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桓王伤重天命衰 齐晋秦楚暗蓄势(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最新章节。

繻葛战场之上,周桓王肩头那支刻骨铭心的箭矢,其锋镝所携,非止郑将祝聃的膂力,更裹挟着郑庄公寤生的滔天怨愤与周室国运衰微的哀鸣,一击洞穿了八百年周祚最后的煌煌天威!那箭杆兀自颤抖,殷红的天子之血顺着甲叶滴落,渗入焦土,仿佛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古老盟誓也一同浸染、玷污。

“陛下!”周遭护卫的王室亲军见状,无不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天子竟于阵前被诸侯之将射伤,此乃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骇闻!军心瞬间崩摧瓦解,阵型大乱。

周桓王面色惨白如纸,剧痛与前所未有的屈辱交织,几乎晕厥。虢公林父、周公黑肩等老臣涕泪横流,急率亲卫拼死护着桓王车驾,在郑军震天的喊杀声与鄙夷的呼啸声中,狼狈不堪地溃退而去。

那一箭,射落的是一位天子的尊严,更射塌了维系天下的宗法秩序之基。

郑军阵中,祝聃见射中天子,初时狂喜,欲拍马再追,竟想擒王立功!然郑庄公寤生虽亦心怀快意,却终究老谋深算,深知弑君之罪,千夫所指,必成天下公敌,急令鸣金收兵。旋即,又遣祭足携牛酒往周营“劳军谢罪”,行那杀人诛心、极尽羞辱之举。

周桓王带伤败归洛邑,虽经太医悉心诊治,箭创渐愈,然那心头刻骨之痛与羞愤,却日夜灼烧,噬咬其心。他时常于深夜独坐王宫高台,望着一片死寂的洛邑,回想镐京旧日繁华,回想武王、成康之盛世雄风,再对比眼下诸侯冷眼、朝贡稀疏、王命不出轘辕的凄惨境况,不禁捶胸顿足,泪流满面。

“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天下!”其声凄怆,闻者心酸。

然现实冰冷如铁。王室兵力经此一败,十不存一,府库为筹措战事早已空虚见底,再也无力组织任何征讨。诸侯们或冷眼旁观,或暗自窃喜,或蠢蠢欲动。桓王所能做的,唯有连发数道措辞空前严厉的诏书,剥夺郑庄公一切爵禄,斥其为乱臣贼子,号令天下共讨之。

然,诏书传遍天下,却如石沉大海。应者寥寥无几,大多诸侯只是礼节性回书谴责,无一家真正出兵。齐、晋、楚、秦等大国,更是置若罔闻。那南方楚子,更趁周室新败、无暇南顾之机,再次大举北伐,接连吞并息、邓等数个姬姓诸侯国,气焰嚣张至极。

周王室之号令,彻底沦为一纸空文。“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终成绝响。

郑国,新郑。

郑庄公大胜而归,志得意满,睥睨四方。虽被周天子下诏剥夺爵禄,却毫不在意,反觉去一枷锁。宫中大宴三日,庆贺繻葛大捷。

席间,郑庄公举觞,环视麾下文武,朗声道:“周室昏聩,自弃威严!今日之天下,强者为尊!我郑国,据中原枢要,甲兵精锐,谋臣如云,何须再仰那洛邑鼻息?当自谋霸业!”

“主公圣明!”祭足、子元、祝聃等群臣轰然应诺,士气如虹。

然郑庄公亦深知,郑国虽胜,终是地小民寡,其霸业多倚仗其个人权谋军势,缺乏深厚国力为根基。且国内,诸子如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等皆已成年,各有才干与党羽,暗流汹涌。故其在嚣张之余,亦试图弥补与王室关系,至少维持表面“尊王”姿态,以拉拢中原诸侯,共抗齐、楚大敌。

于是,在阵前射王、劫掠王畿后,郑庄公竟又遣使入洛邑,献上重礼,言辞“恭谨”地表示:“前日之战,实乃误会,臣万死!然天子竟欲分政于虢,实伤臣心。今臣愿重修旧好,仍尊奉周室,然…这卿士之位,仍当归臣。”

此举,将政治虚伪与恃强凌弱演绎到极致。周桓王气得几乎呕血,却无力反抗,最终只得屈辱地默认现状。郑庄公依旧把持王政,周郑之间,那点最后的君臣情分,彻底灰飞烟灭。

“礼崩乐坏”四字,自此深深烙印于东周之初的历史脉络之中,再无挽回之余地。

天庭,凌霄宝殿。

昊天上帝漠然注视着下界这场君不君,臣不臣的变迁。于天道而言,此乃气运流转,因果必然。

“周德已衰,不可复振。”上帝声音平静,却带着最终裁定的意味,“然,天命未绝,周祀犹存。其名分大义,于乱世中仍有一丝用处。旨意:”

“着洛邑土地、城隍,维持王畿基本秩序即可,无需再强扶周室。”

“巡天司加强对郑国监控。郑伯寤生,虽有小智,然器量不足,霸业难久。其身后,必有内乱。详加记录,以为警示。”

“重点转向!”上帝目光如炬,扫过洪荒堪舆图,“齐、晋、秦、楚四国,方是未来决定人族气运之关键!着巡天司、宣化署,集中资源,密切关注此四国动向!”

“臣等遵旨!”群神凛然,皆知陛下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旨意传出,天庭监察之力随之调整。无数巡天镜光、土地汇报、山神密奏,如百川归海,重点汇聚于四国之地。

东方,齐国。临淄。

齐僖公已薨,其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此君昏庸暴戾,好色荒淫,竟与已嫁于鲁桓公的亲妹文姜私通乱伦,更设计杀害鲁桓公于车中,引发齐鲁交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人心离散。

然,乱局之下,新芽萌发。齐襄公二弟公子纠流亡鲁国,得管仲、召忽辅佐;三弟公子小白流亡莒国,有鲍叔牙忠心相随。此二人身边,皆聚集着贤能之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