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调查结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月十日,长沙。满城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第三次长沙会战空前大捷的余韵未消,街头巷尾仍在传颂着薛岳“天炉”焚寇的神威,传颂着李锦第十九集团军钢铁洪流断敌退路、聚歼顽敌的赫赫战功。战区长官部内,盛大的庆功授勋仪式刚刚落幕不久,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美酒的醇香与将星们的豪迈笑声。
李锦胸前新添的“青天白日勋章”与“三等宝鼎勋章”在将星呢料上熠熠生辉。然而,他脸上并无多少喜色,眉宇间凝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霜寒。喧嚣的庆功宴上,那些来自同僚的恭贺背后探究的目光,来自侍从室“督察组”郑介民等人冰冷而审视的眼神,如同细密的芒刺,时刻提醒着他——胜利的荣光之下,暗涌的危机从未远离。
果然,仪式结束不过三日。一份盖着军政部鲜红大印、措辞冰冷严厉的绝密电令,如同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长沙短暂的欢庆:
“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李锦将军勋鉴:兹有密报,反映该部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及战后,存在未经报备擅自大规模调用战略级重装备(含德制虎豹式重战车、203mm重炮)、巨额弹药油料消耗存疑、后勤装备来源不明、核心部门(政治部、译电室)人员背景复杂、思想言论存有隐患等严重问题。为澄清事实,整肃军纪,确保战力纯粹,兹委派军政部次长林蔚中将为特派专员,率联合调查组即日飞抵长沙,对该部上述事项进行彻查。着李锦将军即刻起,暂停对集团军直属炮兵团、后勤司令部、政治部、译电室之直接指挥权,全力配合调查。相关敏感岗位人员,接受问询期间暂停职务。望深体中央苦衷,以党国大局为重。军政部部长 何应钦。”
电令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第十九集团军上下刚刚燃起的胜利豪情。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放他娘的屁!”第七军军长楚南河第一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消耗存疑?来源不明?没有司令的虎豹坦克砸断捞刀河,没有那些重炮轰碎鬼子的重兵集团,哪来的长沙大捷?哪来的歼敌五万?!现在倒打一耙?卸磨杀驴!老子不认!” “何部长糊涂啊!”新一军军长梁卫国脸色铁青,“高世明那狗贼的构陷,竟然真能蒙蔽上听?暂停司令对后勤、政治、译电的指挥?这是要断我集团军的命脉!” 参谋长陈瑜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忧虑:“司令,军政部直接下令,非同小可。林蔚次长亲至,代表的是最高层的意志。此次调查,来者不善。” 政治部主任林风眠少将神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寒芒闪烁:“高世明这条毒蛇,终于亮出了最后的毒牙。他这是要将我们连根拔起。” 译电室主任秦若兰上校紧抿着嘴唇,手指下意识地抚过腰间冰冷的密码本,那里藏着足以扭转乾坤,却也足以将她置于死地的秘密。
李锦静静地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上的电令副本。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义愤填膺的将领们,最终落在陈瑜和林风眠身上,声音沉稳得不带一丝波澜:“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既是军政部明令,李某自当遵从。”
他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指挥部内投下坚定的轮廓:“传令:” “一、集团军直属炮兵团、后勤司令部、政治部、译电室,即刻起,按上峰要求,暂停原主管军官职务。日常工作,由副职暂行代理,接受调查组监督。但,”他语气陡然转厉,目光如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部队正常战备训练!油弹粮秣储备、通信联络保障、官兵思想稳定,必须万无一失!若有懈怠贻误,军法无情!” “二、通知各部主官,约束将士,保持冷静,不得议论,不得串联!一切行动听指挥!此乃非常时期,稳定压倒一切!” “三、陈参谋长,林主任,秦主任,随我准备迎接林蔚次长调查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李锦行事,光明磊落!第十九集团军将士的每一滴血汗,都洒在为国杀敌的战场上!我倒要看看,高世明能拿出什么‘铁证’!”
命令下达,整个集团军如同一头被强行按住头颅的雄狮,压抑着愤怒,却依旧保持着钢铁般的纪律。然而,无形的阴云已彻底笼罩了这支刚刚立下不世功勋的铁血雄师。
二、密室藏奸
挂着“军政部长沙特派调查组”牌子的院落,戒备森严,气氛肃杀。一间门窗紧闭、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密室内,烟雾缭绕。军政部次长、特派专员林蔚中将端坐主位,面容沉肃,不怒自威。他身旁坐着侍从室一处代表郑介民少将,以及两名军政部的资深军法官。高世明作为“举报人”和“重要证人”,也赫然在座,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亢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高处长,”林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沉重的压力,目光锐利如刀,直视高世明,“你向军政部及侍从室多次密报李锦将军及其第十九集团军诸多问题。今日调查组正式进驻,请你将所掌握的所有‘证据’和‘疑点’,当面向本专员及诸位同僚,详实陈述,不得有丝毫隐瞒或虚妄!”
“是!卑职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高世明立刻站起身,挺直腰板,脸上露出“大义凛然”之色。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精心准备的表演:
“林长官,郑专员,诸位长官!卑职身为战区军法处长,肩负整肃军纪、维护党国利益之重任!目睹李锦及其集团军种种僭越、可疑之行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他首先拿出一叠厚厚的“消耗清单”和“对比报表”,语速极快,充满“痛心疾首”: “此乃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第十九集团军直属炮兵团调用203mm、155mm重炮炮弹之记录,以及其战后库存与战区后勤司令部拨付记录之对比!诸位请看,仅‘炉门闭合’总攻当日,其203mm炮弹消耗量便高达三百余发!155mm炮弹消耗近千发!此等规模之消耗,远超战区核定标准及国军任何一次战役!更可疑者,战后清点,其实际库存与账面记录及战区拨付总量,竟有近两成对不上账!此等巨额战略资源去向不明,岂非中饱私囊?或挪作他用?其后勤处长徐文博,利用孔家渠道,账目一向模糊不清,此间必有重大贪墨或舞弊!”
接着,他又指向另一份文件,声音拔高,充满“忧虑”: “其二,装备来源,诡谲难测!前线将士亲眼所见,李锦部拥有数量庞大、性能远超倭寇之德制虎式、豹式重型坦克!此等国之重器,价值连城!纵有美援,亦从未听闻有此等尖端德械!其后勤渠道从何而来?徐文博虽称民间秘密采购,然如此巨额军火,岂是商贾可轻易运作?其中必有不可告人之隐秘交易!或受‘异党’资助?或为国际阴谋势力渗透我精锐部队之途径?此乃动摇国本之隐患!”
高世明越说越激动,将矛头直指核心部门: “其三,其核心要害,已成独立王国!政治部主任林风眠,来历不明!其在部队中大肆鼓吹‘官兵平等’、‘爱惜民力’,言论极具煽动性,与‘异党’宣传如出一辙!更暗中组织所谓‘读书会’、‘战地文艺社’,散布危险思想,动摇军心!译电室主任秦若兰,把持全军通信密码命脉,所有往来电文必经其手过滤!其译电室人员背景复杂,疑点重重!此二人深得李锦信任,形同监控战区乃至与统帅部之联络!李锦对此二人百般回护,其心叵测!若此要害部门被‘异党’或别有用心者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他图穷匕见,言辞“恳切”: “林长官!卑职绝非危言耸听!李锦拥兵自重,其部装备精良冠绝全国,战力强悍,更兼核心要害被疑点人物把控!薛长官为其战功所蔽,一味纵容!值此大捷之后,其部上下骄纵,防备松懈,正是根除隐患之千载良机!卑职泣血恳请长官:速速接管其重装部队、后勤仓库、政治部、译电室!控制徐文博、林风眠、秦若兰等关键人物!收缴所有文件、密码本!唯有彻底清查,方能廓清迷雾,永绝后患,确保此十五万虎贲之师,真正成为党国之干城,而非肘腋之祸患!卑职高世明,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将李锦描绘成一个居功自傲、贪墨渎职、纵容“异党”、甚至有拥兵自重之嫌的危险人物。密室内一片寂静,只有高世明粗重的喘息声。林蔚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郑介民眼中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高处长所言,事关重大。”林蔚终于开口,声音平淡,“你所指证的这些‘疑点’,可有实据?尤其是关于林风眠、秦若兰二人与‘异党’关联,以及李锦将军‘纵容’、‘把控要害’之说,空口无凭,恐难服众。”
“有!卑职有证据!”高世明早有准备,立刻从随身的密码公文包中取出几份“材料”: “此乃政治部部分官兵之‘思想动态报告’摘录,其中记录有官兵受林风眠蛊惑,发表不当言论之实例!此乃译电室人员背景调查中发现的疑点,秦若兰早年求学经历有数月空白,其介绍人身份亦存疑!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卑职在战区机要档案室,发现一份数年前之旧档,其中提及‘白鸽’代号之中共地下党曾活跃于第九战区…而秦若兰调入译电室之时间与方式,与此档案微妙吻合!此绝非巧合!”
他拿出的所谓“证据”,多是捕风捉影的“言论摘录”、语焉不详的“背景疑点”以及牵强附会的“时间巧合”,但在特定的氛围下,却足以构成巨大的杀伤力。林蔚的眉头微微蹙起。郑介民适时地补充道:“林次长,高处长所言虽需详查,然其拳拳之心,日月可鉴。李锦所部之特殊,装备之精良,确已引多方侧目。值此非常时期,宁可查其过,不可纵其患。为稳妥计,是否先按高处长建议,对相关要害部门及人员,采取必要之…管控措施?”
密室内,无形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向李锦及其部属的命运。高世明的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弧度,仿佛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三、铁证涤污
军政部调查组对第十九集团军的“彻查”,在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气氛中全面铺开。直属炮兵团驻地、后勤司令部仓库、政治部办公室、译电室机要重地,都出现了调查组军官和宪兵的身影。相关主管军官被暂时停职问询。徐文博、林风眠、秦若兰等人更是调查组重点“关照”的对象,被反复盘问细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调查的进展却出乎高世明和郑介民的预料。
在炮兵团驻地,调查组军官看着码放整齐、登记造册清晰、保养精良的重炮和成箱的炮弹(部分空箱用于补充损耗统计),听着基层官兵对李锦和炮兵团在福临铺、捞刀河关键战役中力挽狂澜的由衷敬佩,再对比高世明那份漏洞百出的“消耗对比报表”,眉头越皱越紧。后勤仓库内,物资分类清晰,账目单据虽然庞杂,但在徐文博冷静专业的解释和完备的票据链条面前,所谓的“巨额亏空”不攻自破。徐文博坦然承认利用了孔家及部分国际“灰色渠道”,但每一笔交易都有据可查,其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取抗战急需的先进装备,绝无私利。
更让调查组动容的,是在部队基层的暗访。士兵们谈起李锦,无不充满敬仰,称其为“带着我们打胜仗、少流血的长官”。政治部组织的“读书会”、“战地文艺社”,内容多为识字扫盲、抗战歌曲、英雄事迹宣传,林风眠倡导的“官兵平等”更多体现在军官身先士卒、关心士兵疾苦上,与所谓的“赤化”宣传相去甚远。译电室的工作更是高效、严谨,所有电文处理皆有严格规程记录,秦若兰及其团队的专业素养无可挑剔。
高世明抛出的所谓“证据”,在严谨的调查和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如同阳光下融化的冰雪,迅速消解。林蔚的脸色越来越沉,郑介民则显得有些焦躁。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对秦若兰的第三次重点问询中。地点仍在那个气氛压抑的密室。面对调查组关于“白鸽”代号的步步紧逼,秦若兰始终神色平静,对答如流。当高世明再次抛出那份语焉不详的旧档案,试图坐实其“共党嫌疑”时,秦若兰突然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直视林蔚,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林次长,诸位长官。关于卑职身份及译电室工作,本无可奉告。然高处长构陷长官,污蔑忠良,其心可诛!为证清白,为护我集团军十余万将士之忠勇,卑职愿破例出示一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