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老铺遇新考,新酪凝着守艺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最新章节。
一、晨光生波澜,非遗考评踏门来
西市街的晨光刚漫过“晚星酪铺”的木招牌,老槐树的阴影里就停了辆黑色轿车。林晚星正帮苏晴给共享酪坊的游客分发芝麻酪球,就见三个穿着正装的人走进来,为首的男人手里拿着本红色证书,神色严肃:“请问是林晚星女士吗?我们是省非遗保护中心的考评组,今天来复核柳氏酪道的非遗传承资质。”
林晚星心里咯噔一下,连忙点头:“是的,我是。各位请坐,我这就去叫苏明哲爷爷。”苏辰举着的直播手机顿了顿,弹幕瞬间热闹起来:“非遗复核?会不会很严格啊?”“晚星姐他们肯定没问题!”
苏明哲刚从后院老井边提水回来,擦了擦手走过来:“考评组的同志,辛苦你们了。柳氏酪道的传承资料都在这儿,你们随便看。”考评组的李组长翻着资料,突然皱起眉:“苏老先生,资料里显示柳氏酪道有‘四季酪品’,但我们只看到了春芽、夏荷、秋栗三种,冬季的‘冬枣酪’怎么没有?而且,你们共享酪坊的‘简化版工艺’,会不会影响非遗技艺的完整性?”
林晚星刚要解释,腕上的“酪”字印记突然发烫,眉心系统光屏“唰”地亮了: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资质考评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通过省非遗保护中心的资质复核,证明柳氏酪道的传承完整性与创新性,巩固非遗地位】
【关键线索:冬季“冬枣酪”的配方在柳老夫人的“酪道手札”里有记载,但“枣泥发酵”工艺已失传;沈玉容记得婆婆提过“冬枣酪需用霜后枣,三蒸三晒取其甜”;另外,共享酪坊的“简化工艺”需搭配“传统工艺对比演示”,证明核心技艺未变】
【隐藏危机:考评组里的年轻成员小吴,曾在某“伪非遗”作坊做过调研,对“非遗商业化”持怀疑态度;他发现共享酪坊的“芝麻酪卷”用了烤箱,认为“偏离传统”,悄悄记录在考评表上;如果复核不通过,柳氏酪道可能被取消省级非遗资格】
二、质疑藏严谨,剧情反转露担忧
“李组长,冬枣酪是因为现在不是产枣季,所以没做样品,但配方我们有。”林晚星连忙拿出柳老夫人的“酪道手札”,翻到“冬枣酪”那一页。小吴却指着共享酪坊的烤箱:“林老板,传统酪品都是用老灶台或蒸笼制作,你们用烤箱做芝麻酪卷,这算不算‘篡改工艺’?我之前见过很多非遗项目,为了商业化,把传统工艺改得面目全非。”
苏晴忍不住说:“小吴同志,我们用烤箱只是为了方便游客体验,而且芝麻酪卷是衍生小吃,核心的芝麻酪还是用老灶台熬制、自然发酵的。这不是篡改,是传统技艺的‘轻量化呈现’。”
小吴却摇摇头:“可非遗传承讲究‘原汁原味’,任何改动都可能影响技艺的完整性。如果你们连这点都做不到,恐怕很难通过复核。”
系统光屏瞬间弹出【核心剧情反转·守艺之辩】:
【小吴的真实想法:他并非故意刁难,而是担心非遗技艺在商业化中“变味”;他的外婆曾是某传统糕点的传承人,因过度简化工艺导致技艺失传,所以他对“工艺改动”格外敏感;他希望看到的是“创新不丢本”的传承】
【柳老夫人手札的关键内容:手札里除了“冬枣酪”的配方,还有一段关于“传承”的话——“守艺不是守着老物件不动,是守住核心,顺时应变。后人若能让酪品被更多人喜欢,哪怕用了新工具,也是好传承”;手札里还记载着“冬枣酪”的“三蒸三晒”工艺,寓意“历经考验,方得醇厚”】
【破局之法:立刻用“三蒸三晒”工艺制作冬枣酪,展示传统核心技艺;同时做“老灶台vs烤箱”的芝麻酪卷对比,证明味道和口感一致;另外,让小吴体验“冬枣酪”的制作过程,感受“守核求变”的初心】
“小吴同志,我们用事实说话。”苏明哲笑着说,“现在离中午还有时间,我们做一次冬枣酪,再给你看看老灶台和烤箱做的芝麻酪卷有什么不一样。”
三、冬枣酿新酪,配方藏着传承智
“霜后枣不好找,但我记得东头王大爷家有棵老枣树,去年的枣子他用传统方法存着,应该能用!”沈玉容立刻让刘达去取枣。苏晴则帮着整理工具:“冬枣酪的‘三蒸三晒’工艺很费时间,我们得抓紧了!”
林晚星翻开柳老夫人的“酪道手札”,指着配方说:“你们看,这就是冬枣酪的配方,每一步都写得很详细,尤其是‘三蒸三晒’,是关键中的关键。”
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酪道·冬枣酪(四季收官款)】,字迹带着历经岁月的智慧:
(一)冬枣酪·四季收官款
- 适配场景:非遗考评,冬季传承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1200ml(辰时前取本地黑牛乳,四层纱布过滤,保留醇厚口感)
- 霜后冬枣300g(东头王大爷家老枣树产,需“三蒸三晒”处理)
- 柳氏秘制发酵菌种7g(冬季专用菌种,耐低温,发酵稳定)
- 老冰糖40g(敲成小块,用温水泡软)
- 枸杞10g(宁夏枸杞,提前洗净沥干,增加营养)
- 关键步骤:
1. 冬枣洗净,第一次蒸:放入蒸锅,上汽后蒸20分钟,取出放在竹匾上,在阳光下晒4小时(若遇阴天,用老灶台小火烘干);
2. 第二次蒸:将晒后的冬枣再次放入蒸锅,上汽后蒸15分钟,取出继续晒3小时;
3. 第三次蒸:重复蒸10分钟、晒2小时的步骤,至冬枣表皮起皱,果肉软糯(“三蒸三晒”可去除枣的涩味,激发甜味);
4. 处理枣泥:将“三蒸三晒”后的冬枣去核,放入石臼中捣成细腻枣泥;
5. 熬制酪底:鲜牛奶倒入铜锅,老灶台左灶添枣木柴,加热至58℃,加入发酵菌种,用银勺顺时针搅25圈(取“四季圆满”之意),静置15分钟;
6. 融合成型:加入枣泥、泡软的老冰糖和枸杞,小火熬3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搅1圈(防止糊底,让枣香充分融入牛奶);
7. 发酵完成:倒入带盖陶罐中,用棉布封口,放在老灶台旁(温度约26℃),发酵6小时;
8. 成品特点:酪体呈深枣红色,表面浮着枸杞,入口先是枣的香甜,接着是牛奶的丝滑,最后是菌种带来的微酸,层次丰富,带着冬季的温暖。
(二)枣香酪糕·考评展示款
- 适配场景:非遗考评,口感对比
- 基础原料(以冬枣酪为基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