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墨焰新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赤火汉末魂》最新章节。

高炉日夜不熄的吞吐,使得龙骧谷周边的山林日渐稀疏,木炭供应已如绷紧的弓弦。

资源危机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刚刚腾飞的北疆工业上空。

经历数次失败的探寻,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勘探队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大片山体裸露着乌黑发亮的岩层,随手捡起一块,竟比寻常石头沉重。

龙骧谷沸腾了!大规模的开发计划立刻启动。

在发现地,露天矿场以惊人的速度被开辟出来。

成千上万的社员、招募的工人乃至部分改造良好的战俘,投入了这场挖掘“黑色黄金”的大会战。场面恢宏而粗犷:钎凿斧劈,筐抬车拉,黑色的煤海被一片片揭开,露出深处更乌亮的核心。

煤炭的引入,立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高炉和锻炉换用煤炭作为主要燃料后,炉温再次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铁水的质量和产量也随之提高。

冶炼效率的瓶颈被一举打破,困扰多时的木材危机迎刃而解。

这正深刻体现了《赤火纲领》中“劳动对象的扩展”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当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提升时,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也随之发生质变。

然而,辉煌的背后,是极其残酷的现实。煤矿的开采条件远比伐木恶劣。

矿井深处,阴暗、潮湿、通风不畅,弥漫着刺鼻的烟尘和危险的气体。

塌方、瓦斯爆炸的阴影时刻笼罩着矿工。高强度、高风险的劳作,很快使得伤病甚至死亡事件频发。

一位在塌方中失去丈夫的矿工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在龙骧谷的评理组前哭诉,字字血泪:“……那黑洞子吃人呐!俺男人进去时还是个全乎人,出来就……社长,夫人,咱们赤火公社不是讲‘人最宝贵’吗?难道这墨焰,非得用俺们的命来换吗?”

这悲怆的控诉,深深刺痛了陈烬、孟瑶和所有核心成员。赤火公社追求的是人的解放,而非将人异化为燃料的奴隶!孟瑶亲自深入矿场调研,记录下触目惊心的现状。

在陈烬的强力推动下,赤火公社颁布了北疆乃至整个天下第一部 《矿场劳动保护条例》 。明确规定:

实行四班轮作制,严格限制矿工井下连续劳作时间。

设立专门的“矿井通风队”、“巷道支护队”,投入资源改善工作环境。

强制配备简易防护口罩(多层粗布夹炭末),并定期发放。

建立矿工伤残抚恤及家属供养制度。

设立“矿场监察使”,由评理组派驻,有权随时叫停危险作业。

同时,为了解决巨量煤炭从墨焰谷到龙骧谷及各工坊的运输问题,赤火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拓宽、加固连接两地的官道,并开始研制载重量更大、更坚固的四轮运煤马车。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运输工具的改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墨焰的燃烧,驱动着北疆的工业巨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向前,但也映照出发展道路上必须直面的人道与制度课题。

赤火公社在驾驭这股强大的自然之力时,也在摸索着如何让科技的发展,真正服务于人,而非践踏于人。

这黑色的火焰,考验着赤火社的初心,也锤炼着其治理的智慧。

标准化零件与充足铁料,如同为北疆的工业躯体塑造了强健的骨骼与血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