了两百支燧发枪、五门青铜火炮,还有两千柄腰刀,实力远胜于他们。但你要记住,核心目标是‘以战代练’,不是追求速胜——让新兵熟悉战场环境,掌握武器操作,学会协同作战,比单纯消灭流寇更重要。”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流寇劫掠后,必然会在沿途停留休整,你率军从登莱出发,走官道前往曹州,预计三天能到。到了曹州后,先派人侦察流寇的准确位置,再制定战术,尽量避免新兵无谓伤亡。如果遇到困难,随时用信鸽传信,我会派骑兵营支援。”

“末将明白!”李定国接过地图,郑重行礼,转身快步走出议事厅,去召集第一营士兵。

当天下午,登莱城外的校场上,五千名士兵整齐列队——新兵们大多穿着灰色的粗布军装,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与兴奋;老兵们则身着黑色盔甲,手持燧发枪,站姿挺拔,眼神沉稳。李定国骑着一匹白马,在队伍前巡视,声音洪亮:“弟兄们!曹州有流寇作乱,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咱们这次出兵,一是为了保家卫国,护佑山东百姓;二是为了实战练兵,把平时训练的本事,在战场上用出来!谁敢临阵退缩,按军法处置!谁能奋勇杀敌,论功行赏!”

“杀!杀!杀!”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校场上的枯草都微微颤动。新兵周大牛紧紧握着手中的燧发枪,枪身冰凉的触感让他有些紧张,但想到流寇劫掠百姓的惨状,又想起训练时老兵教的“三段射”战术,心中的胆怯渐渐被斗志取代——他是登莱本地人,家里有一亩薄田,若不是王巢推行赋税改革,他还在为缴不起税银发愁,如今流寇要来毁他的家,他说什么也不能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半个时辰后,第一营兵分五路,朝着曹州方向进发——中路是步兵主力,携带燧发枪和腰刀;左右两路是骑兵斥候,负责侦察与警戒;后两路是后勤与火炮队,五门青铜火炮被装在马车上,由两匹马拉着,每门火炮旁跟着十名炮手,其中三名是老兵,七名是新兵。

行军途中,李定国特意放慢了速度,让新兵们适应长途行军。每天宿营后,他都会组织战术演练:老兵演示燧发枪的装弹、瞄准、射击流程,新兵们轮流操作,直到动作熟练;火炮队则练习火炮的架设、装弹、发射,从最初的半个时辰架设一门炮,到后来的一刻钟就能完成,新兵们的进步肉眼可见。

“大牛,装弹的时候别慌,先把火药倒进去,再塞弹丸,最后用通条压实,动作要快,不然敌人就冲到跟前了!”老兵赵老栓手把手教周大牛装弹,他是从旧军中过来的,参加过抗金战役,经验丰富,“战场上不比训练场,到处都是喊杀声,你得沉住气,盯着敌人的胸口打,准头才高。”

周大牛点点头,按照赵老栓的方法,重新装弹——之前在训练时,他总因为紧张把火药撒出来,现在经过反复练习,终于能在十息内完成装弹。他端起燧发枪,瞄准远处的一棵树,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子弹擦着树干飞过,虽然没中,但赵老栓还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比昨天强多了,再练几次,肯定能中!”

三天后,第一营抵达曹州府城。曹州知府早已带着官员在城门口等候,见到李定国,连忙上前:“李将军,您可来了!流寇昨天劫掠了曹州城南的张家庄,现在正驻扎在离张家庄十里的黑风口——那地方两面是山,中间是一条峡谷,流寇把抢来的东西放在峡谷里,看样子是想休整几天,再往兖州方向去。”

李定国当即召集将领开会,制定战术:“黑风口两面环山,适合打包围战。我派左路斥候营从东侧山路绕到流寇背后,右路斥候营从西侧山路包抄,切断他们的退路;中路步兵主力分成三队,第一队携带燧发枪,在峡谷口列阵,负责正面牵制;第二队携带腰刀,从峡谷两侧的山坡上冲锋,配合正面部队;火炮队在峡谷口一公里外架设火炮,负责轰击流寇营地,瓦解他们的士气。”

他指着地图上的黑风口,对将领们强调:“新兵大多在正面的燧发枪队和山坡的冲锋队里,老兵要多带带他们,教他们如何躲避流寇的攻击,如何协同作战。火炮轰击时,要注意瞄准流寇的帐篷,避免误伤百姓——据说流寇抓了不少百姓当苦力,咱们得尽量把百姓救出来。”

次日凌晨,天还没亮,第一营的士兵就悄悄出发,朝着黑风口前进。左路斥候营的士兵都是骑兵,他们牵着马,沿着东侧山路小心翼翼地行走,马蹄上裹着麻布,避免发出声响;右路斥候营则带着绳索,准备翻越西侧的陡峭山坡;中路步兵主力则在黑暗中列阵,燧发枪队的新兵们手握着枪,手心都冒出了汗,周大牛紧紧跟着赵老栓,眼睛盯着前方的黑暗,生怕错过任何动静。

清晨时分,东方泛起鱼肚白,黑风口的流寇营地渐渐显露在眼前——峡谷中间搭着几百顶破旧的帐篷,帐篷外散落着抢来的粮食、衣物,几名流寇正围着一口大锅煮东西,还有些流寇躺在地上睡觉,手里还握着酒壶,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火炮队,架设火炮!目标流寇中军帐篷,装弹!”李定国站在峡谷口的土坡上,举起令旗,高声下令。

五名炮手连忙行动起来——老兵指挥新兵挖坑固定炮架,新兵们手忙脚乱地搬运炮弹,虽然动作比训练时慢了些,但没有出现差错。一刻钟后,五门火炮全部架设完毕,炮口对准了流寇的中军帐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