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汉城风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最新章节。
汉城的深秋,没有稻香,只有腐叶和尸骸浸透的恶臭。
曾经号称“小中华”的王京,如今已是一片死寂的人间炼狱。
高大的城墙上布满了焦黑的炮火灼痕与密密麻麻的箭簇,原本青灰色的墙砖被凝固的血液染成了深褐色,在凛冽的秋风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味。
如果不是因为济州岛落入明人手里,皇太极是不想派代善来折腾朝鲜这个破地方的。
谁让朱启明那么咄咄逼人呢?
他大金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朱启明还不满意,非要赶尽杀绝!
济州岛,看着跟辽东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这地方一旦落入明人手里,那汉城跟一个脱光衣服的大姑娘有何区别?
朝鲜没了,大金吃什么?大金的后路在哪?难道是黑水白山间的深山老林吗?
面对朱启明以辽西、宣大、东江镇构筑的庞大战略包围网,他必须打破这个僵局。
而首鼠两端的朝鲜,便成了他眼中急于拔除的毒瘤了。
彻底控制朝鲜,不仅能粉碎朱启明借道朝鲜夹击他的企图,更能将这里变成他稳固的后方与粮草基地。
因此,他派出了代善,不仅要征服,更要通过极致的恐怖,碾碎朝鲜最后一丝反抗意志。
城外,昔日繁华的街市已成废墟。
后金的游骑在废墟间肆意驰骋,将躲藏不及的朝鲜百姓如同牲畜般驱赶出来。
凄厉的哭嚎声,此起彼伏,昼夜不绝。
此刻,在汉城南门的城墙下,正在上演惨绝人寰的一幕。
几十名被俘的朝鲜平民,有男有女,被剥去上衣,捆在木桩上。
一群正红旗的巴牙喇兵,手持利刃,并非为了痛快斩杀,而是进行着缓慢而精细的凌迟。
他们狂笑着,将一片片血肉从活人身上割下,抛向空中,任由受害者发出非人的惨嚎。
“看好了!这就是对抗大金天兵的下场!”一个后金牛录额真操着生硬的朝鲜语,对着城头声嘶力竭地大吼。
城头上,残存的朝鲜守军面色惨白,双目赤红,两股颤颤。
他们死死攥着手中劣质的武器,指甲深陷掌心,却无人敢发一箭。
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守城的主力,早已在连番的血战中消耗殆尽。
能披甲持锐的正规军已十不存一,如今站在垛口后的,多是临时征发的民壮,他们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茫然与绝望。
“王上!让臣带人出城!跟这群畜生拼了!”一个年轻的将领噗通一声跪在朝鲜国王李倧面前,涕泪横流,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城砖上,渗出血迹。
李倧身穿脏污的团龙袍,形容枯槁,仿佛瞬间老了二十岁。
他扶着城墙,望着城下的惨状,身体晃了晃,几乎晕厥。
他何尝不想拼个鱼死网破?
但他不能。
他身后是宗庙,是社稷,是这满城尚且苟活的生灵。
领议政金瑬死死拉住他的衣袖,泪流满面,声音沙哑:“王上!不可啊!出城正中虏酋下怀,汉城……汉城顷刻即破!届时宗庙倾覆,我等皆为亡国之奴啊!”
“那怎么办?!就这么看着吗?!”李倧猛地甩开他,指向城外,绝望低吼,“朕的子民!正在朕的眼前被千刀万剐!而朕,他们的君王,却只能在这里看着!看着!!”
这声低吼,仿佛抽干了他最后的气力。
在群臣惶恐的注视下,李倧如行尸走肉般,任由内侍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下城墙。
他回到象征国家中枢的景福宫,面色灰败,无力地坐在那张冰冷的王座。
绝望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大殿。
群臣陆续归位,匍匐在地,或唉声叹气,或窃窃低语,或无声抽泣。
他们后悔,后悔当初为何要在大明与后金之间摇摆不定,以至于引来这滔天大祸。
如今,曾经仰仗的天朝上国迟迟不见援军,而眼前的恶魔,却要将他们拖入无间地狱。
“天朝……天兵……何时能来啊……”李倧仰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发出了一声泣血般的低语。
这声呢喃,微弱如丝,却道出了此刻所有朝鲜人心头最后、也是最脆弱的一线希望。
又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朝堂上压抑已久的、截然不同的反应。
“王上!”
一直沉默的判中枢府事金自点猛地出列,一副豁出去的毅然决然:“事已至此,不能再心存妄念了!明帝寡情薄意,又被大金主力牵制,何来余力救我朝鲜?那曹变蛟屯兵济州,名为援军,实则坐观我成败!再等下去,城破之时,便是玉石俱焚,宗庙不存啊!”
他噗通跪下,声音悲切,意有所指:“王上!为今之计,唯有……唯有开城纳款,彻底归顺大金!或许还能为臣民、为宗庙,争得一线生机,求得喘息之机啊!此乃断臂求生,不得已而为之!”
“金自点!你住口!”
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炸响。
多次出使大明的礼曹判书朴仁勇须发皆张,大步出班,手指几乎要戳到金自点的鼻子上。
“你这贪生怕死的懦夫!竟敢劝王上行此屈膝事虏、背弃祖宗之事!”朴仁勇极度愤怒,身体发抖,他转向李倧,声音洪钟,“王上!万万不可听信此亡国之言!大明乃我朝鲜父母之邦,定远皇帝陛下雄才大略,既已收济州,遣大将,天兵必已在路上!”
他猛地回身,怒视着以金自点为首的一干怯懦大臣,声震殿宇:
“我朝鲜,三千里江山,岂无忠义之士!唯有血战到底,方不负大明三百年恩义!谁敢再言投降,乱我军心,祸我国本——斩!”
这一个“斩”字,仿佛点燃了火药桶。
“朴仁勇!你想让全城百姓为你的忠义陪葬吗!”
“金自点!你卖国求荣,无耻之尤!”
“投降是唯一生路!”
“血战到底,宁死不降!”
朝堂之上,两派大臣彻底撕破了脸皮,从互相指责迅速升级为推搡、辱骂。
不知是谁先动了手,只听得“啪”的一声,一方笏板砸在了另一人的官帽上。
顿时,场面失控,一群平素道貌岸然的文武大员,竟在这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如市井泼妇般扭打在一起,官袍撕裂,乌纱帽滚落一地,哭喊声、怒骂声、厮打声响成一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