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爆炸发生90分钟后,一个看似无关的交通违章事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俄克拉荷马州巡警在距离俄克拉荷马城北75英里处的诺克县境内,拦截到了一辆无牌照的1977年生产的墨丘利侯爵,司机正是蒂莫西·麦克维。麦克维腰里别着一把上膛的手枪,被警察及时发现并控制住,以非法携带枪支罪为由将他拘捕。但此时,巡逻警察并不知道麦克维是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凶手。
联邦调查局特工在爆炸现场展开了细致的调查。根据爆炸中心的弹坑特征,爆炸专家推测这不是军用炸弹,而是汽车炸弹。在距离爆炸中心200米的地方,特工找到了一条残破的汽车后轴套,在轴套上残留着一行出厂数字。根据这行数字,特工确定了汽车的生产厂家和种类,炸弹汽车属于一种福特箱式中型货车。
特工确定了车辆的产权持有者是莱德汽车租赁公司,车子被分配在堪萨斯州的章克申城的分理点。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车子在4月15日被租赁给了一个叫"罗伯特·克灵"的人。
一名联邦特工沿着通往俄克拉荷马城的公路进行调查,在一家叫做"梦想之地"的旅馆里有了重大发现。服务员认出了画像中的一个人,他在旅馆25号房间登记的名字叫做蒂莫西·麦克维。特工随即在国家犯罪信息中心查找蒂莫西·麦克维的信息,发现这个人刚巧在爆炸发生后90分钟内被捕。
4.2 关键证据与调查进展
联邦调查局特工根据租赁公司服务人员的描述,对当时租赁车子的两个人进行了画像。随着调查的深入,另一个重要嫌疑人浮出水面——特里·尼科尔斯。调查人员发现,尼科尔斯的弟弟詹姆斯·尼科尔斯跟麦克维是战友,而特里本人也与麦克维保持着密切关系。
调查人员还发现,在爆炸发生前,麦克维曾在多个场合与极端组织"埃瑞安共和军"的成员接触。这个组织的前身是横行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抢劫团伙,其领导人名叫朗干。从1993年到1995年,他们抢劫了22家银行,口号是"在这片土地上消除政府的存在"。
美国印地安那州犯罪学家汉姆研究表明,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将"埃瑞安共和军"在俄城爆炸前几年的活动日程与麦克维的活动日程进行了对照比较,发现两者高度一致,无法用简单的巧合来解释。
4.3 审判过程与结果
1995年8月10日,俄克拉荷马州联邦法院指控麦克维和特里犯有11项罪名,其中8项为谋杀罪行。1997年4月24日,两人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接受了审判,这场审判吸引了2500多名记者前来报道。
在法庭上,麦克维高调地宣布了自己的反政府主张,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自称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认为美国政府对民众采取暴力必须要付出代价,他呼吁所有的白人应该团结起来,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中央政府。
检方在法庭上出示了大量证据,包括在尼科尔斯车库中发现的蓝色塑料桶碎片,这些碎片与在爆炸现场找到的塑料碎片完全匹配。联邦调查局特工证实,硝酸铵化肥和赛车燃料就是被包装在这些桶中,并在联邦大楼外引爆的。辩方则辩称这种桶在当地农场很常见,不能作为定罪的唯一证据。
经过长达数月的审判,1997年12月24日,由7名男性和5名女性组成的联邦陪审团经过4天23小时的审议,裁定麦克维在所有11项指控上都有罪,包括谋杀、共谋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陪审团随后决定判处麦克维死刑。
特里·尼科尔斯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得假释。迈克尔·福杰因为在法庭上指证两人有立功情节,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洛里·福捷则通过自己的证词进行控辩交易获得豁免。
4.4 死刑执行与后续争议
2001年6月11日,在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联邦劳教所,蒂莫西·麦克维被执行注射死刑,成为近40年来第一个被联邦政府处死的罪犯。即使在死刑面前,麦克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悔过或恐惧。
然而,就在麦克维死刑执行前夕,美国媒体爆出了联邦调查局隐藏重要证据的报道。英国《独立报》披露,联邦调查局向公众隐瞒了多项重大疑点,包括麦克维与"埃瑞安共和军"的联系、麦克维未通过有关是否有同伙的测谎测试、租车公司职员证词与麦克维供词不符,以及一具无法确认身份的尸体等。
这些披露引发了公众对案件真相的质疑,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暂缓执行麦克维的死刑,执行日期被推迟了一个月,并下令要求联邦调查局就此事件重新进行调查。然而,最终麦克维的死刑还是在推迟后如期执行。
五、迷雾重重:未解之谜与争议
5.1 一人作案还是团伙行动?
尽管官方调查结论认为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是麦克维一人策划并亲手制造的,但多年来,关于此案是否有更多参与者的质疑从未停止。
根据英国《独立报》的调查,1995年4月19日清晨,在距俄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约1英里的布里克小镇上,几辆汽车停下来,车上下来几个人,其中就有麦克维。当时,麦克维和其他几个人一起把9桶硝基甲烷和4桶柴油装到一辆卡车上。这表明可能有其他人参与了炸弹的装载过程。
此外,有目击者称,在爆炸发生前,麦克维的卡车后面还跟着另外两辆汽车,其中包括一辆棕色的皮卡。在麦克维将卡车停在联邦大楼附近后,车上还有另外一人下车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两罐可乐和一盒香烟。爆炸发生时,麦克维所乘坐的车和那辆棕色皮卡都已经行驶在通往堪萨斯州的公路上。这些证据表明,这绝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而是有组织、有策划的行动。
5.2 神秘的"约翰·乔"与未识别尸体
爆炸事件发生后,调查人员曾怀疑这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并花了一年多时间搜寻第二号犯罪嫌疑人——一个代号为"约翰·乔"的人。但由于毫无线索,不得不放弃,并判定此案的确是麦克维一人所为。然而,根据调查人员对麦克维的测谎试验显示,麦克维通过了所有有关他本人作案情况的测谎,但在回答有无其他人参与的问题时,却没有通过。
另一个未解之谜是一具无法确认身份的尸体。俄城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9条断腿,并为其中的8条找到了相对应的尸体,但他们至今无法确认这剩下的一条腿是谁的。法医认为,从这条腿的伤残情况来看,它所属的人应该离爆炸中心非常近。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认为,这条腿可能就是麦克维同伙的。但这一疑点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调查。
5.3 联邦调查局的隐瞒与失职
除了向公众隐瞒"埃瑞安共和军"和麦克维的联系这一重大疑点之外,联邦调查局还被指有意隐瞒了此案的其他多项重大疑点。
首先是被告供词与目击证人证词不符。调查局的调查记录显示,麦克维供认说,是他独自一人步行到一家租车公司租车的。然而,据当时那家租车公司的两名职员称,当时是两个人前来租了那辆汽车,而且他们的面部特征都与麦克维不太吻合。此外,距租车公司约1英里多的一家麦当劳的监视器显示,在签租约合同前24分钟,麦克维正在那里吃东西,而且他穿的衣服也与租车公司职员的描述不同。更令人费解的是,签约时天正下着雨,而租车公司职员说,租车的两个人穿的衣服是干的,没有穿雨衣,也没有带雨具。如果麦克维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他是如何在雨中走了24分钟,而没有将衣服弄湿的呢?
其次,调查人员发现,麦克维没有通过一项重要的测谎试验。这表明他在回答是否有其他人参与的问题时说了谎。然而,联邦调查局仍然坚称有关团伙作案的假设是错误的。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认为,联邦调查局是担心如果找不到麦克维的同伙,法院将无法给麦克维判罪,因此就将所有的罪行都让他一人来承担。
此外,据内部人士透露,联邦调查局本来对调查"埃瑞安共和军"涉嫌参与俄城爆炸案的事非常感兴趣,但自麦卡西和托马斯同意指证朗干和古瑟利后,就不再热心了。这可能是因为联邦调查局希望确保朗干、古瑟利和麦克维都能被判有罪,而不必面对复杂的爆炸案调查和可能的证据不足问题。
六、阴影笼罩:爆炸案的影响与遗产
6.1 安全措施的重大变革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改变了美国政府对国内恐怖主义的认识和应对方式。在这起事件之前,美国本土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直到2001年的9·11事件)。
作为对这起爆炸案的直接反应,美国国会通过了《1996年反恐怖主义和有效死刑法案》,该法案限制了美国境内对人身保护令的获取,并增加了其他条款。它还通过立法加强了联邦建筑周围的保护措施,以阻止未来的恐怖袭击。
联邦大楼的安全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所有联邦大楼都安装了防弹玻璃,炸药管控变得极为严格,甚至销售化肥都需要进行登记。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政府设施的安全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自由和隐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6.2 对退伍军人和精神健康的关注
麦克维作为一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退伍军人,他的犯罪行为引发了美国社会对退伍军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战争对士兵的心理伤害开始被认真对待,政府和社会开始投入更多资源帮助退伍军人适应平民生活,处理可能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极端思想如何影响退伍军人的思考。麦克维的案例表明,即使是曾经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士兵,也可能在回国后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走上与国家为敌的道路。
6.3 政府暴力与执法方式的争议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与之前的韦科惨案和红宝石山脊事件密切相关。麦克维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些事件中政府暴力的回应。尽管大多数人谴责麦克维的极端行为,但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对政府执法方式的反思。
韦科惨案那种"用枪解决问题"的执法方式,在爆炸案后被拿出来反复讨论。人们开始质疑,在处理国内冲突时,政府是否应该更多地采用对话和谈判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武力。
6.4 纪念与反思
30年过去了,俄克拉荷马城的纪念碑永远空着168把椅子,每把都刻着遇难者的名字。这些空椅子成为了对那场悲剧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美国社会的一个警示。
现在去俄克拉荷马城,还能看到广场上摆放的168把空椅子,它们静静地诉说着1995年4月19日那个悲惨的早晨。这起事件就像一记耳光,提醒美国人:恐怖主义就在身边,而极端思想的土壤,可能就藏在社会的裂缝里。正如当地人所说的:"我们不会忘记,因为忘记才是最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