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供应商困局的破局与建筑高度政策的突袭(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脉之心破渊者》最新章节。
竞标会的鎏金灯光还在苏晚眼底残留着光晕,她坐进顾沉舟的迈巴赫时,指尖还捏着那束白色洋桔梗的花茎——花瓣上的水珠没干,沾在西装裤上,洇出一小片淡湿的痕迹。顾沉舟递来一条浅灰色方巾,指尖避开她的手,只碰到方巾边缘:“擦一擦,别着凉。”
车窗外,夕阳把市中心的玻璃幕墙染成暖橙色,王总的黑色轿车正堵在前方路口,车窗降下,他阴沉的目光扫过来,与苏晚的视线撞个正着,又飞快地转开。苏晚收回目光,把方巾叠好放在膝上:“供应商突然涨价,会不会是王总在背后施压?”
“大概率是。”顾沉舟的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着,节奏沉稳,“中科新材料的上游是‘宏远化工’,而宏远的股东里,有王总岳父的亲戚。他被取消竞标资格,肯定想在材料上卡我们的脖子。”
他拿起手机,拨通总助的电话,语气比刚才冷了几分:“让法务部立刻查宏远化工的股权结构和近期资金流向,另外,联系备用保温材料供应商‘盛世新材’,问他们能不能在一周内提供纳米气凝胶复合板的样品,价格不能高于中科原价的5%。”
挂了电话,顾沉舟转头看向苏晚,见她正盯着手机里的材料清单出神,眉头微蹙:“别担心,就算中科断供,盛世新材的技术参数我看过,跟中科相差不大,只是知名度低些。而且,我已经让财务部门准备了备用资金,就算溢价,也能保证材料按时进场。”
苏晚抬起头,正好看到车窗外掠过工作室的招牌——暖黄色的“苏晚建筑设计工作室”几个字亮着,小张和小林正趴在玻璃上往外看,见她的车经过,立刻挥着手跳起来。她心里一暖,刚才因供应商问题升起的焦虑,淡了大半:“其实我刚才在想,就算换供应商,我们之前做的材料适配测试也要重新来,怕赶不上一个月后的施工启动时间。”
“不用重新来。”顾沉舟从车载冰箱里拿出一瓶冰美式,是她常喝的无糖款,“盛世新材的样品我让他们上周就送过顾氏实验室,做了基础的导热和防火测试,数据跟中科的误差在0.5%以内,后续只需要补做BIM施工模拟的适配性测试,三天就能出结果。”
苏晚接过冰美式,指尖碰到冰凉的瓶身,心里却泛起热意。她没想到顾沉舟早就做了备用方案——他看似没插手方案细节,却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她铺好了所有退路。
车子停在工作室楼下时,小张和小林已经冲了出来。小林抱着一叠刚打印好的《项目启动计划》,蹦到车旁:“苏姐!我们刚跟施工方对接完,他们说只要材料到位,下月初就能进场打桩!对了,顾总,您要不要上楼坐会儿?我们泡了您上次说的祁门红茶。”
顾沉舟看了眼手表,正好六点半:“好,上去坐十分钟,顺便把盛世新材的样品参数给你们。”
工作室的灯光亮得像白昼,蓝图板上还贴着竞标会的PPT截图,小张在“30%成本节省”的标注旁画了个大大的红勾,旁边写着“中标!”。顾沉舟坐在长桌旁,把盛世新材的样品参数表推给苏晚:“你看这里,他们的纳米气凝胶密度比中科低2kg/m3,施工时能减少吊装成本,算是意外收获。”
苏晚凑过去看,指尖划过参数表上的“导热系数0.017W/(m·K)”:“比中科还低0.001,防火等级也是A级,价格还低3%——顾总,你怎么找到这么合适的备用供应商?”
“去年顾氏做郊区产业园项目时,跟他们合作过一次,虽然规模小,但履约率100%。”顾沉舟接过小林递来的红茶,杯沿冒着热气,“我让总助联系他们时,他们还说,要是苏设计师的工作室用,愿意再降2%,因为他们老板看过你做的市图书馆改造项目,很认可你的设计理念。”
苏晚心里一动,原来她的作品,早就被人记在心里。她抬头看向顾沉舟,他正低头看着《项目启动计划》,阳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他的西装袖口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这个总是把支持藏在细节里的男人,让她突然觉得,就算后面还有再多困难,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正说着,顾沉舟的手机响了,是法务部打来的。他接起电话,脸色渐渐沉下来:“确定是王总的岳父在施压?宏远化工给中科发了‘限供通知’,要求他们必须涨价20%?好,把证据固定下来,另外,联系市场监管局,举报宏远涉嫌垄断经营。”
挂了电话,顾沉舟把手机放在桌上:“跟我们猜的一样,王总让岳父通过宏远给中科施压,逼我们要么接受高价,要么延误工期。不过现在有了盛世新材,他的算盘落空了。”
“那中科那边……”苏晚想起之前跟中科对接时,对方技术总监的专业态度,有些不忍。
“中科也是受害者,他们的生产线已经为我们的订单备了料,现在被宏远卡住原材料,只能涨价。”顾沉舟端起红茶喝了一口,“我让法务部跟中科沟通,要是他们能摆脱宏远的控制,后续的二期项目,我们还可以跟他们合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晚点点头,拿起手机给中科技术总监发了条消息,说明更换供应商的原因,顺便表达了歉意。对方很快回复:“苏设计师理解,我们也在跟宏远交涉,后续有机会再合作!”
解决了供应商的问题,工作室里的气氛重新轻松起来。小张抱着盛世新材的样品,跟小林讨论着适配性测试的细节;苏晚则和顾沉舟一起,把《项目启动计划》里的时间节点逐一确认——下周一召开项目启动会,周三完成材料适配测试,下周五确定施工队进场时间,每个节点都标注了负责人和备用方案。
直到晚上八点,顾沉舟才起身离开。他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对苏晚说:“明天启动会,我让总助把政策咨询专家也请来,最近市中心核心区的规划政策变动频繁,提前让专家把把关,免得再出意外。”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谢谢顾总,考虑得这么周全。”
“应该的。”顾沉舟的目光落在她眼底的淡红上,“今晚别熬夜,适配测试让小张盯着就行,你得养足精神,明天启动会有很多细节要跟各方对接。”
看着迈巴赫的车灯消失在夜色里,苏晚转身回工作室。小林凑过来,晃了晃手机:“苏姐,你看顾总多关心你,连政策专家都提前请好了,还特意让你别熬夜——我觉得他对你,肯定不只是合作方那么简单!”
苏晚敲了敲她的额头:“别瞎猜,顾总是怕项目出问题。赶紧收拾东西下班,明天启动会要早起。”
话是这么说,她回到家后,却忍不住翻出顾沉舟送的保温袋——上次装三明治的袋子还没扔,她洗干净收在抽屉里。指尖摩挲着袋身上的logo,心里泛起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的甜意。
第二天早上九点,项目启动会在顾氏集团的顶楼会议室召开。长桌两侧坐满了人:施工方的项目经理、监理公司的总监、盛世新材的销售总监,还有顾沉舟请来的政策咨询专家张教授——不是竞标会的张教授,而是专注于城市规划政策的专家,头发花白,手里拿着厚厚的政策汇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