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线索交汇 帝妃合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将沈清辞略显苍白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她刚刚从一场生死危机中脱身,手中紧握的青铜令牌还带着北苑枯井下的阴冷气息。

“清辞前日夜探漪澜殿,”她声音平稳,刻意略去了那个神秘援手的细节,“在主殿残破帷幔后发现墙壁上有非自然形成的荧光纹路,形状与父亲札记中描述的印鉴极为相似。试图靠近查看时,不慎触动陈旧机关,数支锈蚀短弩射出,清辞侥幸躲过。”

萧景琰的目光骤然锐利:“可曾受伤?”

“谢陛下关心,只是擦伤。”沈清辞轻轻带过,将青铜令牌置于御案之上,“躲避机关时,在荧光纹路下方的地砖缝隙中,发现了这枚令牌。”

皇帝拿起令牌,指尖抚过上面模糊的井状图案和方位指示,眼神渐深:“北苑枯井...”

“正是。”沈清辞取出一张精心绘制的方位图,“根据令牌指示和清辞的测算,应当是指向北苑东南角的那口废井。陛下请看,这个井状图案上的标记,与北苑布局完全吻合。”

皇帝凝视图纸良久,忽然从案头取来另一份卷宗:“巧了,朕这边也有发现。”

他展开卷宗,正是那份记载着“破损旧砚”变“青石镇纸”的档案:“你看这里,光化二年三月的入库记录。副册上的‘破损旧砚’在正本中消失,变成了‘杂项若干’,而在入库记录中,却变成了‘一方青石镇纸’。”

沈清辞俯身细看,果然发现蹊跷:“这笔迹...似乎与副册上的墨点标记出自同一人之手。”

“不错,”萧景琰颔首,“朕已查明,登记此物的仓管小吏赵德顺,与副册记录官王崇明曾是同窗。而两人都在楚家案后数年内相继‘亡故’。”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两人都意识到,这些看似孤立的线索,正在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清辞怀疑,”沈清辞打破沉默,“那方‘青石镇纸’或许就是开启枯井秘密的关键。父亲在札记中多次提及‘光影交错’,而北苑枯井在特定时辰,阳光照射井底形成的图案,与这令牌上的纹路极为相似。”

萧景琰起身踱至窗前,望向北苑方向:“朕近日收到边关急报,北疆骚扰加剧,战术风格与老王爷昔日麾下将领如出一辙。而淑太妃近日称病不出,其宫中却常有异动。”

他转身凝视沈清辞:“所有这些线索都指向宫廷深处。朕认为,是时候下井一探了。”

沈清辞心中一凛:“陛下圣明。但北苑人多眼杂,若贸然探查,恐打草惊蛇。”

“朕已有计较。”皇帝唇角微扬,“明日朕会下旨,称北苑阴气过重,近日宫中屡生事端,恐是冲撞宫闱,需做法事驱邪并修缮。届时将封锁北苑,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沈清辞眼中一亮:“陛下此计甚妙!既可光明正大封锁北苑,又能借修缮之名进行探查。”

“但法事需三日后举行,”萧景琰走回案前,“这三日内,朕需布好局。你可有下井探查的良策?”

两人就在烛光下密谋起来。沈清辞取出一张详细的北苑地图铺在案上,指点着枯井位置:

“从此处下井最为隐蔽。井口虽被杂草掩盖,但清辞前日探查时发现,井壁有凿刻的踏脚处,似是有人常从此处上下。”

皇帝细看地图:“朕会派一队暗卫扮作工匠,在周边警戒。心腹侍卫骆云峰可带队下井接应。”

听到骆云峰的名字,沈清辞心中微动,但面上不露声色:“清辞愿亲自下井。父亲若在井下留有线索,清辞或能辨认。”

萧景琰皱眉:“太过危险。”

“清辞自有准备,”沈清辞从袖中取出一包药粉,“这是裘丙贵特制的驱虫避蛇药,井下多毒物,有此物可保无虞。另备有特制烛火,可在水中燃烧。”

见她如此周全,皇帝终是点头:“准。但必须让骆云峰带队护卫,不得单独行动。”

两人又详细商定了信号方式:若井下安全,以三声鸟鸣为号;若遇危险,则连续敲击井壁;若发现重要证据,以红光为信。

“还有一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怀疑宫中仍有内应。前夜漪澜殿之事,对方似乎早有准备。”

萧景琰眼神一冷:“朕也怀疑。已让李德全暗中排查近日出入宫廷的人员名单。你可有怀疑对象?”

沈清辞沉吟片刻:“淑太妃身边有个孙姓宫女,行为可疑。但清辞觉得,内应可能不止一人。”

“朕会加派人手监视长春宫。”皇帝取出一枚龙纹玉佩递给沈清辞,“此玉佩可调动一队暗卫,若有危急,不必请示,可直接调用。”

沈清辞郑重接过,知道这是皇帝极大的信任。

计议已定,窗外已是晨曦微露。萧景琰忽然道:“你用过早膳再回吧,朕已命人准备。”

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让沈清辞一怔,随即莞尔:“谢陛下。”

用膳时,皇帝状似无意地问起:“你父亲...楚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沈清辞手中筷箸微顿,眼中泛起追忆:“父亲...是个真正的军人。治军严谨,但待兵士如手足。清辞记得,每逢年节,他都会亲自慰问阵亡将士家属。”

“朕听说过楚家军的‘同袍冢’,”萧景琰语气中带着敬意,“阵亡将士皆入冢安葬,与楚家先祖同享香火。”

“是,”沈清辞眼中含泪,“父亲说,战场上同生共死,黄泉路上也不该孤单。”

皇帝沉默片刻,忽然道:“待真相大白,朕必为楚家军重修陵园,追封谥号。”

沈清辞跪地谢恩:“清辞代楚家军万千英灵,谢陛下隆恩!”

早膳后,沈清辞告退离去。萧景琰独坐殿中,目光落在她方才用过的茶盏上,久久不语。

当日,皇帝下旨:北苑阴气过重,冲撞宫闱,命钦天监择吉日举办法事驱邪,并修缮苑内建筑。期间封锁北苑,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旨意传出,后宫哗然。淑太妃当即称病加重,免了各宫请安。老王爷府邸车马往来骤然增多,似是有所动作。

沈清辞则闭门不出,整日在永寿宫内准备下井所需物品。她特制了一种防水的药囊,内装各种应急药物;又准备了特制的绳索和钩爪,以便井下行动。

第三日深夜,裘丙贵通过特殊渠道送来一件软甲:“此甲轻便却可防利刃,请娘娘务必贴身穿着。”

沈清辞心中感动,知道这是老人家的关心。她将软甲穿在内里,外罩常服,看不出丝毫异常。

子时将至,北苑万籁俱寂。借着月色,一队黑影悄然潜入苑内,正是骆云峰带领的暗卫。

“娘娘,”骆云峰肩伤未愈,但行动依然矫健,“井下已初步探查,未发现明显机关。但井底似有暗道,需要进一步探查。”

沈清辞点头:“有劳骆统领。”

众人来到枯井旁,但见井口杂草已被清理,露出光滑的井壁。果然如沈清辞所说,井壁上有凿刻的踏脚处,似是常有人上下。

“我先行,”骆云峰系好绳索,“娘娘随后来。”

他敏捷地滑入井中,片刻后,井下传来三声鸟鸣——安全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