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时空之轮](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一、剑承千古

深秋的断云峰,漫山红叶如燃。剑莲宗主殿“心莲堂”内,一盏青瓷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照亮了案上那柄静静躺着的古剑。

剑鞘依旧是玄铁所制,云纹在岁月打磨下更显温润,剑柄七星宝石流转的光芒,比百年前似乎更添了几分沉静。这是凌云与苏沐晴当年用过的圣剑,如今被供奉在紫檀木架上,木架两侧刻着的“侠心不灭,圣道永续”八个字,是现任掌门亲笔所书,笔力虽不及凌云遒劲,却多了几分平和。

“师父,这便是传说中能净化邪祟的圣剑吗?”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少女踮脚望着木架,她是剑莲宗最年轻的弟子,今日是第一次获准进入心莲堂。

站在她身后的中年妇人,正是凌云与苏沐晴的孙女凌念慈。她轻抚着少女的发顶,目光落在圣剑上,恍惚间仿佛看到祖父母并肩站在剑前的模样——祖父青衫磊落,祖母蓝裙素雅,两人指尖相触的刹那,圣剑便会亮起温暖的光。

“它不仅能净化邪祟,更能照亮人心。”凌念慈的声音温和,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当年你曾祖父曾说,圣剑的力量,不在剑锋有多利,而在握剑人的心有多真。”

少女似懂非懂地伸手,却在离剑鞘三寸处停住:“弟子不敢碰。”

“无妨。”凌念慈拿起案上的丝帕,轻轻擦拭剑鞘上的薄尘,“它在等真正需要它的人。就像三十年前,山洪冲毁山下堤坝,你师祖公就是握着它,带领弟子们以真气筑墙,护住了三个村庄。”

她指尖划过剑柄宝石,宝石突然亮起微光,映照出少女眼中的好奇与敬畏。这是圣剑的灵韵,百年间,它见证了剑莲宗从初创到鼎盛,见证了圣道如何像山间清泉,一点点浸润江湖的每一寸土地。

堂外传来脚步声,现任掌门苏明远捧着一卷泛黄的绢布走进来。他是苏沐晴的曾孙,眉宇间还带着几分苏氏族人特有的温润:“念慈师妹,你看我在藏经阁找到什么?”

绢布展开,上面是一幅工笔绘就的莲池图,池边并立着两道身影,正是年轻时的凌云与苏沐晴。画旁题着一行小字:“剑为心影,莲是情根,岁岁年年,花叶不离。”

“是曾祖母的笔迹!”少女惊呼出声,她在《剑莲真意》的抄本上见过苏沐晴的字迹。

凌念慈指尖轻抚绢布,眼眶微微发热:“祖父说,这幅画是他们云游归来后,曾祖母亲手画的。那时断云峰的莲池刚种下第一株藕,谁能想到如今竟蔓延到了山脚。”

苏明远将绢布小心翼翼地铺在案上,与圣剑遥遥相对:“昨日收到江南传来的信,那里的莲心书斋又培养出五十名医者,都学着曾祖母的法子,用银线针灸治病。”

油灯的光晕在圣剑与画卷间流转,仿佛时光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百年光阴,足以让青丝变白发,却未能磨灭那两颗以心为剑、以情为莲的赤诚。

二、莲开万家

剑莲宗山脚下的“莲心坊”,此刻正飘着浓郁的莲子香。

坊主是个跛脚的老汉,当年是被凌云从伪莲教地牢里救出来的孤儿,如今已年过六旬,脸上沟壑纵横,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暖意。他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伙计,将刚蒸好的莲子糕装进竹篮,篮底垫着新鲜的荷叶,清香扑鼻。

“张叔,今日的莲子糕要多送两笼去城西的孤儿院。”一个穿青布裙的女子提着药箱走过,她是镇上医馆的大夫,也是剑莲宗的俗家弟子,“孩子们前日受了风寒,吃点甜的能舒坦些。”

张老汉忙应道:“早备着呢!还加了些山药,补身子。对了,你曾祖母留下的那本《千金方》,我让小孙子抄了一份,放在柜台上,谁想瞧都能瞧。”

女子笑着点头,指尖拂过腰间的莲纹玉佩——这是剑莲宗俗家弟子的信物,百年间,从最初的三十枚,传到如今已遍及九州,连塞外的牧民、海岛的渔民,腰间都能见到相似的玉佩。

穿过喧闹的街市,便是“莲心书斋”。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照在满架的书卷上,空气中浮动着墨香与茶香。十几个身着不同服饰的人正围坐读书,有穿儒衫的书生,有戴斗笠的侠客,还有几个扛着锄头的农夫,他们手中捧着的,都是抄录的《剑莲真意》。

“这段‘以柔克刚’的道理,用在犁地时也管用。”一个皮肤黝黑的农夫摸着下巴,指着书卷上的字句,“以前总想着使劲儿,结果犁头总卡在石头缝里,如今学着顺势而为,反倒省力多了。”

旁边的书生笑道:“王大哥这是把武学用到农桑上了?前几日我见李镖头用‘静心诀’押运货物,据说走了三千里,货物无损,镖师们也精神得很。”

书斋掌柜是个瞎眼的老妪,当年被苏沐晴用银线治好眼疾,虽未能完全复明,却能模糊视物。她摸索着给众人添茶,声音带着满足的笑意:“凌老掌门和苏老掌门若还在,见着这光景,该多欢喜。”

话音刚落,街对面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几个孩童举着木雕的小剑跑过,他们玩的游戏叫“莲剑传”,模仿的是百年前凌云与苏沐晴并肩战邪祟的故事,只是在孩子们口中,血腥的打斗都变成了光明的守护,最后总有七彩的莲花开遍大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