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砺刃迎春(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五位女子抚摸着属于自己的、仿佛带有生命律动与冰冷体温的神兵利器,皆是爱不释手,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珍视的光芒,接下来的练习热情更加高涨,演武场上的金铁交鸣之声也愈发密集、清脆、富有节奏。
吴国贵的教学也随之进入了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战演练阶段。他亲自下场,手持一根特意加重的包铁长棍,与她们逐一过招,拆解招式,讲解每种兵器在模拟战场环境下的优势、劣势、应用时机,以及与不同兵器的克制之道、配合之要。
“白姑娘,你的朴刀势大力沉,劈砍凶猛,但要注意回防速度和变招,不可一味用老!”
“袁姑娘,钉耙妙在控敌扰敌,莫要一味硬碰硬,要善于勾他下盘,锁他兵刃,制造破绽!”
“刁姑娘,棍法直接,大开大阖,但直中亦可藏变,虚实结合,莫要被人一眼看穿路数!”
“刘姑娘,双戟攻防迅疾,变化繁复,需得练到收发由心,形成本能,方能久战!”
“董姑娘,马槊之长在于距离与控制,步战运用需更注重步法配合,保持敌在我攻击范围内,而我不在敌反击范围内,要控制节奏!”
他虽是个粗豪汉子,此刻却展现出难得的细致与耐心,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悟性、进步速度和兵器的独特性能进行着精准的指导,俨然一位因材施教的严师。
在他的悉心调教下,五位女子的进步可谓一目了然。从最初手持真兵器时的磕磕绊绊、重心不稳、动作变形,到渐渐能舞动得有模有样,劲力通透,招式连贯,再到后来,演武场上时常可见她们捉对切磋。
刀光闪烁,戟影纵横,棍风呼啸,钉耙诡奇,马槊如龙,娇叱呼喝与金铁交击之声不绝于耳。那热火朝天、锐意进取、充满力量与技巧较量的景象,时常引得府中一些经历过战阵、见识过生死搏杀的老家将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彼此交换着赞赏与惊叹的眼神,暗自点头感慨。这些女娃子,心性坚韧,悟性不凡,假以时日,了不得啊。连深居简出的吴三桂,偶尔踱步至附近,隔窗望见场中景象,那惯常深沉的眼眸中,也会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时光便在日复一日的汗水挥洒、劲力鼓荡、呼喝切磋与细微的进步喜悦中悄然流逝,转眼间,严寒稍褪,空气中开始隐约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春天的湿润气息,便到了永昌九年的正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北京的春节,弥漫着一股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更加原始而质朴、却也更加深入骨髓的热烈年味。没有电力带来的彻夜不眠的炫目灯光,没有电视春晚营造的统一喧嚣与快餐式的祝福,但那种浸润在骨子里的传统习俗和全民参与的、带着对天地祖先敬畏与对生活热忱的虔诚欢庆,却别有一番撼人心魄的、生生不息的、厚重无比的力量。
自腊月廿三祭灶过后,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年的气息便一日浓过一日。宁国公府早已里外清扫一新,张灯结彩,贴上了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春联和寓意吉祥的福字、窗花。
府中上下人等都换上了虽不崭新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忙碌着扫尘、准备各色年货、蒸制花样繁多的点心面食,空气中终日飘散着炖肉的浓香、油炸食物的焦香、蜜饯糖果的甜香以及檀香、柏枝燃烧后清冽的香气,种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独属于春节的、温暖而富足、充满烟火人间的嗅觉记忆。
除夕之夜,府中摆了盛大的家宴。吴三桂及其家眷,连同戚睿涵一行六人,围坐在暖阁内一张巨大的、铺着猩红桌帷的圆桌旁。桌上摆满了各色佳肴,许多菜式是白诗悦、袁薇等人从未见过的古法制作,如热气腾腾、内容丰富的暖锅,寓意驱邪避疫的屠苏酒,粘软甜腻的胶牙饧,辛辣开胃的五辛盘,以及象征“年年有余”的整尾红烧鲤鱼,象征“吉祥如意”的香菇炖嫩鸡等等。
席间,吴三桂似乎也暂时放下了往日的深沉与算计,面色红润,兴致颇高,甚至还讲了些早年军中的趣闻轶事,语气中带着几分追忆往昔的慨叹,引得席间阵阵轻松的笑声。推杯换盏之间,笑语欢声,驱散了冬夜的最后一丝寒意,也暂时模糊了彼此间微妙的历史隔阂与身份差异。
饭后,按照习俗,众人移至花厅守岁。庭园中央燃起了巨大的“庭燎”——以松木、柏枝堆成的高耸篝火,火焰跳跃升腾,噼啪作响,松柏的清香随着热气弥漫开来,据说能驱邪迎福,照亮新年的路途,带来健康和好运。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明明灭灭,将影子拉得长长短短,投在廊柱和墙壁上,仿佛一幕幕无声的皮影戏。
子时正刻,仿佛约定好一般,全城各处鞭炮齐鸣,震耳欲聋的声响连绵不绝,如同滚雷碾过漆黑的夜空,几乎要掀翻屋顶上的瓦片。间或有富贵人家燃放的烟火窜上天际,炸开一团团不算绚烂却足够明亮的黄白光芒,虽不及现代烟花那般五彩斑斓、变幻无穷,但那连绵不绝、震人心魄的声势,那带着年节特有的香火味道,却更显出一种古朴而充满生命力的庆典力量,直击心灵。
白诗悦、袁薇、刁如苑、刘菲含这四个在现代看惯了各种高科技新年庆祝方式的女孩,此刻也完全被这原生态的、充满全身心参与感的节日气氛所捕获、沉浸其中,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与情感共鸣。
她们穿着府中特意为她们新裁的汉服袄裙,料子厚实温暖,绣着应景的梅花、喜鹊或是缠枝莲纹样,跟着府中有经验的仆妇学习包饺子,看着那些元宝状、麦穗状的饺子在自己手中诞生,好奇地看着府中按着古礼进行各种祭祀祖先、祈福迎祥的活动,感受着那种与现代社会的便捷、疏离、快餐式过年截然不同的,充满繁琐仪式感、家族凝聚力和浓厚人情味的年节氛围。
“真热闹啊,”白诗悦轻轻倚在戚睿涵身边,望着庭中那仿佛能吞噬一切黑暗的跳跃火焰,以及远处夜空中不断升起的、朴素的烟火,声音带着一丝迷离与触动,“和电视里看的、甚至和逛庙会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好像……更真实,更厚重,更有味道,直直地撞到心里来。”她伸出手,仿佛要接住那自火光中飘散出的、带着松柏清香的暖意,眼眸中映着跳动的光芒。
袁薇也拢了拢披风的领子,轻声道,语气中带着思索:“是啊,在这里,过年不是旁观一场表演,而是每个人都像是这盛大仪式的一部分,从准备到参与,亲力亲为,那种对‘年’的虔诚期盼、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对家人平安团圆的珍视、对未来的祈福,是现代快节奏生活里很难再体会到的,近乎本真的情感了。”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忙碌而洋溢着真切笑容与期待的仆役面孔,感受着这种朴素的集体欢腾。
刁如苑则更习惯性地从商业与社会活动角度观察,低声道:“这春节前后的消费市场,从食材、布匹、烟花爆竹到各种手工艺品、走亲访礼所需的节礼,若能好好引导经营,整合供应链,规范市场,其潜力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拉动内需,恐怕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这本身就是一套极为成熟而庞大的季节性经济体系。”她已经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可能的商业模式与改进空间。
刘菲含则安静地站在稍远处,手中甚至拿着一个小本子和炭笔,借着庭燎的光亮,时不时记录下所见所闻,从祭祀的具体流程到各种食物的种类与象征意义,从人们的服饰特点到行为模式、言语禁忌,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严肃而认真的社会民俗田野考察,试图理解这古老节日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社会结构。
董小倩虽是古人,对春节习俗并不陌生,但南明时期和大顺统一前的春节,偏安一隅,局势动荡,总带着几分颓靡与及时行乐的无奈,以及一种挥之不去的末世悲凉,与这北方新生王朝都城中所展现出的、带着某种粗粝而蓬勃生机的、力图恢复传统秩序与活力的春节气象,亦有许多细微而深刻的不同。
她感受着这府中上下的勃勃生气与对未来的期待,感受着这试图重新凝聚起来的“天下”意识,心中对于这个由“流寇”建立、如今却俨然已有正统气象、并承接华夏文明道统的大顺王朝,观感也复杂了许多,少了几分隔阂与排斥,多了几分审慎的观察与思索。
戚睿涵看着她们在火光映照下显得兴奋而又略带新奇与思索的面庞,看着她们逐渐融入这个时代生活细节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与慨叹。能将不同时空的亲友、爱人、同伴聚集在一起,度过这样一个特殊而充满意义、连接着古老传统与未知未来的春节,见证历史的拐点,并亲身参与其中,或许,这也是穿越这场光怪陆离的奇遇,所赋予他的最珍贵的礼物与羁绊之一。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屋檐下的冰棱才开始滴滴答答地融化,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鞭炮的火药香和筵席的饭菜余味,一个足以震动朝野、影响深远的消息从宫中传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北京城的官宦阶层与市井街巷中激起层层涟漪,自然也传到了消息灵通的宁国公府,引起了戚睿涵等人极大的关注与讨论。
日本国,派遣了以幕府亲信为首的、规模不小的使臣团,乘坐数艘精心装饰、悬挂着特殊标识的朱印船,历经风浪颠簸,漂洋过海,前来朝贡。
数日后,大顺皇帝李自成在修缮一新、象征着武德与权力的武英殿,以隆重的仪式接见了日本使团。据参与朝会、有幸目睹全程的人私下透露,使臣态度极为恭顺,依足了中华藩属觐见的全套礼仪,五拜三叩,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贡品:颗颗圆润饱满、光泽莹润的东珠,颜色艳丽的红珊瑚树,锋利无比、装饰华丽的倭刀,精美绝伦的漆器匣盒,以及一些异域风情的金澜绢、蕉布等织物。
使臣恭敬地递交了以工整汉字书写的国书。国书中,日本幕府将军对“大顺天子”极尽颂扬之能事,称颂大顺“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德泽广被,威加海内”,并表示日本“僻处海东,素慕中华风化,久仰天朝威仪”,愿“世世称臣,永为藩属”,纳贡输诚,如同朝鲜、安南、琉球一般,祈求天朝册封,并请求赐予勘合贸易之权。
朝堂之上,李自成与牛金星、宋献策等心腹大臣商议后,考虑到当初清军南下时,日本曾应南明请求派水师协助抗清,以及目前亟需稳定东南海疆、彰显新朝威德、确立东亚传统秩序的现实需求,最终颁布特旨,正式接纳日本为藩属国。旨意中言明,日本既“倾心向化,称臣纳贡”,天朝上国自当尽宗主之责,予以庇护,“永绥兆姓”,并赐予日本国王印绶及冠服等物。
同时,这道旨意还特别强调,需“加强交流融合”,允许日本派遣僧侣、学者入华学习儒释经典、典章制度、医药历法,亦鼓励中国商船凭借朝廷颁发的“勘合”前往日本指定港口进行有限度的贸易,并遣中国官员作为常驻使节前往江户,协调双方事务,宣示宗主权威,了解日本国情。但最重要的一条,被明确写入旨意、措辞严厉的是:“嗣后,东海及南洋水域,若有倭寇海盗横行,侵扰天朝及藩属商民船只,日本国须恪尽藩篱之责,及时出兵,协同天朝水师剿灭清剿,不得姑息纵容,否则天兵降临,玉石俱焚!”
这道旨意清晰地界定了宗藩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既给予了日本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有限的贸易机会,更明确无误地强调了其作为藩属的责任,尤其是“协同剿灭倭寇”这一条,直指数百年来困扰中国沿海的历史痼疾,将维护海疆安宁的部分责任,直接压在了日本幕府的肩上,并将其纳入天朝的防御体系之中。
消息传到宁国公府,戚睿涵仔细聆听了吴三桂转述的旨意全文后,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滑动,心中波涛汹涌,远比他表面上看起来要激动得多。而白诗悦、袁薇等人闻之,在初时的错愕与难以置信之后,皆是面露难以抑制的、发自内心的喜色,仿佛心头一块沉甸甸的巨石被挪开了一半。
“太好了!”白诗悦忍不住抚掌,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随即又意识到失态,连忙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袁薇道,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欣喜,“这样一来,日本成了藩属,有中原强权在上压制、引导,受中华文化更深影响,他们那些……那些历史上可能萌生的、乱七八糟的野心和心思,总该收敛了吧?未来那些……那些惨绝人寰的悲剧,或许真的就能从根源上避免了。”她脑海中闪过的是另一个时空里,那片土地上未来将会对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苦难与无法磨灭的伤痕,此刻竟有一种恍如隔世、又庆幸不已的感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袁薇也长长舒了一口气,紧蹙了多日的眉头彻底舒展开来,语气中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期待与憧憬:“是啊,能以这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被纳入朝贡体系,通过加强交流、文化影响、经济联系来潜移默化,进行约束和同化,总比日后因隔绝、误解而渐行渐远,最终兵戎相见、积怨深重、血流成河要好得多。希望这样的关系,能带来长久的稳定与和平,让沿海的百姓,从此真正能够安居乐业,免受倭患掼扰之苦,让东海成为和平繁荣之海。”她仿佛看到了未来平静的渔村,繁荣的港口,往来穿梭的商船,而不是记忆中的战火与离乱。
刁如苑从商业与秩序的角度冷静分析,但眼中也闪着光:“日本市场若能以此种相对平稳、受控的方式有限度开放,对未来的海上贸易航线拓展、货物互通有无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的丝绸、瓷器、药材,日本的金银、铜料、硫磺,都可以更顺畅地流通。而且,明确了日本有剿倭之责,并将其与自身利益挂钩,海上商路的安全系数将会大大提高,这比派多少水师巡逻都更有效、更根本。这是建立长期海上秩序的关键一步。”她已经开始在脑中勾勒更加安全、广阔的海上商路蓝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刘菲含则更关注这道旨意背后体现的政治智慧、战略布局与长远影响,她沉吟道:“这道旨意,恩威并施,责任明确,既给了甜头,也套上了紧箍咒。这说明大顺朝廷的顶层设计者,其对外国策并非一味迷信武力扩张,也懂得运用怀柔、羁縻、制度约束与文化渗透等多重手段。能如此迅速而妥善地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将其纳入可控的、以我为主的框架内,对于稳定新生的王朝,尤其是安抚东南沿海、确立在东亚的传统核心地位与影响力,是至关重要、极具前瞻性的一步。这或许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区域循环。”她飞快地在心中评估着这一事件对整个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戚睿涵听着她们压低声音却难掩兴奋与希望的议论,看着她们眼中闪烁的、如同卸下千斤重担般的光芒,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如同波涛翻涌,久久难以平静。历史的河流,在他和同伴们有意无意的介入、推动与蝴蝶效应的影响下,在这里拐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奔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充满了未知但也孕育着无限希望的支流。
那个在原本时空中,将对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留下难以愈合伤痛的岛国,那个在未来会成为心腹大患的存在,如今,却以这样一种卑微恭顺的姿态,被提前纳入了以中华为核心的文化圈政治秩序之中,受到了明确的约束与引导。
虽然未来的演变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藩属关系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保险,内部必然会有反复与博弈,但至少,一个与过去血腥记忆截然不同的、充满了良性可能性的开局,已经硬生生地被创造了出来。这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成就感,仿佛他们所有的努力与冒险,在这一刻都有了超越个人的、宏大的意义。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董小倩,她虽然对日本的了解远不如来自未来的他们那般深刻且带着沉痛的历史记忆,但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众人那发自内心的的喜悦与松了一口气的情绪,以及这道看似平常的旨意背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秀美的眼眸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思索与一种恍然明悟的神色,仿佛对戚睿涵他们平日偶尔流露出的、对某个方向的隐忧,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永昌九年正月,就在砺刃的铿锵、春节的喧闹与祥和、以及这则初步奠定东亚新格局的消息所带来的巨大震动与无限希望中,缓缓拉开了序幕。旧雪消融,新芽未发,但空气中已然弥漫着变革与生长的气息。
戚睿涵站在宁国公府的书房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积雪初融、露出些许湿润的褐黄土地,以及墙角顽强探出的一点嫩绿草芽,心中一片澄明与坚定,如同被这早春的气息洗涤过一般。
他知道,他们的旅程,以及这个在他们影响下正蹒跚前行、试图走出一条新路的新生王朝的故事,都才刚刚进入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具挑战性的新篇章。国内百废待兴,旧势力盘根错节,新制度亟待建立,外部环境虽初现利好,却仍需步步为营。
前方的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暗流涌动,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逆流与反扑,但身边有挚爱、有知己、有可以托付后背、日益强大的同伴,手中有逐渐磨砺出的、足以斩断枷锁与困境的锋芒,心中有引导时代、塑造更好未来的野望与沉甸甸的责任,他无所畏惧,亦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