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周郑交质礼崩始 桓王中箭霸业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最新章节。

东周洛邑王城,虽不如昔日镐京恢弘,然经平王数十载经营,亦渐复宫室俨然,礼乐稍兴之象。然明眼皆知,此不过衰世浮华,周王室之根基已朽,权威尽失。天下诸侯,强则骄,弱则叛,早已不将天子放在眼中。

郑国仗着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把持王政,身为王室卿士,专横跋扈,时常假借王命,行扩张之实,侵吞周边小国,与宋、卫等诸侯冲突不断。周平王内心忌惮郑庄公势大,欲分政于虢公忌父,以制衡郑氏。

消息传至新郑,郑庄公寤生勃然大怒,竟亲率甲士,直入洛邑王宫,当面质问平王:“臣父子两世勤王,功在社稷。今陛下无故欲分臣之政于虢公,莫非疑臣有贰心耶?”气势汹汹,几近逼宫。

周平王本就暗弱胆小,见郑庄公带兵而来,吓得面色发白,连连摆手道:“卿家何出此言?绝无此意!绝无此意!”为表“信任”,竟昏聩地提出:“卿若不信,朕愿以太子狐,赴郑为质!如此,卿可安心否?”

此言一出,满朝公卿哗然!天子竟要送太子到诸侯国为人质?此乃亘古未有之奇闻!礼法何存?体统何在?

郑庄公亦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与得意,却假意推辞:“臣不敢!陛下万万不可!”

然平王为平息事端,竟一意孤行。最终,达成一桩荒唐至极的交易:周平王之子太子狐,赴郑国为质;郑庄公之子公子忽,入周室为质。

史称“周郑交质”。

此事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礼乐制度最后一块遮羞布!天子与诸侯,本为君臣,如今却行平等邦国交换人质之事?尊卑上下之序,彻底崩塌!

《春秋》讥之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此后,郑庄公愈发肆无忌惮,周天子之威信,扫地无余。

不久,周平王在憋屈与无奈中崩逝。太子狐自郑归周,继位为周桓王。太子狐在郑为质期间,备受冷眼,心中积怨已深,即位后,立志重振王纲。

桓王年少气盛,甫一登基,便欲革除积弊。他首先罢黜郑庄公王室卿士之职,将政事交予虢公林父(忌父子)。郑庄公闻讯,怒不可遏,竟公然派兵,抢夺王室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蔑视王权,至此极矣!

周桓王亦被彻底激怒,不顾周公黑肩等老臣劝阻,决意亲率王师,讨伐不臣!

然此时王室衰微,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寥寥无几。桓王只得征调陈、蔡、卫等几个同样对郑国不满或畏惧王命的诸侯出兵助战。

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爆发。

周桓王亲统周、陈、蔡、卫联军,陈兵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与郑庄公率领的郑军对峙。

战前,桓王按古礼,将联军分为三军:桓王自领中军;虢公林父率右军,统蔡、卫之师;周公黑肩率左军,统陈国之师。

郑国大将子元(公子突)窥得联军部署,向郑庄公献计:“陈国正逢内乱,士卒无斗志;蔡、卫之军亦非精锐,军心不固。我当先以劲卒攻其两翼,陈、蔡、卫军必溃。其两翼既败,中军虽为王师,亦不能独存,必退!”

郑庄公从其计。

战鼓擂响,郑军一反“结阵而战”的旧礼,以“鱼丽之阵”(一种更灵活的攻击阵型)率先发起猛攻!郑将曼伯率锐卒直冲联军右翼(蔡、卫军),祭足率军猛攻左翼(陈军)。

果如子元所料!陈国士卒毫无战意,一触即溃!蔡、卫之军见郑军凶猛,亦胆寒怯战,纷纷败逃!联军两翼,顷刻土崩瓦解!

周桓王亲领的中军,顿时陷入孤立,暴露于郑军兵锋之下!

郑军合兵一处,三面夹攻王室中军!桓王虽奋力指挥,然兵微将寡,阵脚大乱。混战之中,郑将祝聃,勇猛无比,窥见桓王麾盖,竟张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

咻——!

噗嗤!

那一箭,正中周桓王肩膀!王肩鲜血迸流,险些坠车!

“天子中箭矣!”周军顿时大乱,惊恐万分。

祝聃见射中天子,大喜,欲驱车追赶,生擒桓王!

郑庄公见状,心中亦是一惊。他虽跋扈,却深知弑君之罪,天地不容,必成天下公敌。急忙鸣金收兵,止住祝聃,叹道:“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意即:我们自卫即可,岂敢欺凌天子?能保全自身就够了。

是夜,郑庄公为安抚王室,掩人耳目,派祭足携牛、酒等犒军之物,前往周营“劳问王师,兼谢罪”。实则耀武扬威,羞辱王室。

周桓王负伤在身,又遭大败,羞愤交加,却无可奈何,只得忍辱接受,草草收兵,退回洛邑。

繻葛之战,周王室不仅战败,更威严尽失!天子竟被诸侯将领射伤!此乃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之奇耻大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