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1995年4月19日,一声巨响撕裂了俄克拉荷马城的宁静。阿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在瞬间崩塌,168条生命消逝,680多人受伤。这是美国本土自1920年华尔街爆炸案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它一直保持着这一令人痛心的纪录。
这场灾难的策划者是27岁的海湾战争退伍军人蒂莫西·麦克维。他曾是一名获得青铜星章的英雄,却在退伍后逐渐转变为极端反政府分子。麦克维为何从国家英雄变成冷血杀手?这起震惊世界的爆炸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一、灾难降临:联邦大楼的毁灭时刻
1.1 平静早晨的惊天巨响
1995年4月19日上午9点02分,俄克拉荷马城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强光撕裂,随后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阿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这座九层高的建筑,在瞬间被爆炸的冲击波撕裂。大楼的北侧被完全炸毁,三分之一的结构崩塌,钢筋混凝土碎片四处飞溅,火焰从废墟中喷涌而出。
爆炸威力相当于2吨TNT炸药,产生的冲击波相当于3吨TNT的破坏力,足以震碎周围258栋建筑物的玻璃,摧毁方圆16个街区内的324栋建筑,86辆汽车被炸毁或严重损坏。
联邦大楼内的361名工作人员和访客完全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大楼二层的托儿所里,20多名儿童正在玩耍,许多家长在上班前刚刚将孩子送到这里。爆炸发生时,联邦法院正在开庭,法官刚刚拿起法槌准备宣布开庭,巨响代替了法槌的声音,法庭上所有人都被巨大的震动力掀翻在地。
1.2 惨绝人寰的现场景象
爆炸造成的弹坑深3米、直径10米,周围街道上散落着残肢断臂和建筑碎片。浓烟滚滚,四周的树木和车辆被大火引燃,附近街区一片狼藉,到处是水泥碎块和玻璃渣子。惨叫声和呼救声从浓烟中传出,与随后赶到的警车、消防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人间地狱的景象。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大楼内近千人被埋在废墟下,一百多人在爆炸中当场死亡。幸存者们经历了生死危机,有人以为是煤气泄漏导致的爆炸,有人以为是核战争爆发,还有人以为是本国的核武器发生了爆炸。
联邦大楼的一侧被削掉了三分之一的体积,警察和消防人员从废墟中接连抬出浑身血迹斑斑的伤者,哀嚎声和哭声让人触目惊心。救援者在废墟中极为艰难地搜寻有生命特征的伤者,他们徒手扒开层层瓦砾,耳边不断传来"还有人活着"的急切呐喊,却也伴随着更多无力回天的悲叹。
1.3 全国震惊与政府反应
30分钟后,爆炸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对外发表讲话,谴责恐怖暴力行为是"懦夫、让人痛恨的行为",并向公众宣誓一定要将罪犯绳之以法。他下令全国所有联邦机构下半旗,向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致哀。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迅速派出包含665名救援人员的11支城市搜索与救援任务组开展援救和恢复工作。经过紧张的16个昼夜之后,至5月1日深夜,现场终于清理完毕。现已查明死难者总计为168人,仍有2人失踪。现场救援人员认为,由于爆炸威力巨大,2名失踪者的肢体可能已被炸碎。
这起爆炸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52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恐怖袭击之一,直到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才被超越。
二、英雄变魔鬼:蒂莫西·麦克维的转变
2.1 一个"阳光灿烂"的青年
实施这场恐怖袭击的是27岁的退役军人蒂莫西·詹姆斯·麦克维。熟悉了解麦克维的人几乎都不敢相信,因为他自幼到大都是一个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善良男孩,长相看上去和蔼可亲人畜无害。他的转变如此彻底,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震惊。
麦克维于196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了美国陆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中表现英勇,被授予"青铜星奖章"和"英勇服役奖章",成为美国政府眼中的公民英雄。然而,这位在战场上为国家而战的士兵,回国后却逐渐走上了与国家为敌的道路。
2.2 退伍后的思想转变
1991年12月31日,麦克维带着未能成为特种兵的遗憾和不满退伍回国。他开始周游全国到处打零工,由于当过兵喜欢玩弄枪支,经常在国内各地参加一些枪支展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政府对枪支管制的政策日益严格,这引发了他的不满。他认为民众有持枪的自由和权力,政府不该立法限制持枪的权限。
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美国,白人至上主义的极右翼分子开始活跃起来。他们推崇纳粹思想的种族主义,认为白人的自由和权力受到了其他种族和政府的剥夺压迫,需要团结武装起来反抗美国政府。麦克维逐渐接触到这些思想,并深受影响。
2.3 关键事件的催化作用
麦克维思想转变的关键转折点是1992年的"红宝石山脊事件"和1993年的"韦科惨案"。
1992年8月,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兰迪·韦弗因涉嫌走私军火,在北爱达荷州跟联邦特工对峙中由于拒捕,他的妻子和孩子被特工射杀,一名联邦特工在枪战中殉职。此事件引起了麦克维的极度不满和愤怒。
而1993年的"韦科惨案"则成为了麦克维转变的催化剂。1993年2月28日,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对德克萨斯州韦科的大卫教派总部发动突袭,原因是该教派被指控囤积非法武器。突袭导致4名特工和6名大卫教成员死亡。随后,联邦调查局和警察部门对大卫教总部进行了长达51天的围困。4月19日,当政府决定强攻时,大卫教总部发生大火,76人被烧死,其中包括20多名儿童。
麦克维听说此事后专门开车前往韦科围观,他见证了联邦特工和警察在强攻中的行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故意烧杀无辜的妇女和儿童,以限制公民的枪支自由。这一事件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成为他走向极端的关键导火索。
三、复仇计划:从策划到实施
3.1 极端思想的影响与准备
麦克维深受一本名为《透纳日记》的书影响,这本书由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威廉·卢瑟·皮尔斯所着,皮尔斯是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恐怖武器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成为极端右翼分子的思想武器。在这本书中,有一段关于汽车炸弹及使用场景的描述,与默拉大楼的环境非常相似,这说明麦克维的恐怖袭击计划很可能是从中获得了灵感。
1994年初,麦克维开始积极策划对联邦政府的报复行动。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助手,于是联系了他最亲密的战友特里·尼科尔斯和迈克尔·福杰。巧合的是,三个人都有反政府的思想意识,因此一拍即合,组成了一个小团体。
3.2 精心准备:炸弹制作与计划
麦克维认为要干就干大事情,造成的后果越严重社会影响力就越大,他们的政治愿望就越可能实现。于是,他将报复的目光瞄准了联邦政府,而俄克拉荷马州的阿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成为了他的首选目标。
为了制造炸弹,麦克维和尼科尔斯四处购买和窃取原料,将它们存放在租来的工棚里。麦克维甚至假扮成摩托车赛车手获取硝基甲烷,并从采石场偷走水胶炸药卷、激波管和电气起爆雷管等物品。他还制作了原型炸弹并在沙漠中进行引爆测试,以确保炸弹的威力。
麦克维在一个塑料佳得乐壶里装上硝酸铵小颗粒,液态硝基甲烷,一条托威克斯水胶炸药卷和一截起爆雷管制作了一颗原型炸弹。为了逃避侦察,原型弹的引爆是在沙漠中进行的。
麦克维解释他的动机时说:"把这些人都想成是《星球大战》里面的冲锋队员。以单独的个体来说他们或许都是无辜的,但他们都为银河帝国卖命,(所以)他们都有罪。"他将联邦政府雇员视为邪恶制度的一部分,认为攻击他们是正当的。
3.3 行动计划的实施
麦克维决定将爆炸的日子定在4月19日,这一天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莱克星顿枪声的纪念日,也是韦科惨案发生的日子。对麦克维来说,这一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1995年3月,麦克维找人办理了一本假驾照,使用假名"罗伯特·D·克灵"。4月14日,他从堪萨斯州的章克申城的二手车市场买下了一辆黄色的1977年产的墨丘利侯爵汽车。第二天,他使用假驾照在艾利欧特的汽修厂租赁了一辆莱德公司的卡车。
4月16日,麦克维和特里将墨丘利侯爵开到了俄克拉荷马城,放在了离联邦政府大楼约几个街区的地方,然后他将车牌照卸掉,在车上留下警示语句:"此车并非报废车,需要更换电瓶,请勿移走"。
4月18日,麦克维和特里在章克申城将卡车装满爆炸物。他们将硝酸铵和汽油燃料装进了十几个50多加仑容积的塑料桶里,用导火索引信将所有的塑料桶连接,最后再将雷管导火索跟桶的导火索连接捆绑完毕。然而,在最后时刻,特里由于内心的恐惧和压力宣布退出行动,只剩下麦克维一个人继续执行计划。
3.4 爆炸时刻:9点02分
1995年4月19日早上4:30,麦克维开着租来的卡车,从堪萨斯州的汽车旅馆出发,顺着77公路一路往南,径直朝着俄克拉荷马城驶去。那里是美国仅次于华盛顿特区的中心,一部分政府要员以及16个联邦机构就在当地的联邦大楼办公。
早上8:53,麦克维在市区交通高峰期之前进入了俄克拉荷马城区。当卡车在第五街区行驶时,他借着在路边停靠的空隙,点燃了第一根导火索。从此刻起他必须在5分钟内把汽车停靠到联邦大楼,并在点燃第二根导火索后迅速离开。
根据无数次演习的经验,麦克维迅速穿越哈维大道,以最短的路程抵达联邦大楼的后门。此时联邦大楼内的工作人员对于即将到来的命运毫不知情,他们仍在散漫地进行着新一天的工作。而大楼二楼内的托儿所里,二十多名孩子们还在嬉戏打闹享受早餐。
麦克维点燃了第二根导火索,并以最快的速度下车离开。他跑出了四条街道来到了墨丘利侯爵放置地点。9:02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默拉大楼被炸飞了三分之一的体积,麦克维快速发动了汽车离开了俄克拉荷马城。
四、天网恢恢:从逮捕到审判
4.1 迅速锁定嫌疑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