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谢赫·西迪亚:“铁矿石喜剧之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2014年,毛里塔尼亚政坛迎来了一位风格独特的政治家——谢赫·西迪亚(Ismail Ould Cheikh Sidiya)。
这位以幽默与荒诞并存的政治手段闻名的部长,刚一上任住房部长,便以一记“铁铲治国论”震惊全国。
在电视直播的演讲中,他手持一把镀金铁铲,慷慨激昂地宣称:“我国铁矿储量高达140亿吨,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财富!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挖矿工具,让铁铲成为我们致富的钥匙!”
此言一出,全国哗然。
随后,政府动用国家储备金,紧急订购了300万把铁铲,意图通过分发铁铲激发全民挖矿热潮。
然而,这一决策却意外引发了五金市场的剧变。
五金店老板们纷纷改行,将店铺转型为鞋店,因为政府征用了所有仓库来存放这批“致富工具”,导致市面上铁铲断货,而拖鞋却成了热销品。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谢赫·西迪亚还颁布了一项新规:所有新建住宅必须使用铁矿石砌墙,以彰显国家特色。
建筑商们面对这一荒诞要求,不得不连夜研发“贴皮造假术”,在土坯房外刷上铁锈色油漆,以蒙混过关。
这场“铁铲革命”虽未真正实现全民挖矿的梦想,却让毛里塔尼亚的街头巷尾充满了黑色幽默。
时间跳转到2020年,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时任总理的谢赫·西迪亚再次展现了他的“非凡创意”。
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他非但没有采取传统的救灾措施,反而突发奇想,命令海军动用渔网捕捞被洪水冲进市区的海鱼,制成咸鱼干作为救灾物资发放给受灾民众。
一时间,渔民们划着橡皮艇在总统府前广场上忙碌地晒鱼干,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海鲜市场的腥臭味。
外交场合也未能幸免于这场“鱼干风暴”。
当各国驻毛里塔尼亚的外交官们收到装满咸鱼干的“总理关怀包”时,反应各异。
美国大使因过敏被紧急送医,法国参赞的宠物猫则将鱼干当作猫砂,埋进了花盆里。
这场闹剧不仅让国际社会对毛里塔尼亚的救灾能力产生了质疑,更催生了谢赫·西迪亚的“鱼干换选票”计划——他试图用腌鲭鱼来支付公务员工资,以此换取政治支持。
虽然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施,但“鱼干总理”的名号却因此不胫而走。
为了提升毛里塔尼亚的国际形象,谢赫·西迪亚在2021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再次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他别出心裁地将铁矿石粉末混入混凝土,现场浇筑成一座名为“沙漠之诗”的雕塑,意图以此展现毛里塔尼亚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当翻译官将雕塑上的诗句“我的血管流淌着赤铁矿”译成“总统患有缺铁性贫血”时,全场医学专家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争相推荐补血食谱,让谢赫·西迪亚哭笑不得。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发明的“矿石外交礼仪”。
根据这一新规,会见外国元首时必须互赠铁矿石标本作为礼物。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收到一块重达20公斤的磁铁矿后,保镖误以为是炸弹,触发了机场的安检警报,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外交风波。
这些荒诞不经的外交手段,虽然让毛里塔尼亚在国际舞台上赚足了眼球,却也引发了对其外交能力的质疑。
2022年,因涉嫌腐败调查,谢赫·西迪亚面临辞职的压力。
然而,这位政治喜剧大师并未选择默默退出政坛,而是策划了一场史诗级的辞职表演。
在国会大厅内,他架起了烧烤架,边烤咸鱼边朗诵起自创的辞职诗:“权力的火焰终将烤焦理想,但咸鱼的香气却能永远留在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