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老弟与老臣,都要走了(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最新章节。

崇祯三年,十月初五,通州码头。

朱由检立在楼船船头,望着码头上旌旗仪仗,目光掠过那袭显眼的玄色大氅时,心中涌起一份淡淡的暖意。

是该走了。

但这离开,更像是一场期待已久的远游终于成行。

回想这半年,竟是他记事以来,最快活的时光。

不必在四更天便挣扎着离开温暖的衾被,去面对那永远也批阅不完的奏章;

不必在文华殿枯坐,听着大臣们引经据典、却于事无补的争吵;

更不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那份“该怎么办”的无边惶恐。

禅位那一刻,压在他稚嫩肩头、几乎要将他脊梁压断的万钧重担,便彻底卸下了。

交出去的不仅是玉玺,更是那份他根本无力承担的天责。

这半年,他头一次尝到了“闲散王爷”的滋味,竟是如此甘美。

他常常睡到日上三竿,醒来也不急着起身,只懒懒地听着窗外鸟鸣。

午后,他便在府中暖阁里,随意翻看皇兄送来的那些“格物书”。

那些巧妙的机械图样、新奇的演算公式,再无人逼他必须读懂,只当作消遣的玩意儿,反倒品出了几分趣味。

那本被皇兄批注得“体无完肤”的《资治通鉴》,他也读得津津有味,时而因那些辛辣的评语而哑然失笑。

他也常带着三五个随从,作寻常士子打扮,悠悠然逛遍京城。

在城隍庙口吃一碗热腾腾的卤煮,在琉璃厂淘几方不值钱却有趣的旧砚,蹲在路边看手艺人吹糖人,混在人群里看皇兄弄出来的“自行车”……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鲜活与自在。

当然,也有些扫兴的时刻。

总有些看不清局势的东林旧臣,变着法子递来帖子,或在他出游时“偶遇”,絮叨着“殿下受委屈了”、"君子见弃"、“朝纲独断非国家之福”之类的陈词滥调。

甚至有人在他一次“出游”时,于道旁“巧遇”,涕泪交加地陈述“君子不党之祸”。

若在以往,他或许会感慎重以待,但如今,他只觉得这些人聒噪且不识时务。

“孤如今逍遥自在,尔等休要再拿那些旧事来烦扰。”他每次都这般干脆地回绝,语气里甚至带着一丝不耐烦。

挥退他们后,他便又将这点不快抛之脑后,继续享受他的悠闲日子去了。

直到一个月前,那位街头"巧遇"的旧臣被下诏狱的消息传来,他微微一怔,随即了然。

皇兄是在用他的方式,为自己扫清最后的烦扰,确保他这趟就藩之旅,能如这半年一般,安心、舒坦。

“殿下,风大了,是否入舱?”周王妃柔声问道,她的气色这半年也红润了不少。

朱由检回首,对妻子露出一个宽慰的浅笑,再次望向码头,朝那玄色身影的方向,郑重地、心悦诚服地长揖一礼。

这一礼,谢皇兄挽狂澜于既倒,也谢皇兄赠他这半载逍遥。

“启航吧。”

他转身下令,声音清朗,再无半分阴霾。

楼船顺风而下,破开平静的水面。两岸景致如画卷般展开,天阔地远。

寒风依旧凛冽,朱由检却觉得胸臆间一片暖融舒畅。

他即将前往的,不是放逐之地,而是真正属于他的、无忧无虑的藩王生涯。

这半年,是皇兄给他的赏赐,也是他新生的开始。

——

码头之上,朱启明负手而立。

他看着那艘巨大的楼船收起踏板,帆桨缓缓动作,驶离港口,融入运河的薄雾之中。

他脸上那温和送别的笑意,早已消失不见。

他微微仰头,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船影,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