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新枝(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春日的江南,在连续几场细雨的滋润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澄澈的晴日。雨霁初晴,阳光穿透尚未散尽的薄雾,洒在江南某某大学的校园里,带着一种湿漉漉的暖意。
空气被彻底洗涤过,弥漫着泥土深处翻涌上来的腥甜气息,混合着樟树新叶的清芬、草叶尖端的微香,以及远处花坛里晚樱残瓣的淡雅,构成一幅流动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画卷。校园主干道两侧的香樟树,仿佛一夜之间被无形的手点拨,齐刷刷地抽出了无数嫩绿的新芽,那颜色鲜嫩欲滴,在阳光下近乎透明,与深绿的老叶交织,层层叠叠,焕发出一派蓬勃的生机。
大三的下学期,课程表变得密密麻麻,知识的密度和节奏都明显加快。然而,对于戚睿涵而言,这种按部就班、规律严谨的校园生活,反而带来一种久违的、令人心安的秩序感。
毕竟,他的灵魂曾亲身经历过明末清初那场天崩地裂、血火交织的惊天波澜。对比那时时刻刻需要权衡利弊、生死一线、如履薄冰的紧张,眼前这些需要啃读的厚厚典籍、需要完成的实验报告、需要应对的考试,虽然繁重,却纯粹而简单,仿佛狂风暴雨后终于停泊进的宁静港湾。
在教学楼不远处,另一栋略显古朴的建筑里,是属于大一新生的课堂。董小倩,这位体内承载着明末才女记忆的穿越者,如今已是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她选择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专业,仿佛冥冥中为她量身定做。
那些在旁人看来或许枯燥的营造法式、复杂的榫卯结构、严谨的工程图纸,于她而言,并非冰冷的知识点,而是带着旧日体温的记忆与指尖流淌过的技艺。课堂上,她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需要小心翼翼隐藏身份、观察并适应这个崭新世界的异乡人,她的眼神里少了几分惶惑,多了几分专注与自信,正逐渐从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这日午后,是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宽敞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教授是一位戴着眼镜、声音温和却富有穿透力的中年学者,他正在讲台上深入浅出地阐述着中国古代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源流与发展。当讲到这一思想在古代政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时,教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其历史局限性。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少同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的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有的则直指皇权专制体制的本质,认为在“家天下”的框架下,“民贵”更多是一种统治策略和道德理想,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董小倩同学,”教授的目光投向了坐在中间靠前位置的她,“你来谈谈你的看法。”
董小倩闻声,从容地站起身。她今日穿着一件浅蓝色的针织衫,搭配简单的白色衬衫领子,显得清雅而知性。她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目光平静地迎向教授,声音清晰而柔和,带着一种与她年龄稍不符的沉稳:“老师方才所论,学生深以为然。民本思想,犹如暗夜中的指明灯,其光耀千古。然则,纵观古之执政者,虽多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常视民为舟水,其用心,多在驭民、稳舟之术,恐其倾覆,而非真正以民为航行之目的与根基。”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更准确的词语:“学生浅见,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与保障,能确保此‘贵’不悬于君王一念之仁或一时之明,而能真正落于实处,化为赋税之轻减、吏治之清明、民生之安乐。譬如……譬如前朝若能真正体恤民瘼,将恤民之心置于党争门户之上,革除加派之弊,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或许……”她没有再说下去,关于明末的真实记忆如潮水般无声涌来,那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状,那烽火连天、城池陷落的景象,远比任何泛黄的史书上的冰冷描述都更刻骨铭心。那些画面带着血腥与绝望的气息,瞬间攫住了她的呼吸。她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随即强迫自己从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中抽离,转而用一种更为明朗的语调说道,“故而,今日所学,方知‘天下为公’之理念,以及将其制度化的努力,是何等可贵。”
她的发言,既有基于切肤之痛的深刻体悟,又巧妙地契合了现代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追求,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具现实的思辨性。教授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连连点头:“很好,董小倩同学结合历史背景,看到了制度建构的重要性,视角独特,思考深入。”周围的同学们也纷纷投来惊讶和思索的目光。他们只觉得这位平时言语不多、气质沉静中带着几分古典韵味的董同学,看问题的角度常常新颖而深刻,却无人能想到,这背后是跨越了数百年时空的亲身体验与血泪沉淀。
坐在不远处另一个班级教室里的戚睿涵,虽未亲见这一幕,但课后在熙攘的走廊里与董小倩擦肩而过时,他能从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读到一丝混合着释然与深沉的了然。两人目光短暂交汇,无需言语,便已交换了千言万语,那是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共同守护的秘密,是无需言说的沉重过往,也是彼此确认存在的默契烙印。
另一堂让董小倩心生感慨的,是历史课。这个时空的历史教材,关于明末清初的叙述已然是另一个版本——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成功联合了南明残余势力,实现了“联顺抗清”,最终大顺取代明朝,成为华夏正统,延续至今。当课堂讨论进行到“联顺抗清”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时,董小倩再次举手发言。
她站起身,姿态依旧从容,但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感,仿佛在评价一段与自己血脉相连却又隔着时空迷雾的往事:“观当时南明局势,若能早定决心,摒弃前嫌,与顺军精诚合作,而非首鼠两端,互相猜忌掣肘,或可集中力量,更有效地抵御清军南下,使中原、山西、河南等地百姓,免去更多战乱流离之苦。史阁部之忠义气节,宁国公之抉择挣扎,固然令人感佩唏嘘,然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时势如此,非一人之力可挽狂澜于既倒。”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微不可闻的叹息,仿佛秋叶落于湖面,漾开浅浅的涟漪。只有深知内情的戚睿涵,才能体会她这番看似客观评述背后,所隐藏的对那个时代、那些人物命运的无限感慨与无奈。
然而,真正让董小倩找到归属感并大放异彩的,还是她的建筑专业课。在那里,她对于古建筑的比例尺度、结构逻辑、装饰细部,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与理解。那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像是记忆的复苏和技艺的重温。一次重要的设计作业,是要求同学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复原并适当改良一座宋代风格的亭子。
其他同学大多依赖于有限的古籍文献、模糊的实物照片和现代学者的研究论文,在图纸上小心翼翼地推敲、模仿。而董小倩的笔下,仿佛有泉源活水,流淌出的图纸线条流畅精准,不仅严格遵循宋式法度,飞檐的弧度、斗拱的层叠、雀替的雕饰、挂落的样式,无不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更难得的是,她在亭子的内部空间营造、光影效果考量,以及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渗透上,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仿佛她并非在凭空设计,而是在回忆、在描绘一座她曾无数次徜徉其间、亲手抚摸过每一寸梁柱的亭台楼阁。她的作业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高评价,连一向严谨寡言的专业导师都拿着她的图纸反复观看,啧啧称奇,私下里对同事感叹,这个叫董小倩的学生,对古建筑的理解仿佛与生俱来,极具天赋,甚至可以说是“有宿慧”。
课堂之外,董小倩的现代生活也愈发丰富多彩,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个时代的一切新奇知识。一个慵懒而惬意的周末下午,戚睿涵和好友袁薇约上她,三人一起在戚睿涵那间略显凌乱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寝室里,联机玩起了《Minecraft》。对于这个可以用无限方块自由构建一切的像素化世界,董小倩展现出了惊人的热情和创造力,这远远超出了戚睿涵最初的预期。
戚睿涵的寝室窗户半开着,微风吹动浅蓝色的窗帘,带来楼下草坪修剪后的青草气息。电脑屏幕上,三个像素小人站在一片虚拟的空地上。袁薇性格活泼,已经开始用各种颜色的羊毛方块搭建一座造型奇特的现代主义小屋。戚睿涵则中规中矩地在一旁用原木和石头垒砌一座带有烟囱的田园风格木屋。
而董小倩,则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她操控着角色,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灵活移动,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她并没有急于搭建庞大的建筑,而是先细致地用不同深浅的灰色方块圈出地基,规划出院落的范围,然后引水造池,堆砌假山。
“睿涵,袁姐姐,你们看,”董小倩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认真的探讨意味,“此处水榭,若以悬山顶覆之,檐角稍作起翘,是否更显灵动飘逸?若用深色橡木台阶模拟飞檐,或许效果更佳。”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选取材料,放置方块。她建造的并非游戏中常见的西式城堡或奇幻建筑,而是一座开始初具雏形的、充满写意风格的江南园林。亭子、楼阁、曲折的回廊、依水而建的水榭,开始错落有致地出现在这片虚拟的土地上。她堆叠假山极有章法,注重留白与走势,甚至巧妙地利用游戏机制,引水造了一座微型的“曲水流觞”。
戚睿涵和袁薇在她旁边已经建好了各自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来,看着董小倩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方寸屏幕之间,一砖一瓦地复现出一角古典的诗画意境,都忍不住连连夸赞。
“小倩,你这哪里是在玩游戏放松,简直是在进行严肃的数字古建复原研究啊!”袁薇笑着打趣道,她操控着自己的像素小人,几下跳跃,灵巧地攀上了董小倩刚建好的二层书楼的飞檐之上,从那个独特的角度俯瞰整个初具规模的园林,只觉得像素风的画面也别有一番趣味。
天色在不知不觉中渐暗,游戏里的时间也随之流转,夜幕降临,一轮方形的月亮升上天空,幽暗的角落开始冒出僵尸低沉的咆哮声和骷髅弓箭者骨骼摩擦的咔嗒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虚拟怪物的侵袭,董小倩显得毫不慌乱,她迅速观察了一下地形和三人所处的位置,语气冷静地开始部署,仿佛一位临阵指挥的将领:“袁姐姐,你于东侧围墙即刻加高一层,务求平整,以防蜘蛛攀越。睿涵,烦请多备些箭矢,占据西角那座我刚建好的箭楼,以火力压制。我于城门入口处挖掘陷坑,内插尖刺,阻敌于外。”
她自然而然地运用了自己对古代城防工事的理解,在三人的家园周围,指挥若定地建起了带有整齐垛口的女墙,并在四角利用圆石和栅栏设立了简易却实用的了望塔(箭楼),甚至在城门口,她还巧妙地运用活塞和压力板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触发式陷阱机关。
当夜晚的怪物潮水般涌来时,他们依托着这座临时建立的“城墙”进行防御。董小倩更是熟练地找来骨头,驯化了几只像素小狗,带领着它们主动出击,与那些虚拟的敌人展开“搏杀”。戚睿涵和袁薇在她的感染和指挥下,也积极配合,一场原本普通的游戏打怪防守战,竟被她演绎得像一场微缩版的、充满战术色彩的古代城池守卫战。
战斗间隙,怪物暂时退去,虚拟世界获得短暂的宁静。董小倩看着屏幕上那些仍在远处徘徊的僵尸身影,轻轻呼出一口气,语气带着一丝复杂难言的感慨,对身边的两人说道:“于此虚拟之境,斩妖除魔,虽紧张有趣,却不由得想起当年……好睿涵与我在真实战场上,并肩斩杀鞑虏的情景。”她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目光似乎穿透了电脑屏幕,看到了遥远时空之外的刀光剑影,“彼时刀锋相击,箭矢破空,血雨腥风,可是真切无比,容不得半分嬉戏,每一步都关乎生死,每一瞬都漫长得如同永恒。”
戚睿涵闻言,正在操作鼠标的手微微一顿,屏幕上的角色险些被远处骷髅射来的冷箭击中。那些共同经历的铁血与惨烈,同样是他心底无法磨灭的印记。袁薇也沉默了片刻,寝室里只剩下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随即,她操控着自己的角色,走到董小倩的角色身边,做了一个游戏内置的“拍拍肩膀”的动作,声音柔和而带着抚慰的力量:“都过去了,小倩。那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这里是和平年代,你看,连打怪物都只是游戏而已。”
董小倩从短暂的失神中回转,展颜一笑,那笑容驱散了眼底瞬间凝聚的阴霾,她用力点了点头,像是在说服自己,又像是在确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嗯!我知道,袁姐姐。故而,此刻眼前这般安宁闲适,无需担惊受怕,能与好友嬉戏玩闹,更觉珍贵无比,当用心珍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