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老铺遇新考,新酪凝着守艺心(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 冬枣酪500g(过滤掉枣核碎,取细腻酪体)
- 玉米淀粉60g(增加凝固度,方便切块)
- 鸡蛋2个(打散,增加香气和韧性)
- 熟冬枣碎20g(撒在表面,增加口感)
- 食用油8ml(刷模具用)
- 关键步骤:
1. 冬枣酪中加入玉米淀粉和鸡蛋,搅拌成无颗粒的面糊;
2. 模具内壁刷一层薄油,倒入面糊,表面撒上熟冬枣碎;
3. 分两种方式制作:
- 老灶台版:放入蒸锅,上汽后蒸35分钟;
- 烤箱版:放入烤箱,上下火170℃,烤25分钟;
4. 取出后放凉至室温,切成方块即可。
(三)枣酪茶·暖身款
- 适配场景:冬季暖身,考评搭配
- 基础原料(以冬枣酪为基底):
- 冬枣酪200g(保留枣肉,增加口感)
- 温水300ml(调节浓度)
- 红枣干3颗(去核切片,装饰用)
- 桂圆肉3g(增加甜味)
- 关键步骤:
1. 冬枣酪中加入温水,搅拌均匀,调成茶状;
2. 倒入小铜壶,加入红枣干和桂圆肉,小火加热至50℃;
3. 倒入茶杯,即可饮用,暖身又暖心。
- 匠人心得:“冬枣酪,贵在‘韧’与‘活’。韧者,‘三蒸三晒’之坚持,守艺之执着也;活者,顺时用新具,让酪品走进更多人生活也。做此酪,需懂‘平衡’——平衡传统与现代,平衡坚守与创新。柳氏后人切记,非遗之传,在‘核’,更在‘活’——守住核心技艺,让它以鲜活的方式存在,才是真传承。”
小吴站在旁边,看着苏明哲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蒸枣的火候,又看着林晚星认真地搅拌酪体,眼神渐渐柔和下来。他想起外婆当年做糕点时,也是这样专注又执着。
四、酪香证初心,反转再获认可章
中午时分,“三蒸三晒”的冬枣酪终于发酵完成。苏明哲打开陶罐,一股浓郁的枣香混着奶香飘了出来,整个铺子里都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他给考评组的每个人盛了一碗:“各位同志,尝尝我们的冬枣酪,这是柳氏酪道的四季收官之作。”
李组长舀起一勺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好味道!枣香浓郁,牛奶丝滑,这就是传统工艺的魅力啊!”小吴则拿起老灶台和烤箱做的枣香酪糕,各尝了一口,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味道和口感竟然差不多!而且烤箱做的更方便游客体验,这主意好!”
林晚星笑着说:“小吴同志,我们用烤箱做衍生小吃,是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尝试手工酪品,但核心的发酵、熬制工艺,我们一直用老灶台和传统方法,从来没改过。就像柳老夫人在手札里写的,‘守核心,顺时变’,这才是我们的传承理念。”
系统光屏瞬间亮起【终极剧情反转·资质稳固】:
【考评结果:柳氏酪道顺利通过非遗资质复核,考评组不仅认可了“四季酪品”的完整性,还高度评价了“共享酪坊”的创新模式,认为这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优秀案例”;李组长当场颁发了“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牌匾】
【小吴的转变:他主动向林晚星和苏明哲道歉,承认自己之前“过于刻板”;他还表示要把柳氏酪道的传承故事写进非遗保护案例,推广“守核求变”的传承经验;他后来经常带朋友来共享酪坊体验,成了柳氏酪道的“忠实粉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意外之喜:省非遗保护中心决定给晚星酪铺拨款,用于“柳氏酪道技艺研究”和“传承人培养”;北京的中华传统饮食博物馆也发来邀请,想让林晚星和苏明哲去做“非遗活态传承”的专题讲座】
“林老板,苏老先生,恭喜你们!”李组长笑着说,“柳氏酪道的传承,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活力和希望。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这门手艺传得更远!”
林晚星激动地点点头:“谢谢考评组的认可!我们一定会守住核心技艺,创新传承方式,让柳氏酪道永远‘活’下去!”
五、老灶映荣光,酪道新篇续传承
傍晚时分,“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牌匾挂在了“晚星酪铺”的门口,街坊们都来道贺,张奶奶还带来了刚蒸的枣糕:“晚星,你们真厉害!这牌匾挂在门口,多气派啊!”
苏明哲往老灶台里添了把新的枣木柴,火焰“噼啪”作响,映着满桌的四季酪品和那块崭新的牌匾,也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有骄傲,有坚定,更有对未来的期待。白承宇在笔记本上写下:“柳氏酪道的传承,是一场与‘时代’的对话。从柳老夫人的‘守核求变’,到林晚星的‘活态传承’,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用心做酪,用爱传艺’的初心。”
林晚星翻开“柳氏酪道初记”,在“芝麻酪”的旁边,写下了“冬枣酪”及衍生小吃的配方,旁边加了一行小字:“2024年夏末,迎考评,证初心,柳氏的酪道,是芝麻的香,是冬枣的甜,更是刻在骨子里的‘韧’——守住核心,才能传得下百年荣光。”
老槐树的枝桠上,夕阳的余晖慢慢褪去,风一吹,满街的酪香混着非遗传承的荣光,飘得很远很远——这香味,不仅暖了西市街的清晨和黄昏,更暖了那些坚守非遗的心,像柳老夫人当年希望的那样,永远鲜活,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