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马季常论天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刘备一听,非但没有丝毫被考验的不快,反而心中狂喜!他知道,这正是大才出山前的“投名状”。他连忙后退一步,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眼中满是期待与敬重。
“先生但说无妨,备定当洗耳恭听!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关羽抚着长髯,那双丹凤眼微微眯起,目光如电,审视着眼前这位白眉书生。他想看看,此人究竟有何高论,是否配得上大哥如此礼遇。陆瑁则正襟危坐,眼中闪烁着思索与期待的光芒,他知道,真正精彩的部分,现在才要开始。
马良并未立刻开口,他走到墙边悬挂的那副简陋的荆襄地图前,目光在上面逡巡片-刻,整个人的气质在瞬间发生了变化。方才的温润儒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全局、指点江山的从容与自信。
他转过身,目光清澈而坚定,缓缓开口道:“玄德公,孔明先生在隆中,为公规划‘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之宏图,此乃万世不易之国策,高屋建瓴,无人能出其右。良今日所言,不敢与孔明先生比肩,只愿在孔明先生擘画的蓝图之上,添砖加瓦,为玄德公剖析眼下这荆州之局的‘危’与‘机’。”
此言一出,刘备与关羽、陆瑁心中皆是一凛。马良一开口便先推崇诸葛亮,既显谦逊,又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在“隆中对”的框架之下,这分寸感拿捏得极好,瞬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先生请讲!”刘备愈发恭敬。
马良伸出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声音沉稳有力:“荆州之‘危’,有三。其一,在北。曹操虽赤壁新败,元气大伤,但其根基雄厚,占据中原九州,虎踞宛、洛,随时可顺汉水、随州而下,直扑襄阳。此乃心腹大患,是悬于我军头顶的利剑,此为‘外患之危’。”
“其二,在东。”他的手指顺着长江划向东边,“孙权虎踞江东,已历三世,其心亦在全据长江。赤壁之战,名为盟友,实为互用。江陵之战,周瑜拼死力夺,已显其志。如今虽有婚盟,暂得太平,但‘借荆州’一事,终是隐患。孙权此人,能屈能伸,雄才大略,其麾下文臣武将,亦皆江东俊杰。此为‘盟友之危’。”
听到这里,关羽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显然对孙权深怀戒心。
马良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看着刘备,语气也变得更加郑重:“而这第三个‘危’,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致命的‘危’,在内!”
“在内?”刘备和陆瑁异口同声地问道。
“然也!”马良加重了语气,“在人心之危!玄德公虽得荆南四郡,然此地人心,真的归附于您吗?荆州世家大族,如襄阳之蔡氏、蒯氏,南郡之庞氏,宜城之马氏,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他们久受刘景升恩惠,对您这位‘外来’的牧守,表面恭敬,内心却多在观望。我军将士,多是北方跟随主公南下的旧部,与荆州本土士人、百姓之间,尚有隔阂。民心、士心若不能真正归附,则我军根基便如沙上之塔,看似高大,实则一推即倒。一旦曹、孙来攻,此辈若在内部响应,则我军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刘备的心上。他一直以仁德自居,以为得了城池便得了人心,却从未如此深刻地思考过这“人心”背后的复杂问题。他额上不禁渗出冷汗,起身长揖道:“先生一言,如拨云见日,令备茅塞顿开!备险些误了大事!还请先生教我,当如何化解此三危?”
马良见刘备能从善如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将刘备扶回座位,继续说道:“有危必有机。荆州之‘机’,亦有三。”
“其一,在‘时’。曹操赤壁战败后,重心已转向西凉马超、韩遂,以及内部的整合,短期内无力大举南征。孙权则在合肥一线与曹军反复拉锯,亦无暇西顾。这便是我军发展的‘天时之机’。”
“其二,在‘势’。玄德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此乃兴复汉室之大义名分,是曹操、孙权所不具备的。我军新得荆南,士气高昂,兵精粮足,又有卧龙军师运筹帷幄,关、张、赵、陆诸将勇冠三军,此乃我军之‘威势之机’。”
“其三,便在破解‘人心之危’上。这也正是良愿为玄德公效力之处!”马良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破解之道,在于‘抚’与‘用’二字。”
“何为‘抚’?”
“抚民心,亦抚士心。对百姓,当轻徭薄赋,减省刑罚,使其安居乐业,感念主公之仁德。对荆州世家大族,主公当放下身段,亲自拜访,问其疾苦,听其建言,以诚相待。不可因其曾附刘琮而轻视之。唯有以德服人,方能使其真心归附。”
“何为‘用’?”
“大胆启用荆州本土才俊!荆州乃文华之地,人才辈出,卧龙凤雏皆出于此。如今尚有无数如良这般的荆楚士子,隐于乡野,待价而沽。主公当广开言路,设立‘招贤馆’,不问出身,不论旧主,唯才是举。将荆州之才,用于荆州之地。如此,则荆州士人皆感主公知遇之恩,必将倾心相助。人心既附,则内部自安,‘人心之危’可解矣!”
一番话说完,马良再次向刘备一揖:“以上,便是良对荆州局面的浅见。总结而言,便是八个字——外结孙权,北拒曹操,内抚民心,广纳贤才。待荆州根基稳固,人心归附之后,再依军师‘隆中对’之策,徐图西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茅屋之内,鸦雀无声。
刘备怔怔地坐在那里,脑中反复回响着马良那番话,尤其是“人心之危”与“抚用之道”,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宏伟的战略蓝图,而马良的这番话,则是实现这幅蓝图最具体、最扎实的施工方案!前者指明了方向,后者则铺平了道路!
关羽那双微眯的丹凤眼早已睁开,其中充满了震撼与叹服。他戎马一生,只信手中的刀,但今日听了马良之言,才明白这安邦定国,治理人心,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
陆瑁更是心潮澎湃,他将马良所言与自己平日的思考一一印证,只觉得豁然开朗。他看向马良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
许久之后,刘备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他猛地起身,绕过书案,来到马良面前,不顾对方的阻拦,第三次,也是最郑重地,双膝跪地,行了拜师之礼。
“刘备愚钝,今日得闻先生金玉良言,方知治国大道!备在此恳请先生,出山辅我!备愿拜先生为从事,掌理荆州文书、参赞军机,所言所策,备必从之!”
这一次,马良没有再推辞。他看着眼前这位泪流满面、求贤若渴的仁德之主,亦被其至诚所感。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明主,终于来了。
他庄重地扶起刘备,深深一拜,朗声说道:“良,愿为主公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