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郑阴云,庶民血泪啼(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朝魂》最新章节。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穿透嘈杂,带着一种悲壮的力量:

“诸公所言,俱为‘旧章’‘贵体’!然诸公可曾想过,田禾之血未干,张老三之伤未愈!无数庶民含冤莫白!吾岂不知此举将遭物议?岂不知将触怒权贵?”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如同铁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然!吾所欲为者,非为沽名,非为钓誉!”

“铸鼎明法,只为——吾以救世也!”

“吾以救世也!” 这五个字,如同洪钟巨响,在喧闹的朝堂上久久回荡。所有的争吵仿佛瞬间被冻结了。反对者们瞠目结舌,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冲动的大夫,而是一个为了国家存续、不惜粉身碎骨的孤勇者!郑简公默然无语,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位一心为国的执政卿。殿内一片死寂,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和炉火燃烧的噼啪声。改革的巨轮,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地启动了第一槌!

子产在朝堂风暴中喊出“吾以救世也”。它启迪我们:真正的改革者(如子产)必然触动既得利益(保守贵族),面对质疑甚至围攻时,核心不在于赢得所有掌声(如朝堂群嘲),而在于认清目标(救世安民)并勇于担当(发出宣言)。推动社会进步,有时需要孤勇者的决绝呐喊。

:炉火映铁,字字千钧重(公元前536年 夏 新郑官营冶坊)

核心事件:子产力排众议,主持铸鼎;记录法律条文;克服技术困难,铸鼎的过程充满象征意义。

“哐当!哐当!哗——!”

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新郑城南的官营冶坊内,热浪比外面更胜十倍!巨大的熔炉如同咆哮的巨兽,炉膛内铁水翻滚,散发出刺目的红光和灼人的热浪。数十名赤膊的匠人汗如雨下,肌肉虬结,正围绕着炉火紧张地忙碌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鼓风囊的呼呼声、铁水倾倒时的巨大轰鸣,交织成一曲充满力量与希望的乐章。

铸鼎现场的核心,是几套巨大的陶范(铸造模具)。这些陶范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匠人陶伯带领弟子们,耗费数月精心制作而成,内壁上已经预先阴刻了郑国法律条文的反字模具!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字迹必须清晰、准确、一丝不苟。此刻,陶伯正拿着放大镜般的琉璃片,在烛光下最后一次检查内范上的字迹。他布满老茧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些深刻的反字:“田制……赋税……禁斗殴……惩盗窃……量刑等级……” 每一个字,都重逾千斤!

“范成矣!范成矣!” 陶伯嘶哑着嗓子喊道,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壮。他知道自己参与的是怎样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子产在游吉和几名官员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烟熏火燎的冶坊现场。他没有穿华丽的官袍,只是一身简朴的深衣,额头上渗出汗珠,目光却紧紧盯着那几套巨大的陶范。“陶伯,如何?” 子产的声音在嘈杂的工坊里依然清晰。

“禀执政大人!万事俱备,只待浇铸!” 陶伯躬身回答,声音洪亮,“内范字迹清晰无误,外范结合严密!必不负大人所托!”

“好!” 子产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抬头望向那沸腾的熔炉。炉火熊熊,映红了他忧国忧民的面庞。他知道,此刻坊外并不平静。驷带、丰施等人绝不会坐视不管。

果然,驷带的亲信家老驷黑悄悄出现在角落,阴冷的目光扫过那些刻着法律条文的陶范,嘴角露出一丝狠毒。他正想找机会靠近破坏,却被子产早就安排好的、化装成匠人的精干护卫石獳(音náo)用身体有意无意地挡住关键位置。石獳眼神锐利如鹰,手看似随意地搭在腰间短剑上。驷黑碰了几个软钉子,知道无机可乘,只得悻悻退开,低声咒骂了一句:“刻吧!刻吧!看这破鼎能护住那些泥腿子几天!”

“时辰到!开炉——!!!” 随着工师一声洪亮的号令,巨大的闸门缓缓拉起。赤红滚烫、如同岩浆般的铁水,从炉口咆哮着奔涌而出,沿着特制的耐火泥槽,如同一条怒吼的火龙,声势骇人地冲向下方早已安置好的陶范浇铸口!

“滋——!!!” 铁水涌入陶范的瞬间,腾起巨大的白烟和刺耳的声响!热浪扑面而来,周围的匠人和官员们都下意识地后退一步,只有子产和陶伯、工师等人,顶住热浪,眼睛死死盯着浇铸口,脸上带着紧张和神圣的期待。

鼎模在高温下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陶伯口中念念有词,向祖先和炉神祈祷。匠人们奋力操作,确保铁水流淌均匀,充满整个型腔。

浇铸持续了漫长的时间。当最后一个浇口被铁水充满,工师果断下令封堵。炉火渐渐平息,但工坊内依然热浪灼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冷却。

子产站在一旁,汗水浸透了衣衫。他望着那包裹着未来希望的巨大陶范,内心激荡难平。他仿佛看到了田仲浑浊绝望的泪眼,看到了田禾胸口的血痕,看到了无数庶民茫然无助的表情。也看到了驷带、丰施之流狞笑的嘴脸。“此鼎一成,‘刑不可知’之暗幕将被撕裂!纵有千难万险,此路必须走下去!” 一股悲壮的使命感在他胸中燃烧,比那炉火更加炽热。

一天一夜的漫长等待后,到了激动人心的开范时刻!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敲碎外层陶范。泥土簌簌落下,露出里面黝黑、厚重、还带着余温的器物轮廓!

当最后一层范土被清除,一尊古朴、威严、散发着冷峻金属光泽的铁鼎,赫然呈现在众人面前!鼎身浑圆庄重,三足鼎立,象征着稳固与权威。最震撼人心的是,在鼎腹外壁,密密麻麻、清晰无比地铸刻着郑国一条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法律条文!那些冰冷的铁铸文字,在炉火的余晖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闪烁着公正的光芒!

“成了!成了!” 工坊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工匠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陶伯老泪纵横。游吉激动地抓住子产的手臂:“执政大人!成了!天道昭昭,法铸于鼎了!”

子产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鼎身上冰冷而厚重的文字。指尖划过“赋税有常”、“禁私斗杀人”、“伤人者刑”、“盗贼论赃科刑”等条文,仿佛在触摸一个崭新时代的脉搏。“铸鼎于铁,铭法于金……千古未有之创举……今日始成!”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期待,更有对未知前路的凝重。

“石獳!” 子产的声音恢复了执政的威严。

“属下在!” 石獳立刻上前。

“即日起,调派得力人手,日夜守卫此鼎!在它立于宫门之前,绝不容许任何人损毁分毫!” 子产的命令斩钉截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