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刘邦归相的最后一曲(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有人都惊醒了,醉眼朦胧地看向主位。侍者慌忙捧来一张古拙的弦乐器——筑。这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敲击弦乐器,形似筝但更窄长,演奏时一手按弦,一手持竹尺击弦发声,音色苍凉激越。
刘邦接过筑,横放在膝上。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弦,眼神锐利,仿佛穿透屋顶,刺向无尽苍穹。他没有看任何人,深吸一口气,手腕猛地一抖!
“铮——!” 一声裂帛般的清响骤然划破沉寂的夜空!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又蕴含着无尽的苍凉!
紧接着,那苍凉激越的筑声伴随着刘邦那沙哑雄浑、饱含复杂情感的歌声,在厅堂中隆隆响起,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一句:起势雄浑,意象开阔。大风卷云,象征乱世争雄,也指他自己乘势而起的一生。)
歌声如同沛县平原上骤起的狂风,席卷着大厅内所有的杂音!众人仿佛瞬间被这歌声摄去了魂魄,连樊哙也停下了鼾声,茫然地睁开眼。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第二句:情感转折。赫赫武功,威震天下,终于荣归故里。但“归故乡”三字,在胜利的宣告下,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物是人非的沧桑。)
筑声变得更为沉雄厚重,如同帝王沉重的步履。刘邦的歌声里充满了力量,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他环视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看着眼前的老兄弟,眼角已然湿润。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三句:情感的迸发与核心诉求。安得?去哪里找?守四方?谁来守?这既是英雄暮年对国事的深切忧虑,更是对这一生杀戮功臣、导致人才凋零的无限悲慨与省悟!)
最后一句,歌声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渴望和深沉的绝望!筑声随之变得急促、悲戚,如同暴雨敲打着残破的旌旗!唱到“守四方”时,刘邦的声音已经完全嘶哑,泪水再也无法抑制,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苍老的脸颊,汹涌而下,滴落在冰冷的筑弦之上,发出细微却震撼人心的声响!
大厅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萧何手中的酒杯滑落在地,摔得粉碎!他震惊地看着泪流满面的皇帝,这位向来算无遗策的相国,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帝王内心最深沉的恐惧与孤独。
夏侯婴早已泣不成声,他太懂这位老大哥了!这歌里有他一生的荣光,更有他此刻最大的恐惧——后继无人!
那些沛县的父老、官员们,更是目瞪口呆。他们听不懂帝王心术的复杂,却真真切切地被这充满力量与悲伤的歌、被这位垂暮英雄的眼泪所震撼!那歌声仿佛带着沛县的秋风,灌进了每个人的骨头缝里!
【本章启迪】:英雄绝唱(大风悲歌),道尽帝王孤寒(无人守疆)。警示我们:巅峰的辉煌(威加海内),常伴随无解的困境(猛士难求)。迟来的省悟(安得猛士),往往是昔日选择的苦果(诛杀功臣)。再强大的个体(开国之君),也需群星的拱卫(守业之才)。重视人才,方是长久之基。
5:余烬归尘(次日清晨 沛县郊外)
一曲唱罢,余音仿佛还在梁间萦绕,也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那晚的酒宴,在震撼和沉默中草草结束。沛县父老们带着复杂的心情散去,脑子里只剩下那苍凉的筑声、嘶哑的歌声和皇帝脸上纵横的老泪。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沛县城外的古道边,銮驾已然准备停当。刘邦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让夏侯婴和一些贴身侍卫随行。他换上了皇帝的常服,脸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甚至有些冷峻,昨夜那场情感的火山喷发仿佛从未发生。伤口还在疼痛,提醒着他身体的虚弱。
萧何带着沛县令和几位核心元老匆匆赶到送行。萧何看着刘邦苍白的脸色,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在长安……恭候陛下凯旋。” 他避开了昨夜那首歌带来的沉重话题。
刘邦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萧何身上:“沛县……朕的根。免了沛县的赋税劳役,世代不用服徭役(史实)。房子……田地……你们好好守着。”
“谢陛下隆恩!沛县父老永感圣德!” 沛县令和众人慌忙跪倒。
刘邦没再多说,转身在夏侯婴的搀扶下,费力地登上了御辇。车帘放下之前,他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沐浴在晨光中的沛县城墙轮廓,眼神复杂难明。
车驾缓缓启动,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车轮碾过深秋的落叶和枯草,发出吱呀的声响。夏侯婴亲自驾车,不时担忧地回头看看帘幕紧闭的车厢。
车厢内,刘邦疲惫地闭上眼。昨夜那首《大风歌》的旋律还在他脑中回荡,尤其是那句锥心刺骨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知道,真正的猛士,像韩信那样的人,不会再有了。他的猜忌和手段,亲手折断了最锋利的剑。现在,他能指望谁?樊哙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周勃稳重,但略显守成;萧何……心思太深……至于太子盈……
一种巨大的、冰冷的无力感将他包裹,比胸口的箭伤更让他窒息。他仿佛看到自己亲手打下的这万里江山,在未来的风雨中飘摇。而那首《大风歌》,在他离开后,却如同燎原的星火,在沛县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间传唱开来。沛县的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谣,清脆的童音在街头巷尾响起: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这童稚的歌声回荡在深秋的沛县上空,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历史的力量,既是对一代帝王功业的颂扬,也仿佛是他内心深处那份无人能解的孤独与忧患的永恒回响。歌声随风吹向远方,吹向长安,吹向大汉帝国尚不稳固的边疆,也吹进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
**【本章启迪】:童谣传唱(大风余韵),超越肉体衰亡(銮驾离沛)。警示我们:伟大的精神(家国情怀),不会随个体或时光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