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时空序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林氏精工”门口那块手写的、略带锈迹的金属牌旁,罕见地多了一块光洁如新的电子告示牌,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临时停业,开业时间待定”的字样。

这简单的变动,在熟悉这片街区的老主顾和邻里间激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

“嘿,老林这又搞什么名堂?牌子都换新的了。”隔壁杂货店的老板叼着烟斗,眯眼打量着。

“准是他家那个宝贝儿子的事儿,”另一个熟客揣测道,“怕是又捣鼓出什么新花样,老林得全力保障,说不定又去哪个黑市淘换稀奇古怪的零件了。”

“唉,可惜了,我还说让我那艘老货船的推进器让他给瞧瞧呢……”

而在更高层面的世界里,这间小小维修店的暂时沉寂,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关注。

几家主要星舰制造商的内部通讯频道里,相关部门的会议指示灯亮个不停。

负责技术和安全的高管们面色凝重,他们收到的简报上,“林氏精工”、“林淼”、“李擎风”等关键词被重点标红。

“又停业了!

上次他们停业半个月,回来就帮星海矿业改进了‘深蓝号’的等离子流道,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八!

我们的客户差点被抢走!”

“立刻排查我们所有核心技术的专利壁垒和物理防护!

尤其是聚变引擎核心模块和能量管理系统的图纸,加密等级提到最高!”

“技术分析部,给我一份评估报告,预测林淼父子下一步最可能切入哪个技术领域!

我们不能每次都这么被动!”

与此同时,土星轨道附近的星海舰队防御指挥中心,气氛也同样不轻松。

值班指挥官盯着星域监控图,再次确认了指令:

“通知各巡逻单位,提高警戒级别至‘黄色’。

对任何未经提前报备、试图接近星港或舰队驻泊区域的飞行器,尤其是小型、非标准飞行器,实施主动识别和驱离。

非常时期,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他可不想因为某个“技术狂人”的意外试飞,导致整个舰队跟着写检查甚至关禁闭。

外界的纷扰与猜测,被牢牢隔绝在“林氏精工”那扇加固的金属卷帘门之外。

门后,景象已然大变。

店铺地下最大的机库,原本堆满各种待修舰船部件和材料的空间,已被彻底清空。

地面铺设着厚重的复合吸波和防震材料,墙壁和天花板覆盖着新安装的银灰色屏蔽层,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异常整洁、冷峻,充满了一种实验室特有的秩序感。

空气净化系统低声运行,维持着恒定的温度和极低的尘埃含量。

机库中央,是整个新实验平台的核心。两个直径约三米的微型聚变引擎,显然来自某些退役的小型舰船或大型穿梭机,被精密地固定在相对而立的巨大支撑架上,喷口遥遥相对。

在它们上方约十米处,另一个直径约十米的更大引擎呈倒悬状态,其喷口经过改装,内部可见复杂的能量导向叶片,这是林淼设计的能量中和与回收装置,作为实验安全的最大保障。

环绕着这三个引擎的,是复杂的引力场生成环、多层能量约束场发生器,以及遍布各处的、形态各异的高精度传感器阵列,包括怀特教授最新送来的那几台“大杀器”。

整个系统由粗大的超导能量管道和数据光缆连接,汇聚到机库一侧新搭建的二层控制平台上。

控制室内,李擎风正进行着最后的系统自检。

全息屏幕上,数以百计的参数如瀑布般流下,又迅速被AI标记为绿色“就绪”状态。

“重力场生成器在线,稳定在10^-6 G。”

“真空泵组运行正常,舱内压力降至10^-8 帕斯卡。”

“负压维持系统就位。”

“所有传感器校准确认,数据链路通畅。”

“聚变引擎A、B,能量回收装置C,预热完成,等待点火指令。”

林淼站在儿子身边,目光扫过每一个关键读数。

他穿着干净的工装,但手指关节处仍能看到一丝难以完全洗掉的油污,那是连日来高强度安装调试留下的印记。

他的表情比以往任何一次实验前都要严肃。

规模扩大了数十倍,能量等级更是天壤之别,这意味着风险也呈指数级增长。

“小子,”

林淼的声音在安静的控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记住流程,任何一步出现计划外偏差,立刻启动紧急停机,不要有任何犹豫。

上面的‘大锅盖’(指能量回收装置)是最后保险,但愿用不上它。”

李擎风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他的指尖因为紧张和兴奋而微微发凉,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明白,爸。

所有安全协议都已加载,机库所有算力会同步监控。

我们开始吧。”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郑重。

林淼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然后退后一步,将主控位完全让给了他。

李擎风转过身,面向巨大的观察窗,以及窗外那庞大而寂静的实验装置。

他的手指在虚拟控制台上划过,输入了最终授权代码。

“高维能量场共振实验,第38次尝试,序列启动。”

他按下了那个醒目的、带有保护罩的绿色按钮。

“嗡————!”

并非物理声音的巨响,而是一种低频率、高强度的能量波动瞬间充盈了整个屏蔽空间,甚至透过厚厚的隔离层,让控制室的地面都传来了清晰可感的震动!

窗外的景象开始扭曲,那是强大的引力场和能量场在叠加作用下对光线的扰动。

中央,两个对置的微型聚变引擎喷口同时亮起幽蓝色的光芒,磅礴的能量被精确引导、约束,在它们之间的中心点汇聚。

一个肉眼可见的、极度耀眼的能量奇点逐渐形成,仿佛一颗被强行束缚在现实中的微小恒星。

“引擎A、B输出稳定!能量汇聚点形成!”

“引力环稳定!约束场强度达到设定值!”

“中心区时空曲率监测到预期畸变!”

“量子真空背景读数开始攀升!”

各项数据飞速反馈回来,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新的理论模型运行。

李擎风和林淼紧紧盯着屏幕,尤其是那台多通道量子纠缠态偏振监测仪的读数区域。

实验进入核心阶段:对置脉冲点火。

李擎风下达指令:“启动脉冲序列,频率F1,持续时间T1,间隔Delta T1。开始!”

瞬间,窗外那稳定的能量光球变成了跳动的心脏,随着指令,以极高的频率明灭闪烁。

每一次脉冲,都像是一次对着时空结构的重击。

控制室内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嗡鸣和李擎风偶尔报出的关键参数声。

林淼双手抱胸,眉头紧锁,他的经验让他本能地感觉到一丝不对劲。

能量场很稳定,数据流也很庞大,但……似乎缺少了之前实验的那种“灵性”的回响变化。

前一百次脉冲,数据波动剧烈,但似乎只是能量冲击的直接反映,未能捕捉到预期的共振模式。

第三百次脉冲,偏振监测仪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异常信号,但转瞬即逝,无法重复,系统判定为大概率是背景噪声起伏。

第五百次脉冲,各种传感器读数依旧杂乱无章,预期的“共振峰”和“干涉图样”完全没有出现的迹象。

李擎风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不断微调着脉冲的频率、宽度、间隔,尝试不同的编码方式,但屏幕上的数据海洋,始终未能浮现出他们期待的那座“岛屿”。

“频率切换到F2波段,尝试长脉冲模式!”他不甘心地下令。

能量光球的闪烁节奏改变,但回应他们的,依旧是混沌的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定的1000次脉冲序列,已经进行了超过八百次。

希望越来越渺茫。

林淼走到儿子身边,看着屏幕上那些毫无规律可言的曲线,沉声道:

“小子,看来这条路不对。

能量级别上来了,但‘敲门’的方式可能错了。或者……这东西(指他们试图耦合的时空结构)不喜欢这么‘粗暴’的打招呼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