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特色道路(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EVA永恒的幸福与变革的明天》最新章节。

深夜两点。

东京在窗外腐烂。

霓虹灯偶尔跳动一下,像是濒死者的脉搏,证明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死去。

只是还没有。

新二坐在书桌前,台灯投下一个小小的光圈,像是黑暗海洋中的孤岛。

《资本论》第一卷摊开在第十章——“工作日”。

马克思的德文原版在左,日译本在右,中间夹着新二自己的翻译和注释。

旁边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书页间夹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像是彩色的蝴蝶,每一只都承载着一个思想的碎片。

再旁边是《论持久战》,封面已经被翻得发白。

还有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卢森堡的《社会改良还是革命》,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这些书像是军火库。

但新二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武器。

而是一张地图。

一张通向胜利的地图。

“革命的条件。”

他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

字迹工整,像手术刀的切口,像是在解剖一具尸体。

客观条件:

经济危机 ? (泡沫破裂第11年,看不到尽头)

矛盾激化 ? (贫富差距创历史新高,且还在扩大)

统治阶级内部分裂 ? (派系斗争白热化,政权更迭频繁)

生活恶化 ? (失业率上升,自杀率创新高)

从理论上讲,这些都符合列宁的革命形势理论。

“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

但——

主观条件:

理论 ? (但仅限于我一个人)

政党 ? (无)

组织 ? (无)

群众觉悟 ??? (负数)

武装力量 ? (我算吗?)

他盯着这些叉号。

放下笔。

这就是真相。

赤裸裸的、残酷的、无法回避的真相。

日本不是1917年的俄国——没有冬宫可以攻占。

那里有厌战的士兵,有激进的工人,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

不是1949年的中国——没有农村可以包围城市。

那里有被压迫几千年的农民,有游击根据地……

不是1959年的古巴——那里有独裁者,有游击队,有卡斯特罗和格瓦拉。

不是1968年的法国——那里至少还有五月风暴,还有学生占领街头。

这里是2001年的日本。

一个后工业社会。

一个消费主义社会。

一个被彻底驯化的社会。

新二站起身,走到窗前。

东京的夜景在眼前展开——灯火辉煌,繁华依旧,像是一切都很好。

但他看到的是另一幅图景。

羊群。

三千万只羊,挤在这个叫做“东京”的牧场里。

他们咩咩地叫着“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实在对不起”。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班的队伍,下班的队伍,等地铁的队伍,买便当的队伍。

他们走向屠宰场时,还要向屠夫深深鞠躬:“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他们被剥了皮,还在感恩:“至少还留了骨头。”

他们被剁成肉酱,还在自责:“是我不够努力。”

有的只是

失业但还能领救济金的中年人——“至少政府还管我们。”

过劳但还能买到便当的上班族——“至少还有工作。”

绝望但还能玩柏青哥的底层——“至少还能赌一把。”

欠债但还能借高利贷的年轻人——“至少还能续命。”

他们苦吗?

苦。

苦得想死。

日本的自杀率是世界最高之一。

他们还没苦到要抗争的程度。

还没苦到要拿起武器的程度。

还没苦到要推翻这个系统的程度。

因为这个系统很聪明。

它给你刚好足够的东西——不多,但也不会让你立刻饿死。

它给你刚好足够的希望——不多,但也不会让你完全绝望。

它给你刚好足够的娱乐——电视、游戏、色情、酒精、柏青哥……

足够让你麻木。

足够让你忘记反抗。

足够让你相信“这就是命”。

“外无援军,内无觉醒。”

新二回到书桌前,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八个字。

没有苏联,没有第三国际,没有任何外部支持。

“历史的终结”——福山这么说。

资本主义赢了,全世界都在庆祝。

新二想起昨天在便利店的对话。

那个四十三岁的同事,一周工作九十个小时。

“生活很苦吧?”新二问。

“还行吧,至少还有工作。”

“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月薪二十万,连房租都快付不起,这也叫还行?”

“比起那些露宿街头的,我算幸运了。”

永远向下比较——“至少我不是最惨的。”

永远感恩戴德——“谢谢社会还要我。”

永远自我催眠——“这就是人生。”

他们把贫穷内化为羞耻——“是我不够努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把剥削美化为机会——“感谢公司给我工作。”

把压迫合理化为文化——“这就是日本的方式,要学会忍耐。”

把反抗污名化为自私——“你这样会给别人添麻烦的。”

新二在笔记本上写下两个字:

湿木头。

被雨水浸透的木头。

被“礼貌”、“谦逊”、“和谐”、“不给别人添麻烦”浸透的湿木头。

你点不燃它。

火柴会熄灭。

汽油会蒸发。

即使用喷火器,它也只会冒出令人作呕的黑烟,然后继续潮湿地躺在那里。

“没有燃料,再强的火种也无法燎原。”

这是残酷的现实。

他翻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是1930年,中国的农村,到处是干柴烈火。

几千年的封建压迫,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地主的剥削……

农民苦啊。

苦到活不下去。

苦到只有两条路

所以一点就燃。

但日本呢?

新二合上书。

日本的工人有工会(虽然被收买了)。

日本的穷人有救济金(虽然不够活)。

日本的失业者有失业保险(虽然很快用完)。

这个系统很精明。

它给你刚好足够的东西,让你不会造反,但也永远翻不了身。

温水煮青蛙。

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熟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新二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但这里的人没有阶级意识。

只有个人意识。

“我失败了,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他成功了,是因为他比我优秀。”

“这个社会很公平,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个人主义的毒药。

每个人都是孤立的原子,在真空中漂浮。

看不到阶级,看不到剥削,看不到系统。

只看到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羞耻。

“既然条件不成熟……”

新二在纸上写下这句话。

“那就创造条件。”

他在纸上画了三个圈:

路径一:自下而上

核心:发动群众

前提:群众觉醒,组织完善,时机成熟

现实:群众在装睡,叫不醒

结论:此路不通(至少目前不通)

路径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核心:进入体制,改变体制

前提:体制还有改良空间

现实:体制会改变你,不是你改变体制

结论:自欺欺人

新二想起那个曾经是全共斗成员的官僚。

1968年他在街头高喊“打倒体制”。

2001年他在办公室里维护体制。

体制像是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

它会把任何反抗者消化、吸收、同化。

你以为你在改变它。

其实是它在改变你。

等你发现的时候,你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

路径三:资本对抗资本

核心:用他们的规则打败他们

前提:我有绝对优势

现实:可行

结论:?

新二盯着这个问号。

这是他目前唯一可行的道路。

也是他拥有绝对优势的战场。

他有超人的智力、记忆力、计算能力。

他可以轻易地操纵股市、期货、外汇。

他可以建立商业帝国。

他可以积累足以撼动国家的财富。

但这是正确的道路吗?

他想起马克思的话: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