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旧档寻微 砚台疑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养心殿深处的偏殿内,烛火通明,墨香与陈旧纸张的气息交织弥漫。萧景琰屏退左右,只留李德全与两个心腹文书,四人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旧档之中。
“陛下,已查验光化元年至三年所有入库记录,”李德全抹去额角汗珠,声音因连日的辛劳而沙哑,“共有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七项,其中文房四宝类两千三百余项...”
皇帝抬手打断:“直接说结果。”
李德全躬身道:“确如陛下所料,楚家抄家副册中标记为‘破损旧砚’的物品,在光化二年三月的入库记录中变成了‘一方青石镇纸’,描述极为模糊:‘色青,质坚,略有磨损’。”
萧景琰眼中寒光一闪:“正本清单如何记载?”
“正本清单中根本无此物记载。”李德全取来两份档案铺在御案上,“陛下请看,这是副册,这是正本。副册这一行墨点标记的‘破损旧砚’,在正本中变成了‘杂项若干’。”
皇帝俯身细看,果然发现蹊跷。副册字迹工整清晰,唯独这一行略显潦草,墨点标记更是突兀。而正本中,“杂项若干”四字笔触与其他条目明显不同,似是后来添加。
“好个偷天换日!”萧景琰冷笑,“查!当年经手此物登记的仓管小吏是谁?”
“是一名叫做赵德顺的小吏,”李德全早已备好资料,“光化二年在内务府库房当差,专司文书登记。楚家案后第三年调任陵寝司,五年前称病辞官,去年冬日...亡故。”
“亡故?”皇帝眼神锐利,“这么巧?”
“说是痨病,但臣已派人去其家中查访。”李德全低声道,“赵德顺有一子赵平,在城南开了一家小书画铺子。”
萧景琰沉思片刻:“派人暗中监视赵平,查访其父生前可曾留下什么特别的东西。记住,要隐秘。”
“是。”李德全领命欲退,又被皇帝叫住。
“那方‘青石镇纸’,现在何处?”
李德全面露难色:“入库记录显示存放在丙字库,但臣带人翻遍丙字库,并无此物。登记册上最后一条记录是光化五年被借出,借用人签名模糊难辨,似是...孙字。”
又是孙!萧景琰与沈清辞近日发现的线索在此交汇。
“继续查,”皇帝语气凝重,“就是把内务府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这方镇纸的下落!”
李德全退下后,萧景琰独坐灯下,将近日所得线索细细梳理。楚家案、砚台调包、孙嬷嬷、边境异动...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巨大的阴谋。
更让他忧心的是刚刚收到的北疆密报。
边境骚扰近日突然加剧,几处关隘同时遇袭。奇怪的是,对方战术极其刁钻,专门针对边防薄弱处,且行动迅速,一击即退,完全不似寻常胡族骑兵的风格。
“陛下,”暗卫统领悄无声息地出现,“北疆最新战报。胡族此次战术...与十年前老王爷麾下副将韩奎的风格极为相似。”
萧景琰猛然抬头:“韩奎?不是说他早已战死沙场?”
“官方记载确是如此,”暗卫统领低声道,“但臣查到,当年韩奎‘战死’后,其家属并未领取抚恤,而是举家迁往江南,从此杳无音信。”
皇帝眼中闪过厉色:“你的意思是...”
“臣怀疑韩奎可能未死,而是改头换面,为老王爷暗中效力。”暗卫统领取出一份密报,“这是边境将领绘制的胡族进攻路线图,与当年韩奎的战术风格对比,相似度极高。”
萧景琰仔细比对两张地图,越看越是心惊。不仅战术风格相似,连进攻的时间选择和撤退路线都如出一辙!
“好个皇叔!”皇帝怒极反笑,“竟敢通敌叛国,操纵边境局势!”
他立即下令:“加派人手监视老王府所有出入人员,特别是与北疆有关的。再派一队精干人手,暗查韩奎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是。”
暗卫退下后,萧景琰踱至窗前,望向北方。边境的烽火似乎已映红天际,而朝中的暗流更是汹涌澎湃。
他想起沈清辞日前密报的发现——淑太妃与北疆商队的关联,孙秀的异常举动,还有那枚指向北苑枯井的青铜令牌。所有的线索都交织成一张大网,而网的中心,正是他的皇叔老王爷。
“陛下,”内侍轻声通报,“楚妃娘娘求见。”
萧景琰收敛心神:“宣。”
沈清辞步入殿内,神色凝重:“陛下,清辞有要事禀报。”
她取出一个玉盒,正是那夜从北苑枯井中所得:“井中取得此物,但盒上有机关,清辞不敢贸然开启。”
萧景琰接过玉盒,只见盒身刻着精细的虎头图案,与父亲札记中描述的特殊印鉴极为相似。盒盖处有一精巧的锁孔,似是需要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
“臣妾怀疑,这就是父亲当年发现的特殊印鉴。”沈清辞道,“但盒上机关复杂,强行开启恐损毁其中物品。”
皇帝仔细察看玉盒,忽然道:“这锁孔形状...似是与某种砚台吻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那个被调包的“破损旧砚”!
“莫非那方旧砚就是开启此盒的钥匙?”沈清辞惊道。
萧景琰颔首:“极有可能。朕已派人追查那方‘青石镇纸’的下落,相信不久便有消息。”
他顿了顿,又道:“边境近日异动,战术风格与老王爷昔日麾下将领相似。朕怀疑皇叔通过白手套在幕后操纵局势。”
沈清辞心中一震:“陛下是说...老王爷通敌?”
“若非如此,胡族怎会对边境布防了如指掌?”皇帝语气沉重,“且近日北疆商队活动频繁,与老王府往来密切,恐有更大图谋。”
沈清辞想起父亲札记中的记载:“父亲当年也曾怀疑朝中有人与北疆勾结,泄露军机。莫非就是老王爷?”
“十有八九。”萧景琰眼神冰冷,“楚将军应是发现了证据,才遭灭口之祸。”
就在这时,李德全匆匆入内:“陛下,赵平那边有消息了!”
“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