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商鞅入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他走到案几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与之分土”四个字上:“景大人,请再为鞅安排一次面君!这一次,不谈尧舜,不论文武,只谈如何让秦国在五年之内,府库充盈,甲兵犀利;十年之内,东出崤函,雪河西之耻!”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若大王对此再无兴致,鞅立刻收拾行囊,绝不污景大人清名!”

景监被公孙鞅眼中那摄人的光芒和话语中澎湃的力量震住了。他愣了片刻,一咬牙,猛地一跺脚:“好!就拼这最后一次!明日…不,我现在就去想办法!豁出这张老脸,再请大王一见!”

(翌日,秦宫偏殿)

这一次,气氛截然不同。殿内火盆烧得极旺,暖意融融。秦孝公嬴渠梁端坐王榻,神情专注,甚至带着一丝急切。与前两次的慵懒和烦躁判若两人。显然,景监费尽唇舌的铺垫起了作用。

公孙鞅没有多余的寒暄,行礼后直入主题,声音沉稳有力,如同金石交击:

“大王!秦处西陲,地瘠民贫,私斗成风,法令不行,贵族擅权,军伍疲沓!此乃积弊,如附骨之疽!”他毫不留情地揭开秦国的疮疤,孝公的脸色凝重起来,身体微微前倾。

“欲强国,唯有变法!”公孙鞅掷地有声,“变则通,通则久! 何以变?”他展开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简略纲要,一条条,清晰如刀劈斧凿:

“一、废井田,开阡陌! 打破贵族世袭封地壁垒,土地私有,许民买卖!垦荒者免赋!让农夫为自己种粮,粮仓方能堆满!”

“二、奖军功,明赏罚! 废世卿世禄!以斩首论功!士卒斩敌一首,爵升一级,田一顷,宅一处!勇士头颅,便是晋身阶梯!”

“三、行连坐,严法令!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法,邻里告奸!匿奸者腰斩!令行禁止,国中无敢犯禁之民!”

“四、抑商贾,重农战! 商贾、游士、懒惰者,收为官府奴仆!专心耕作、勇于公战者,方为良民!仓廪实,武备足,国之根基!”

随着公孙鞅一条条鞭辟入里的剖析和石破天惊的举措抛出,秦孝公的眼睛越来越亮!他时而双拳紧握,时而抚掌惊叹,最后竟霍然站起,激动地在殿内来回疾走!仿佛一头蛰伏已久的猛虎,终于看到了挣脱锁链、扑向猎物的方向!公孙鞅所描绘的,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大同世界,也不是陈腐僵化的礼乐秩序,而是一条充满铁血与烈火、效率与力量、能够最快速度将积弱的秦国锻造成一架恐怖战争机器的道路!这,正是他嬴渠梁日夜渴求的“霸道”!

“先生!”孝公猛地停在公孙鞅面前,眼神炽热如火炬,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寡人…寡人今日方闻真言!如拨云见日!先生所言强国之术,正是寡人魂牵梦绕之策!寡人,愿举国以听先生!”他紧紧握住公孙鞅的手,仿佛握住了一把劈开混沌的巨斧!

殿门外,一直紧张得手心冒汗的景监,听到里面传来的君王激动的声音和畅快的大笑,终于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几乎虚脱般靠在冰冷的廊柱上,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成了!终于…成了!”

【章节警句·试探】

帝道昏睡,王道皱眉,霸道却点燃了孝公眼中的火焰。商鞅的三次叩门,是精准的投石问路——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急于兜售才华,而在于识别对方心底真正的渴望。 选择契合的土壤,比种子本身的优劣更重要百倍。

3:舌战甘龙惊朝堂

(公元前359年,春,雍都秦宫正殿)

春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往日略显空旷的秦宫正殿,此刻黑压压挤满了人。宗室贵戚、世卿元老、各级官吏,人人面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在大殿中央的那个身影——公孙鞅。

今日朝议,只有一个主题:变法!

秦孝公高踞王座,神情前所未有的肃穆和坚定。他锐利的目光扫过阶下众臣,清晰有力地开了口:“寡人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议我也!今召诸卿廷议,望畅所欲言!”话虽如此,但谁都听得出,大王的心意已决。焦点立刻转向了公孙鞅和他的“变法”。

“老臣有惑!”一个苍老但极其威严的声音率先响起。只见前排位列最前的老臣甘龙,缓缓出列。他身着繁复的玄端礼服,须发皆白,面容古板,眼神锐利如鹰隼,直视公孙鞅。甘龙,秦国旧贵族领袖,三朝元老,代表着最顽固的守旧势力。他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

“公孙先生!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故礼(秦国的旧法度),改礼以教民(改变旧礼制来教化百姓),老臣恐天下非议君上!请先生三思!”(大意:圣人不用改变民众习俗就能教化,智者不用变更法度就能治理。顺应民情去教化,事半功倍;沿用成法来治理,官吏习惯,百姓安定!现在你要变更祖宗之法,恐怕天下人会议论国君!)

甘龙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一片低声附和。许多老臣子纷纷点头,看向公孙鞅的目光充满了质疑和不屑。空气顿时凝重了几分。

公孙鞅神色不变,对着甘龙微微一揖,随即挺直脊梁,声音清朗,如同玉磬敲击,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杂音:

“甘龙大人所言,乃世俗之论也!”一句开场,石破天惊!满殿皆惊!竟敢直斥三朝元老为“世俗之论”?

只见公孙鞅目光如炬,扫视全场,继续朗声道:“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拘泥于旧法);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被旧礼束缚)!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拘泥旧法)之人,不足与论变!甘龙大人,以为然否?”

甘龙被这连珠炮般的犀利言辞噎得脸色铁青,一时竟无言以对!

“臣亦有疑!”又一个声音响起,大夫杜挚站了出来,他是甘龙的得力盟友。杜挚不像甘龙那样迂回,语气更加咄咄逼人:“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利益不到百倍,不改变法度;功效不到十倍,不更换器具)!臣又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旧礼不会有偏差)!先生弃我秦百年成法而妄变之,所图者何?万一国乱民怨,先生何以自处?何以对先君?!”

这话极其尖锐,直接将“国乱民怨”和问责的大帽子扣了下来!殿内气氛瞬间紧绷到极点!许多朝臣看向公孙鞅的眼神都带上了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