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墨焰新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然而,陈烬与“百工院”深知,若要让这躯体真正“活”起来,拥有自主驱动、替代人力的能力,还需要一颗能够精准传递力量、转化运动的 “机械之心” 。

在百工院最机密的工坊内,灯火通明。

匠人们依据陈烬绘制的、充满几何美感的图纸,利用水力锻锤和标准化车床,小心翼翼地加工出第一批青铜与铸铁制成的齿轮。

这些齿轮齿牙规整,中心开有标准轴孔。与之配套的,还有打磨光滑的连杆、曲轴以及简单的轴承。

当这些冰冷的金属构件被首次组装在一起,用手摇动输入轴时,输出端便呈现出精确的、可预测的旋转或往复运动时,所有围观者都屏住了呼吸——他们仿佛目睹了无机物被赋予了某种“生命”的律动。

这颗初生的“机械之心”,很快找到了它第一个大显身手的领域——纺织。

北疆气候苦寒,布匹衣物一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大量依赖外部输入或效率低下的家庭纺织。陈烬指导百工院成功复制并改良了水力驱动的纺纱机与织布机。

在龙骧河畔新建的纺织工坊里,巨大的水轮通过一系列齿轮和连杆,将动力传递至数十个纱锭。

以往需要熟练女工耗费数日才能纺出的纱线,如今在机械不知疲倦的转动下,如同白色的溪流般源源不断地涌出,效率提升了何止百倍!相邻的织造车间内,水力织布机以人力难以企及的速度和均匀度,将纱线交织成宽阔、结实的布匹,机杼声密集如雨打芭蕉。

纺织效率的几何级数增长,使得北疆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布匹的大规模、低成本自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充足的“赤火布”首先保障了军队和被服需求,随后以低廉的价格投入市场,迅速满足了社员的日常所需。

然而,技术的进步再次带来了社会结构的阵痛。许多原本依靠家庭纺线织布补贴家用的妇女,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艺在机械造物面前毫无竞争力。短暂的迷茫与生计担忧随之而来。

但赤火公社对此已有预案。公社迅速将大部分家庭纺织户组织起来,吸纳进新建的纺织工坊。

她们不再需要自行购买原料、寻找销路,而是在工坊里操作机械、进行质检或从事辅助工作,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领取稳定的工分报酬。

虽然失去了家庭的独立性,却获得了更稳定、更有保障的收入,并从繁重低效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机械化纺织使得女性在公社经济中的地位显着提升。

她们成为这座巨大工坊的主力军,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独立的经济来源,在家庭和社内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

孟瑶敏锐地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推动在纺织工坊建立妇女小组,组织学习《赤火纲领》,培养女性干部。

与此同时,质优价廉的“赤火布”开始通过边境贸易和秘密渠道,少量流入曹魏境内。

其对曹魏传统手工纺织业的冲击,立竿见影。

曹魏的织户和布商惊恐地发现,他们费时费力织出的布匹,在价格和质量上都无法与北疆的机械布匹竞争。市场被挤压,生计受到威胁,民间怨声渐起。

曹操案头关于北疆“织机如水涌,布匹似云来”的报告,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赤火公社的威胁已远远超出了军事层面。

一种全新的、依靠机械与组织驱动的经济模式,正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效率,从根基上瓦解着他所熟悉的旧有经济秩序。

经济战线的危机,如同无声的潮水,开始拍打着曹魏统治的堤岸。

龙骧谷中,机械之心不息搏动,它驱动的不仅是纱锭与织梭,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脉搏,以及旧世界愈发急促的丧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