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订单暴涨遇瓶颈,筹划升级寻厂房(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影阁风云:寒刃破局》最新章节。
周一早上六点,阿澈的闹钟还没响,手机就先震了起来。他摸过手机一看,是客户群里的消息,凌晨五点多就开始刷屏了。王老板发了条语音:“阿澈,香辣味和原味试品反应太好了,香辣味我订十箱,原味八箱,这周内必须送到!”紧接着刘姐也跟帖:“我这儿原味也卖爆了,先订十五箱,不够再补!”后面几个老客户跟着接龙,新客户也私信阿澈,要订新口味的货。
阿澈一骨碌爬起来,快速翻看消息,越看越兴奋,赶紧洗漱完,揣着手机就往厂里跑。路上买了六个肉包、六杯豆浆,今天肯定要大干一场。
六点十五分到厂门口,王小虎和陈小花已经在擦机器了,看到阿澈跑过来,齐声喊:“老板早!”阿澈喘着气摆手:“早,你们俩先别擦了,过来看看。”他把手机递过去,“客户群炸了,新口味订单全来了。”
两人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这么多订单?太好了!”王小虎笑着说。陈小花点点头:“原味果然受欢迎,昨天刘姐店里的小孩就爱吃。”
说话间,老林、孙超、玲玲、小吴、李娟也陆续到了。阿澈把大家叫到一起,扬了扬手机:“跟大家说个好消息,新口味试品反响特别好,客户订单全来了。我统计一下,王老板十箱香辣、八箱原味;刘姐十五箱原味;张哥八箱香辣;还有三个新客户,总共要十二箱芝士、十箱海苔、六箱香辣、五箱原味。加起来一共六十七箱,这周必须赶完。”
“六十七箱?这么多!”玲玲吃了一惊,赶紧拿出账本记下来。老林皱了皱眉:“咱们这小车间,一天顶多做二十箱,这周还有四天,怕是有点赶。”
阿澈点点头:“是赶,所以得加把劲。今天先做二十箱,优先赶原味和香辣味,客户催得急。玲玲负责称料,多备点,别中途断了;小吴搅拌,速度跟上;孙超盯着机器,别再出上次的毛病;李娟带小花装袋贴标签,小虎跟我一起加料、封口,老林负责打包整理,大家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众人齐声答应,赶紧各自忙活起来。
阿澈把早餐分给大家,“边走边吃,别耽误时间。”众人拿着包子豆浆,边吃边动手。玲玲按订单算料:原味需要面粉八十斤、盐八斤、糖四斤、奶粉四斤;香辣味面粉六十斤、辣椒粉三十斤、盐六斤、糖六斤;还有其他口味的料,一一称好,分装进盒。小吴接过来,快速搅拌均匀,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淌,也顾不上擦。
孙超检查了一遍机器,试了试封口机,加热正常,线路也没问题,冲阿澈点头:“机器没问题,可以开工。”
七点整,机器“嗡”的一声启动,先做原味。阿澈往进料口倒面粉,王小虎站在旁边,手里捧着料盒,按阿澈的吩咐,一点点往里面加调好的料。“慢着点,别加多了,不然味道不均匀。”阿澈提醒。小虎赶紧放慢速度,眼睛盯着进料口,不敢分心。
李娟和陈小花装袋,两人配合越来越默契,陈小花不用提醒,每袋都正好五片,装完随手递过去,李娟接过就贴标签,速度比上周快了不少。“小花现在越来越熟练了,比我刚开始快多了。”李娟笑着说。陈小花腼腆地笑了笑,手上动作没停。
老林打包,封好的袋子装进箱子,每箱二十袋,码得整整齐齐,贴上客户名字和口味标签,堆在墙角。“现在还好,等会儿货多了,这墙角怕是堆不下了。”老林嘟囔了一句。
阿澈听见了,心里也犯嘀咕。车间本来就小,原料堆在左边,成品堆在右边,中间只剩一条窄道,几个人来回走动都得侧身。刚才搬原料的时候,小吴不小心撞翻了一袋面粉,洒了一地,收拾了半天。照这个订单量,以后肯定不够用,看来换厂房的事,得提上日程了。
九点半,第一批五箱原味做完了。众人歇了十分钟,接着做香辣味。孙超调了机器参数,温度170度,转速20转。阿澈倒面粉,小吴加香辣料,红色的脆片源源不断地出来,车间里飘满了辣椒香。
“这味儿,闻着就开胃。”王小虎吸了吸鼻子,手里的活没停。正忙着,陈小花突然喊:“娟姐,你看这料是不是有点结块?”李娟凑过去一看,果然,香辣料里有几块没搅开的疙瘩。“赶紧挑出来,别装进袋里,影响口感。”李娟说。两人把结块的料挑出来,扔到一边。
阿澈走过来,看了看剩下的料:“小吴,搅拌的时候多搅一会儿,别着急,料没搅开,做出来的脆片味道不一样,客户要投诉的。”小吴点点头:“知道了老板,我下次多搅五分钟。”
十一点半,十箱香辣味做完了。众人累得满头大汗,坐在门口喝口水。玲玲拿着账本过来:“阿澈,上午做了五箱原味、十箱香辣,共十五箱,下午还得做五箱原味,再做十箱其他口味的,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行,下午抓紧。”阿澈喝了口水,拿出手机,给之前联系过的中介发消息:“我想找个大点的厂房,一百五十平左右,靠近路边,方便送货,有没有合适的?”中介很快回复:“有两个选项,一个在城东工业区,一百八十平,租金三千五一个月;另一个在城西,一百六十平,租金三千二,你什么时候有空,我带你去看看?”
阿澈想了想,回复:“今天下午五点,能不能先去看城西的?”中介说可以。阿澈收起手机,心里盘算着,工业区的厂房虽然大,但租金贵,而且离市区远,送货不方便。城西那个离自己住的地方近,租金也便宜,先去看看再说。
中午,玲玲订了盒饭,众人狼吞虎咽吃完,歇了二十分钟,下午一点准时开工。接着做原味,刚做了两箱,小吴突然喊:“老板,面粉不够了!”
阿澈一愣:“怎么会不够?早上不是搬了两袋吗?”小吴指了指墙角:“就剩半袋了,刚才洒了一袋,剩下的都用完了。”阿澈一拍脑袋,忘了早上洒的那袋了。“坏了,供货商说今天送货,怎么还没来?”
他赶紧拿出手机,给供货商打电话。电话响了半天没人接,阿澈心里有点急。“别等了,我去附近的粮油店买两袋应急。”阿澈拿起钥匙就往外跑。“老板,我跟你一起去,能多扛一袋。”王小虎跟了上来。
两人骑上电动车,直奔附近的粮油店。买了两袋五十斤的面粉,老板帮忙绑在电动车上。“多少钱?”阿澈问。“一百二一袋,两袋二百四。”老板说。阿澈付了钱,和小虎一起往回赶。
回到厂里,已经两点了。众人都等着面粉开工,看到他们回来,赶紧迎上去。“快,赶紧倒进去,别耽误时间。”阿澈说。小虎扛着面粉,倒进进料口旁边的大盆里。
刚开工没十分钟,车间门口突然来了两个人,穿着制服,胸前挂着工作证。“你好,我们是市场监管局的,过来检查食品生产情况。”其中一个中年男人说。
阿澈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迎上去:“领导好,快里面请。”两人走进车间,环顾了一圈,眉头皱了起来。“你们这车间太小了,原料和成品混放,没有明确分区,容易交叉污染。”中年男人说。
另一个年轻人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生产区和储存区没有分开,地面有面粉残留,卫生条件不达标。另外,你们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呢?”
阿澈心里一紧,他这是小作坊,一直没办生产许可证,之前想着规模小,没人来查,没想到今天撞上了。“领导,我们这是小作坊,刚起步,还没来得及办许可证。”阿澈陪着笑说。
“没办许可证可不行,属于违规生产。”中年男人说,“根据规定,得先停业整改,符合条件了,办了许可证才能开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