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北行决意(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那‘灯灭之时,魂归之地’..."他追问。

沈清辞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惧:"那是祖训中记载的、最可怕的预言。一旦古灯熄灭,被镇压的极寒本源将彻底爆发,席卷天地,万物冻结,生机断绝...那将是真正的...末日。而‘魂归之地’,或许就是指龙渊...所有生灵的魂魄最终都会被吸入那里,永世沉沦。"

寝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云苓早已吓得捂住了嘴,连呼吸都屏住了。萧景琰也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原本以为只是权力的争斗,最多涉及一些诡异的术法,却没想到,背后竟然牵扯到如此恐怖的、关乎天下存亡的古老秘辛!

"守灯人...他指引朕去北方,去龙渊..."萧景琰的声音低沉下来,"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阻止古灯熄灭,还是...为了加速这一切?"

沈清辞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疲惫与困惑:"臣妾不知。守灯人的身份成谜,他的目的更是难以揣测。但他既然提到‘燃灯古木’,而此物又恰好是解救翊儿的关键...这绝非巧合。陛下,北行...恐怕是唯一的选择了。只是...太过凶险。"

她抬起眼,担忧地望着萧景琰:"龙渊之地,环境极端恶劣,非人力所能抗衡。而且,北狄大军压境,那个持蛇杖的老妪...若她真与当年楚家血案有关,必定是知晓内情之人,恐怕也在图谋龙渊之力。陛下此行,无异于闯入龙潭虎穴,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萧景琰重复着这四个字,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为了翊儿,为了这天下,即便是十死无生,朕也要去闯一闯!"

他站起身,帝王的气势勃然散发,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朕离开后,朝政由内阁暂理,遇不决之事,可入宫请示...清辞。"

沈清辞微微一怔。

萧景琰深深地看着她:"你刚醒来,本应静养。但如今局势,朕能完全信任、且有能力稳住后方的人,只有你了。太子需要你照看,朝局需要你坐镇。清辞,帮朕守住这个家,等朕回来。"

沈清辞看着萧景琰眼中那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托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巨大的责任感。她挣扎着想要下床行礼,却被萧景琰按住。

"臣妾...遵旨。"她郑重地承诺,声音虽弱,却异常坚定,"只要臣妾有一口气在,必不负陛下所托!陛下...万事小心!"

萧景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仿佛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前行的脚步。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沈清辞紧紧攥住了被角,心中充满了担忧与一种不祥的预感。龙渊...那个连楚家先祖都讳莫如深的地方...陛下此行,真的能平安归来吗?

萧景琰的行动雷厉风行。他迅速召见了内阁重臣与心腹将领,以"北上巡边,督战谢玉"为由,布置了他离京期间的朝政与军务安排。尽管众人对皇帝在此刻突然离京深感不解与担忧,但在萧景琰积威之下,无人敢提出异议。

同时,他秘密组建了一支精干的随行队伍,除了邢风率领的玄字部最顶尖的二十名影卫外,还有数名精通堪舆、医药、以及北地情况的奇人异士。所有准备工作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于一天内完成。

夜幕降临前,萧景琰去见了依旧昏迷的太子最后一面,将一枚雕龙玉佩塞进儿子手中,低语道:"翊儿,等父皇带着解药回来。"

随后,他来到永寿宫,与沈清辞进行了短暂的告别。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只有彼此眼中深深的信任与嘱托。

"等朕回来。"他看着她,千言万语化作这一句。

"臣妾和翊儿,等陛下凯旋。"沈清辞微笑着回应,眼底却藏着挥之不去的忧色。

子时刚过,一行数十人,身着便装,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皇宫,出了京城,沿着官道,向着北方,向着那片被迷雾与危险笼罩的冰雪之地,疾驰而去。

也就在萧景琰离开京城的同时,远在北境军营的谢玉,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没有落款的密信。信中只有一句话:

"灯已离京,可按计划行事。"

谢玉看着这行字,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即将其凑近烛火,烧为灰烬。他走到帐外,望着南方京城的方向,喃喃自语:"陛下...您终究还是去了...但愿...臣的选择没有错..."

而在他看不到的阴影处,一个佝偻的、手持蛇杖的身影,正远远注视着帅帐,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抹诡异而森冷的笑容。

北行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等待萧景琰的,将是比战场上明刀明枪更加凶险的阴谋与来自远古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