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材料困局与政策变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脉之心破渊者》最新章节。

苏晚指尖刚触到绘图板上的外墙节点图,手机就像被按了快捷键似的在桌面上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张总(鼎盛建材)”几个字让她眉心先皱了半分。工作室里只剩深夜的灯光还亮着,绘图仪刚吐出最后一张修改后的裙楼平面图,油墨味混着咖啡的焦香在空气里飘着,小林和另外两个设计师半小时前刚下班,临走时还笑着说“苏工明天能睡个懒觉”——现在看来,这懒觉大概率是要泡汤了。

她接起电话时,指节还沾着一点蓝色的绘图笔痕迹:“张总,晚上好。高强度Low-E玻璃的交货期应该还剩三天,您这边是有什么进展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裹着电流的杂音,显得格外含糊:“苏工啊,实在对不住!我们厂里这两天突然出了点设备故障,熔炉温度稳不下来,这批玻璃的平整度达不到你们要的0.1mm误差标准,交货期恐怕得往后延……延一周吧?”

“设备故障?”苏晚拿过桌边的材料合同副本,指尖在“第七条交货责任”上划过去,“上周我让助理跟贵司确认时,张总您说生产线一切正常,还发了实时生产视频。而且合同里明确写了,若需延期,需提前72小时提交书面说明并附第三方检测报告,您现在临时通知,不符合约定。”

“这不是突发情况嘛!”张总的语气里多了点不耐烦,“苏工,咱们都是为了项目好,你们顾氏那么大的集团,也不差这一周时间。再说了,这玻璃市面上就我们家能做这么大尺寸的,你换别家,交货期更久。”

这话里的要挟意味太明显,苏晚还没来得及反驳,身后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她回头时,正看见顾沉舟站在工作室的玻璃门外,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文件袋,大概是刚从公司过来——他身上还穿着白天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松了半圈,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没有多余装饰的机械表,显然是没回公寓就直接过来了。

顾沉舟大概是在门外听了一会儿,进门时没先说话,只是把文件袋放在苏晚手边的桌上,袋口露出“市住建局绿色建筑政策解读(2024版)”的标题,正是昨天苏晚提过需要的资料。他目光扫过苏晚蹙着的眉,才对着电话那头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张总,我是顾沉舟。鼎盛建材如果无法履行合同,顾氏会按条款追究违约金,同时终止后续所有合作——包括贵司之前在争取的顾氏城央公寓项目的材料供应资格。”

电话那头的声音瞬间顿住,过了几秒才结结巴巴地说:“顾、顾总?您怎么也在?这……这就是个小问题,没必要闹这么大吧?”

“是不是小问题,看贵司的解决态度。”顾沉舟没给对方绕弯子的机会,“明天上午十点前,我要看到设备故障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以及重新确定的交货时间表。如果十点前没收到,顾氏法务部会直接发函。”

说完他没等对方回应,就示意苏晚挂了电话。工作室里静了下来,只有墙上的挂钟在“嘀嗒”走,苏晚看着桌上的文件袋,又看了眼顾沉舟,忽然想起昨天两人在竞标会后的约定——他说会帮忙对接政策部门,没想到今天不仅送来了解读文件,还刚好撞上了供应商的麻烦。

“你怎么知道我还在工作室?”苏晚拿起文件袋,指尖碰到袋身的温度,是刚从车里拿出来的,还带着点夜凉。

“给你发消息没回,猜你可能在改图。”顾沉舟走到绘图板前,目光落在那张外墙节点图上,手指点了点玻璃与钢结构的衔接处,“鼎盛建材的玻璃,之前样品检测时是不是有过平整度偏差?”

苏晚点头,从抽屉里翻出检测报告:“当时偏差0.12mm,虽然超了一点,但张总说会调整工艺,我们才签了合同。现在看来,他可能根本没调整,只是想先拿到订单,再用延期来逼我们让步。”

顾沉舟接过检测报告,扫了一眼第三方机构的章,拿出手机给助理周明发消息:“查鼎盛建材最近的订单情况,特别是有没有给其他项目供应同规格玻璃,另外查一下他们的资金流,看是不是有周转问题。”

消息发出去后,他把手机放回口袋,目光又落回苏晚身上:“别担心,这种供应商我见得多,要么是想抬价,要么是把产能优先给了出价更高的项目。周明半小时内会有结果,明天我们一起去鼎盛建材一趟,解决它。”

苏晚看着他冷静的侧脸,忽然觉得刚才的烦躁少了很多。之前做独立项目时,遇到供应商刁难,她都是自己带着合同和检测报告去谈判,有时候要磨一下午才能有结果,现在有顾沉舟一起,好像连需要面对的压力都轻了些——但她没说谢谢,只是把政策解读文件拿出来翻了两页:“刚好你来了,帮我看看这个。住建局新出的绿色建筑标准,里面提到‘可再生能源占比不低于建筑总能耗的15%’,我们之前的方案里,光伏板只覆盖了屋顶,大概只能到12%,得调整。”

顾沉舟凑过来,两人的肩膀离得很近,苏晚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不是香水,是洗衣液的味道。他手指在文件上划到“可再生能源”那一条,眉头微蹙:“这个标准是本月刚出的,正式执行时间还没定。我认识住建局的李科长,明天上午见完张总,我们去趟住建局,问问有没有缓冲期,以及光伏板的安装位置有没有灵活调整的空间——比如南立面的幕墙,可以部分替换成光伏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提高占比。”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晚眼睛亮了亮,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的立面图,用红色马克笔在南立面画了几道线,“这里是写字楼的办公区域,光伏玻璃的透光率能达到70%,不会影响室内光线,而且跟整体的‘科技感’设计也契合。就是成本会增加,我得算一下……”

她刚拿起计算器,顾沉舟就按住了她的手:“成本的事不用急,先确认政策细节。如果光伏玻璃的成本超了预算,我们可以申请绿色建筑补贴,顾氏之前做过两个绿色建筑项目,补贴能覆盖30%左右的增量成本,足够抵消这部分支出。”

苏晚抬头看他,刚好对上他的目光。工作室的灯光在他眼底映出一点暖黄的光,不像平时在会议室里那样疏离,倒多了点温和。她忽然想起竞标会上,自己当着顾氏高管的面指出方案结构漏洞时,顾沉舟也是这样的眼神——不是被质疑后的恼怒,而是对专业的认可。

“好。”她收回目光,把计算器放回去,“那明天的行程就这么定:上午十点前等周明的消息,十点半去鼎盛建材,下午两点去住建局。我现在把光伏玻璃的初步方案画出来,明天带去给李科长看。”

顾沉舟没走,而是拉了把椅子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在绘图板上勾勒线条。苏晚的动作很熟练,笔尖在屏幕上划过,南立面的光伏玻璃区域很快就有了雏形,她还在旁边标注了透光率、发电功率、安装角度的数据,每一个数字都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你画图的时候很专注。”顾沉舟忽然说。

苏晚的笔尖顿了一下,抬头看他:“做设计本来就要专注,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比如这个光伏板的安装角度,如果差5度,年发电量就会少8%,对后期的能耗占比影响很大。”

“我不是说设计。”顾沉舟看着她的眼睛,“是说你专注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光。”

这话让苏晚的耳尖有点发烫,她赶紧低下头,假装调整绘图笔的颜色:“顾总,别开玩笑了,赶紧看你的政策文件吧,明天还要跟李科长对接呢。”

顾沉舟低笑了一声,没再逗她,拿起政策解读文件认真看了起来。工作室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绘图笔的“沙沙”声和翻文件的声音交替着,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桌上的咖啡凉了,苏晚没注意,顾沉舟却悄悄起身,去茶水间给她重新泡了一杯——还是她习惯的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

凌晨一点半,苏晚终于画完了初步方案,保存文件时,才发现顾沉舟还在看政策文件,旁边放着几张写满笔记的纸,上面标注了哪些条款是强制要求,哪些是推荐要求,哪些可以申请豁免。

“你怎么还没走?”苏晚惊讶地问。

“等你画完,送你回去。”顾沉舟把文件收起来,“太晚了,你一个人回去不安全。”

苏晚想说不用,但看着他已经收拾好的文件袋,又把话咽了回去。她关掉绘图板,拿起自己的包,跟在顾沉舟身后走出工作室。楼道里的灯是声控的,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苏晚看着顾沉舟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项目虽然麻烦不断,但有这样一个专业又靠谱的合作伙伴,好像也没那么难。

第二天早上九点半,周明的消息准时发来:鼎盛建材最近接了一个文旅项目的订单,出价比顾氏高15%,所以把产能优先给了那边,所谓的“设备故障”是假的;另外,鼎盛建材的资金流确实有问题,上个月刚还了一笔银行贷款,现在急需现金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