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寰宇图志(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夏日的余温,在威海这座海滨城市的傍晚,终究是被自广阔海面吹拂而来的清凉晚风驯服了。风儿带着淡淡的咸腥气息,悄无声息地穿过戚家小院那郁郁葱葱的葡萄藤架,绕过几盆在墙角安静绽放的茉莉,最终化作一阵温柔的抚触,轻轻拂过董小倩房间那扇半开着的窗棂,带动着轻薄的纱帘微微摇曳,如同她此刻并不完全宁静的心绪。
董小倩斜倚在窗边的藤椅上,手中捧着一本厚重而精美的现代建筑图册,硬质的封面在室内光线下泛着冷调的光泽。书页间,是那些线条凌厉、结构奇崛、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或是充满未来感、流线型的奇异场馆。
这些由钢铁、玻璃和混凝土构筑的奇迹,曾在她初临此世时,带给她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与认知颠覆。然而此刻,她的目光虽落在那些图片和复杂的结构图纸上,却显得有些飘忽,焦距并未真正汇聚。书页上那些严谨的尺规线条和炫目的效果图,仿佛都成了模糊的背景。
她的神魂,似乎仍有一半滞留于那刚刚结束的、漫长而光怪陆离的环球旅行之中。从霓虹闪烁、人潮汹涌的纽约时代广场,到辽阔荒凉、袋鼠跳跃的澳大利亚内陆;从见证着古老文明辉煌与衰落的埃及金字塔下,到弥漫着热带雨林潮湿气息、回荡着印第安古老传说的亚马逊河畔……舟车劳顿,时空转换,所见所闻,无不是对她这个来自明末的灵魂一次次的剧烈冲刷。
如今,重新踏入戚家这片熟悉而宁静的居所,那份由恒定、安稳所带来的踏实感,如同温润的泉水,悄然浸润着她曾因时空错位而倍感彷徨的心田。
这里的夜晚,无需依赖摇曳不定、光线昏黄的烛火,只需轻轻一按,便有稳定如昼的光芒驱散所有黑暗;这里的炎炎暑气,有名为“空调”的神奇器物轻易化解,室内始终保持着如深秋般的凉爽惬意;这里的食物种类之丰富,烹制之便捷,更是她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一切都让她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手足无措后,逐渐习惯,甚至开始依赖。
然而,在这份日渐熟悉的安逸之下,内心深处,那片曾经纵横捭阖、金戈铁马的广阔天地,那些关乎王朝更迭、天下兴亡、文明存续的宏大叙事,依然如地下奔涌的暗流,不曾片刻停息。那种执掌过部分历史走向、亲身参与过惊心动魄博弈的体验,早已在她的灵魂深处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此间的安宁,固然可贵,却总像是隔着一层薄纱,无法完全掩盖心底那更为深沉、更为炽热的呼唤。
她轻轻合上那本厚重的建筑图册,将其搁置在身旁的小几上,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目光转向窗外,夜幕正缓缓降临,天际最后一抹瑰丽的晚霞也即将被深蓝吞噬。
远处,城市的高楼次第亮起灯火,起初是三两点,旋即连成一片,最终汇聚成一条条流光溢彩的光带,蜿蜒穿梭于楼宇之间,勾勒出这座现代都市夜晚跳动的脉搏。那万家灯火的景象,温暖而繁华,却也让她的思绪飘得更远。
她心中默念:此间虽好,灯红酒绿,物质丰沛,生活便利,终究非吾之故土时空。那片承载了太多血与火、情与义、记忆与未竟之事的天地,那片我曾为之奔走、为之奋战的华夏山河,如今,又是何等光景?顺朝国祚可还绵长?百姓可还安乐?边患可曾再起?
正当她的思绪沉浸在遥远时空的彼端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遥思。
“小倩,在看什么这么出神?”戚睿涵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朗与温和。他端着一盘刚刚切好的水果走了进来,晶莹的水珠还挂在鲜红的西瓜瓤、金黄的蜜瓜块和翠绿的奇异果上,在室内灯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他的脸上带着惯常的、令人心安的笑意。
经过漫长时光的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穿越时空的惊险、明末战场的硝烟、权力漩涡的博弈,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最初因穿越而结成的奇异搭档情谊,更像是一对在岁月与风雨中彼此深知、默契无间、可以完全托付信任的亲人。
董小倩闻声回过神,唇边不自觉地漾开一抹浅淡而真实的微笑,伸手接过那盘色彩缤纷的水果。“没什么,”她轻声应道,用竹签小心翼翼地叉起一块汁水饱满的蜜瓜,“只是觉得……回来了,看着这熟悉的院落,听着外面的市声,心里感觉很安定。”她将蜜瓜送入口中,清甜润泽的汁液立刻在舌尖化开,那甜丝丝、凉津津的滋味,与她此刻表面上安宁,内里却暗藏怅惘的心境,奇异地混合在一起。她细细品味着这份甜润,顿了顿,抬眼望向戚睿涵,那双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探寻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元芝,”她用了他的表字,语气郑重,“我有一事相求。不知……能否让我一观这天地间的全貌之图?我知现代有妙法,可将万里山河、浩瀚寰宇,缩于尺幅之间,纤毫毕现。”
戚睿涵闻言,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她不仅仅是满足于通过旅行去零散地感受这个世界,更是想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这片他们曾经奋力守护,又因时空变换而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华夏大地,以及它在这颗名为“地球”的星球上所处的确切位置,与其它广袤大陆、无垠海洋的关系。这是一种源于深刻认知渴望的请求,是想要将碎片化的见闻整合成一个清晰世界图景的努力。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理解和赞许:“跟我来。”
书房位于别墅的二楼,宽敞而整洁,空气中弥漫着书卷和木质家具特有的沉静气息。靠墙而立的高大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类书籍,从厚重的中外历史典籍到前沿的科技杂志,不一而足。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挂在主墙面上的那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地图采用等比例投影,色彩分明,线条清晰,蔚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版面,各大洲的轮廓则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山川河流、国家疆界、重要城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戚睿涵走到门边,按下了开关。顶灯洒下柔和而明亮的白光,均匀地倾泻在整个墙面上,瞬间将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照得清清楚楚,仿佛将整个浓缩的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者眼前。
董小倩缓缓走近地图,仰起头,目光瞬间被那幅壮阔的《坤舆万国全图》牢牢吸引了过去。她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滞,胸口有种被无形之物轻轻撞击的感觉。
尽管在环球旅行中,她已亲眼见过海洋的浩瀚、大陆的广袤,尽管通过戚睿涵的讲述和现代媒体的信息轰炸,她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早已有了理论上的认知,但此刻,亲眼看到这幅完整的、细节丰富的、将整个星球囊括其中的地图,所带来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远胜于此前任何一次具体的现代事物体验。那不再是古籍中凭借模糊传闻和想象绘制的、边界不清的“天下舆图”,也不是她固有认知里的“天圆地方”,而是一个无比真实、具体、冰冷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浩瀚无边的世界,悬浮于幽深的宇宙背景之中。
“这……这便是我们所在的天地?”她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极细微的颤抖,仿佛怕惊扰了这幅静默却蕴含无穷力量的图景。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指,指尖在空中迟疑了一下,最终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诚地触碰着图上那片她最为熟悉的、形如一片巨大海棠叶的区域,“这里,是我们华夏的疆域所在?”她的指尖轻轻划过那蜿蜒的边界,感受着图纸微凉的质感。
“是的,这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中国。”戚睿涵站到她身边,拿起书桌旁那根用于指示的细长教鞭,动作沉稳地指向那片区域。他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如同一位耐心的导览者。“你看,这里是北京,我们国家的首都,我们不久前刚去过;这里是南京,江南重镇,也是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你很熟悉了;这里,”教鞭移动到一个突出的半岛尖端,“是威海,我们此刻所在的位置;还有这里,”教鞭又指向浙江外海的一片群岛,“是舟山,我们……当初回来的地方。”他的教鞭沿着中国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缓缓移动,最后在山东半岛和舟山群岛的位置上轻轻点了点,那里承载着他们穿梭时空的秘密。
接着,银色的教鞭尖端稳健地向西移动,掠过那片代表着广袤内陆的、标注着高原、盆地、沙漠和山脉的区域。“这边是西部,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地域极为辽阔,人烟相对稀少。再往西,”教鞭划过广袤的欧亚大陆,横跨欧洲,指向非洲,“这里是中亚诸国,然后是欧洲、非洲……我们旅行时没有深入,但它们在历史上与华夏也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教鞭继而横跨过代表大西洋的蔚蓝区域,“这里是我们在美国看到的新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他的动作没有停歇,教鞭向下移动,指向那片孤悬于海洋中的巨大陆地,“这是我们刚刚去过的澳大利亚,通常被称为‘澳洲’,一个独立的大陆。”最后,教鞭的尖端落在了地图最下方那片被象征着冰雪的白色覆盖的广袤区域,“这里是最南端的南极洲,终年严寒,冰盖覆盖,目前没有国家拥有主权,只有一些科考站。”
他放下教鞭,目光转向董小倩。只见她那双总是蕴含着智慧与坚韧光芒的眸子,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惊奇与深沉的思索,正紧紧跟随着他刚才的指引,在地图上不断逡巡、探索。戚睿涵知道,此刻在她的脑海中,那个延续了数千年的、以中原为中心、渐次向外模糊扩散的传统世界观,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彻底的重构与洗礼。
“我们生活的地球,”他继续用他那平和的声线解释着,试图将这宏大的概念娓娓道来,“是一个巨大的、略微扁平的球体,悬浮在浩瀚的宇宙之中。这些大片的蓝色区域是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面积。我们中国东面面临的,是最大的太平洋;隔着美洲,另一边是大西洋;印度以南,是印度洋……北极点在这里,被北冰洋环绕;南极点在这里,位于南极大陆的中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董小倩的目光如磁石般吸附在地图上,随着戚睿涵的讲解,她的视线掠过一片片蔚蓝,扫过一块块色彩各异的大陆轮廓。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澳大利亚看到的那些跳跃奔跑的袋鼠和憨态可掬的考拉,在美国西部见到的成群的野生美洲野牛和那片一望无际、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广袤沼泽湿地。那些曾经觉得不可思议、如同神话传说般的景象与生物,此刻在这幅宏观的地图上,都找到了它们确切的位置,一切看似离奇的经历都变得合理起来,然而,这种合理性背后所揭示出的世界之宏大、之复杂,却让她更加感到自身的渺小与认知的有限。
“竟有如此之广……”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近乎梦呓般的惊叹。手指不由自主地再次抬起,轻柔地抚摸着地图上代表美洲和澳洲的那些遥远大陆的轮廓线条,仿佛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感受到那片片陌生土地的气息。“我在彼世,只从些许泰西传教士口中,偶闻‘新大陆’之名,亦只以为是东海之外、茫茫大洋之中的若干大岛罢了……即便利玛窦、艾儒略等人带来《坤舆万国全图》,其形制粗略,远不如此图精确,且多为士大夫视为奇技淫巧,未能深信……未曾想,竟是这般幅员万里、自成天地的庞然大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