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北行决意(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慈航静斋化为灰烬,守灯人留下北行谜题。太子毒发危在旦夕,楚妃初醒道出惊天之秘。萧景琰面临登基以来最艰难的抉择——是坐镇中枢,还是亲赴北地,闯入那未知的龙潭虎穴?

那封来自火场的信,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萧景琰的心上。"北行千里。灯灭之时,魂归之地。" 这十个字在他脑中反复回响,每一个字都透着诡异与不祥。

"陛下!火势已控制,但引灯阁及周边建筑尽数焚毁,现场...未发现守灯人,亦未找到密道入口。"邢风带着一身烟尘与疲惫赶来复命,脸色难看至极。人在他们重重监视下消失,这对玄字部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萧景琰背对着他,望着窗外渐渐泛白的天色,声音听不出喜怒:"知道了。加派人手,继续搜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将搜查范围扩大到整个西山,朕不信他们能飞天遁地!"

"是!"邢风领命,迟疑了一下,又道:"陛下,那北行之事..."

萧景琰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信纸缓缓攥紧,直至它扭曲变形。北行?在这个内忧外患、朝局动荡、太子垂危的时刻,他身为一国之君,如何能轻易离开京城?这分明是一个阳谋,一个逼他离开权力中心的陷阱!

可是...翊儿...

他转身,目光穿过重重宫阙,仿佛能看见东宫里那个小小身影正在生死边缘挣扎。那是大靖的未来。作为父亲,他岂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毒发身亡?

"摆驾东宫。"他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

东宫内的气氛,比之前更加压抑。太子萧允翊的脸色已从青紫转为一种死寂的灰白,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小小的身体偶尔抽搐一下,仿佛在与无形的死神搏斗。太医们跪在一旁,面如死灰,他们已经用尽了方法,甚至连以毒攻毒的险招都尝试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生命的气息一点点流逝。

萧景琰走到床边,轻轻握住儿子冰凉的小手,那冰冷的触感让他心头剧痛。翊儿往日活泼聪颖的模样历历在目,此刻却如同凋零的花蕾,了无生气。

"父皇..."允翊似乎感应到了他的存在,极其微弱地呓语了一声,眼角渗出一滴浑浊的泪珠。

这一声微弱的呼唤,如同利刃刺穿了萧景琰最后的犹豫。他俯下身,在儿子耳边低语,声音坚定而沉稳:"翊儿,坚持住。父皇一定会救你,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太医,最终落在太医令身上:"朕再给你们十二个时辰,用尽天下奇药,吊住太子的性命。若太子撑不过明日此时,你们知道后果。"

太医令浑身一颤,以头抢地:"臣...臣等遵旨!定当竭尽全力!"

离开东宫,萧景琰并未回御书房,而是再次来到了永寿宫。沈清辞醒来的消息已被严密封锁,宫内依旧戒备森严。

经过参汤的调养和短暂的休息,沈清辞的气色稍微好了一些,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清明与锐利。看到萧景琰去而复返,且眉宇间笼罩着化不开的凝重与决绝,她心中了然。

"陛下...可是为了翊儿的解药,决定北行?"她轻声问道,语气并非疑问,而是陈述。

萧景琰在她床边坐下,没有否认,只是将手中那封皱巴巴的信递给了她:"守灯人留下的。"

沈清辞接过信,看到"北行千里"和"燃灯古木"时,瞳孔微缩,而当看到"灯灭之时,魂归之地"时,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清辞?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萧景琰敏锐地捕捉到她的异常。

沈清辞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涌的心绪,她的目光变得悠远而沉重,仿佛陷入了某种久远的、不愿回忆的过往。

"陛下可还记得...臣妾的家族,世代镇守北境,除了抵御外敌,还肩负着另一项...更古老的使命。"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肃穆。

萧景琰点头:"朕记得,楚家有一则祖训,似乎是...‘镇守龙渊,守望古灯’?" 他以前并未太过在意,只以为是某种象征性的说法。

"并非象征。"沈清辞摇头,眼神凝重,"‘龙渊’指的并非普通深渊,而是北境极寒之地的一处神秘冰川裂隙,传说那里是远古龙族陨落之地,蕴含着难以想象的冰寒之力。而‘古灯’...也并非凡物。"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将那匪夷所思的传承说得更易理解:"根据楚家代代口传的秘辛,在那龙渊之底,确实沉睡着一股极其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并非祥瑞,而是一种...能够冻结乃至吞噬一切生机的极寒本源。而镇压这股力量的,是一盏...不知源自何时的青铜古灯。我楚家血脉,似乎与那古灯有着某种奇异的联系,世代守护,防止那股力量失控,也为防止...外人觊觎。"

萧景琰心中巨震!守灯人提到的"古老力量",北狄搜集的"冰魄石",竟然真的存在!而且与楚家息息相关!所以楚家才会被灭门?是因为有人想夺取这股力量,而楚家是守护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